提起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人們就不由自主地會想起劇中的那個悲情女子素芬,她的扮演者就是當時最紅的女明星白楊。
這部以一個中國家庭的悲歡離合來展現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如史詩般的電影,一舉奠定了白楊在中國電影界的地位。
和《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樣,白楊主演的《十字街頭》和《祝福》同樣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不朽之作。憑借精湛的演技、卓越的才華,白楊和舒繡文、張瑞芳、秦怡一起,被譽為當時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英國《泰晤士報》則把白楊稱為中國的嘉寶。

重男輕女的受害者,11歲即開始江湖討生活
白楊原名楊成芳,又名楊君莉,1920年4月22日出生于北平的一個殷實家庭,原籍湖南省汨羅市古侖鄉東山里村(今大荊鎮農科村,后農科村與朱砂村合并,改稱白楊村,紀念白楊之意)。
說起白楊的家世,底蘊還是相當不錯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她的父親楊震華,晚晴舉人出身,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商科畢業。楊震華大學畢業以后,先是于1912年創辦了新華商業講習所,并于1914年改名為京師新華商業學校,隨后創建了國內最早的私立大學之—北京新華大學,并自任校長。
用現在的話說,楊震華就是一個成功的民辦教育家。
楊震華很有商業頭腦,尤其是在如何辦學方面很有一套先進的理念,也憑此獲得了大筆辦學捐款。他把這些捐款的一部分拿出來用于投資,購買了大片的土地,然后把這些土地出租,再把這些租金投入到學校的發展中。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盤活了資金,實現了資金的良性循環。
學校發展起來了,楊震華自身的腰包當然而已鼓了起來,成了當時有名的大商人。
必須說,楊震華創辦的這些教育機構,還是為國家培養了不少新式商業金融人才,對近代教育史,大學史及商業教育有開創性意義。

白楊的母親叫丁鳳儀,湖南平江縣人,出身書香門第,長沙師范女子學校畢業,是一個有才又有貌的知識女性。
楊震華和丁鳳儀之所以能夠結婚,實際上是因為楊震華做了一件讓人吃驚的事情,丁鳳儀不得不嫁給他的
當時,丁鳳儀的追求者很多,但都被她拒絕了。楊震華也是她的愛慕者之一,雖然也被拒絕過,但他這個人很有膽子,為了向她求婚。居然在半夜三更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潛入了丁鳳儀的閨房。
在那個生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年代,一個男子闖入黃花大閨女閨房,這事傳出去可是非常丟臉面的事情,于是,楊震華的求婚成功了。
白楊兄妹四人,白楊是最小的,上面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哥哥楊成勛,大姐楊成業(著名作家楊沫,小說《青春之歌》作者),二姐楊成亮。
按說生在這樣的家庭,白楊的童年應該幸福才對,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她過得比一般家庭的孩子還不如。
原來,白楊的父母都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白楊的前面已經有了兩個姐姐,她自己又是個女孩子,這讓本來就因為只有一個男孩子而憋悶的父母內心十分不爽,白楊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讓奶媽帶到鄉下養著。

白楊
白楊8歲那年,還是在哥哥楊成勛的不滿與催促下,父母才不得不將白楊從鄉下接回家里。
白楊被接回的時候,實際上家里的情況并不樂觀,父親楊震華因為有了些錢,就開始在外面聲色犬馬胡天胡地起來。
白楊的母親自然不愿意忍氣吞聲,向楊震華提出過警告,但楊震華并沒有迷途知返的意思,二人因此經發生沖突,家里可以說是一地雞毛。
俗話說,家和才能萬事興,這鬧得不可開交的家庭矛盾,也使得楊關閉震華無心辦學,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少,不得不于1930年解散了事,楊震華本人也在1931年春消失得杳無音信。
白楊11歲的時候,也就是1931年,母親丁鳳儀也因病去世,只留下了兄妹四人相依為命。
所以說,白楊兄妹四人的青少年時期,日子過得并不幸福。
父母不在了,但生活還得繼續下去,哥哥姐姐也都外出尋找工作,打工賺錢養家。
此時的白楊也僅僅11歲,放到現在還是個小學生,但為了生存,只讀了四年書的白楊也不得不輟學了。

白楊的命運轉機和二姐楊成亮有關。楊成亮是楊家三姐妹中最漂亮的,當聽說上海聯華影業在北平設立的第五分廠開辦演員養成所的消息后,她就準備去報考,并為妹妹白楊也報了名。
但陰差陽錯的是,考試那天,楊成亮卻被朋友拉去唱戲,把考試這回事忘了個一干二凈,只有白楊一個人在考場外傻傻地干等著。
就在白楊等得不耐煩的時候,恰好被從考場出來的主考官王瑞麟發現,一眼就相中了這個有著兩個酒窩的小姑娘,當即讓她進去考試并且錄取了她,白楊成了那里年紀最小的學員。
就這樣,白楊走進了影響她一生的演藝之路。
說起來很是遺憾,白楊的二姐楊成亮也因為這次的錯過,完全走上了另外一條人生之路,嫁給一位姓駱的法官當了姨太太,剛剛20歲就因病去世了,真是天妒紅顏啊。
在養習所,大家都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白楊學習也很勤奮,進步也很快,已經初步表現出了一個優秀演員應有的天賦。
不久,11歲的白楊就獲得了一個出鏡的機會,在無聲電影《故宮新怨》中飾演了一個只有幾個鏡頭的小丫頭,這也是她第一次上銀幕,可以說是她的處女作。

藝名白楊的由來
可惜的是,不久白楊所在的電影廠就被解散了,失業的白楊就去了一個叫“苞莉芭”的進步劇團當演員,并出演了田漢的話劇《亂鐘》和《戰友》,以及《自由了的范西》等。但是,不久后該劇團也被強行解散 ,白楊又失業了。
1933年,已經改名為楊君莉的白楊,參加了熊佛西的話劇《喇叭》的排練,白楊飾演女主角冬姑。
在中場休息聊天的時候,白楊說起自己在“苞莉芭”時曾經被同事們起了個好聽的俄語名字魯枷,就是紅色的意思。
導演楊付彬聽了白楊的話,就開玩笑地說,那你可以改名叫“紅楊”啦。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導演的話一下子讓剛剛13歲的白楊想起了小時候曾經在家鄉的白楊樹下玩耍的快樂時光,她脫口而出:“我更喜歡白楊。”
從此,白楊,這個充滿了詩意與想象力的美麗名字,就像一顆閃爍著絢麗光芒的星星,陪伴了她整整60年。

結識馬彥祥,白楊有了第一次婚姻,事業再上新臺階
在拍《喇叭》期間,白楊遇到了戲劇導演、戲劇活動家馬彥祥,二人開始交往。
馬彥祥出自名門,其父馬衡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先驅人物,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1934年,白楊先后加入了中國旅行劇團和中國舞臺協會等劇社。
中國旅行劇團是唐槐秋等人借鑒歐洲旅行劇團的形式于1933年11月創辦的民間職業劇團,在當時的中國戲劇界很有影響力。
白楊加入中國旅行劇團后,開始排練節目,但因為還不是主要演員,上臺出鏡的機會并不多。
1934年10月21日,劇團在北平協和禮堂首次公演顧仲彝改編的四幕話劇《梅蘿香》。
誰知道就在快開演的時候卻出了岔子,飾演梅蘿香的演員沒有到處,怎么聯系也找不到人。但此時節目開演已經是箭在弦上,不能等了,團長唐槐秋急中生智,在最后時刻決定讓白楊救場,臨時出演梅蘿香。
其實此時的白楊和大家一樣都很著急,因為主要演員不到場,演出砸鍋,大家都會受影響的。
聽到團長讓自己救場,白楊太緊張了一下子也沒轉過來彎,好在團長及時安慰鼓勁,才讓白楊平息了自己內心的緊張,迅速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演出狀態。
白楊年紀雖然小,但也在大場面上演出過節目,走上舞臺后,面對臺下黑壓壓的觀眾,已經平靜下來的白楊很快就進入了角色,臺詞一字不差,表演活靈活現,很快就收獲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此時才14歲的白楊,終于在這次意外得到的機會中,展示了自己天才般的藝術才華。

白楊與第一任丈夫馬彥祥
隨著和馬彥祥的交往,白楊已經被這個成熟的男人迷上了,很快陷入了愛河之中。
實際上,此時的馬彥祥早在1926年就已經和復旦中文系畢業的才女沉櫻結婚了,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二人于1930年離婚,結束了這段短暫的婚姻,二人育有一女,叫馬倫。
1935年8月,白楊和馬彥祥在南京結婚,此時白楊才15歲,而馬彥祥已經是28歲,大了白楊足足13歲,但二人婚后的生活還是很甜蜜的。
1935年11月,白楊的演藝生涯又遇到了一個新的轉機,機會來自當紅女星胡蝶。原來,作為上海明星影業公司的首席女星,胡蝶要結婚了,不但結婚,而且還要因此息影一段時間。

白楊
首席女星息影,這可急壞了老板張石川,因為胡蝶的名氣太大了,想找一個能夠替代的人,難度非常的大,但沒辦法,他還必須找一個,要不然電影公司就揭不開鍋了。
白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經中國電影、話劇的開拓者洪深的介紹,走進了張石川的視線。經過考察,張石川發現白楊的表演相當不錯,有著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沖擊力,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隨即與白楊簽訂了三年的演出合同,第一年月薪100元,第二年150元,第三年200元。
但張石川知道,和在上海演藝界打拼了多年的胡蝶相比,白楊的影響力還很弱,要想取得比較挑剔的上海觀眾的認可,必須先對她進行包裝和宣傳,也就是對白楊進行一個全新的人設打造。
于是,上海灘掀起了一場針對白楊的造星旋風,甚至“白楊自寧來滬整容,比起從前更清秀更美麗”的說辭都整出來了,那個時候整容可是一個新鮮玩意兒,拿這個當噱頭,自然會讓那些對整容有想法的女人們瘋狂。

當然,白楊長相本就不俗,乖巧清麗的面龐很受人喜愛,說她整容就是個托詞,演技不俗的白楊很快得到了上海觀眾的初步認可。
但張石川覺得還不夠,還要為白楊的名氣加點火候。
這次張石川把宣傳的主攻方向放在了白楊的私生活方面,比如白楊的丈夫是如何如何地反對她加盟明星影業,白楊又是如何如何地反抗與堅持,白楊也因此甚至移情別戀等等,總之就是以各種能夠吸人眼球的花邊新聞來快速集聚人氣。
這種做法,也是現在娛樂界的慣常操作,但在那個時候,的確有石破天驚的感覺。
張石川如此賣力地捧紅白楊,實際上就是為了給沈西苓執導的電影《十字街頭》造勢,白楊在電影里飾演敢愛敢恨的女主角上海女職工楊芝瑛,這也是白楊個人主演的第一部電影。
果然,早已經被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轟炸的觀眾,對白楊和趙丹主演的這部電影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一經上演便引起了轟動。
白楊和趙丹在電影中表演默契傳神,特別是那個一邊蕩著秋千,一邊接吻的鏡頭,引起了年輕人狂熱的追捧,成為經典銀幕情侶的代表。
《十字街頭》,讓白楊在明星薈萃的上海灘一炮走紅,17歲的她也成了大眾情人的代名詞,“中國嘉寶”之稱,就出現在這個時候。
白楊的演藝事業紅火了,月薪從一百元變為三百元,但她和馬彥祥的婚姻卻走到了盡頭,馬彥祥也確實不贊同白楊繼續在娛樂圈打拼,因為里面太復雜了,結婚一年后,兩人和平分手。

抗戰爆發,白楊投身抗戰宣傳之中,有了第二次婚姻
爆紅以后,白楊搬出公司宿舍,住進了豪華公寓,她同時也成了明星公司的搖錢樹。但盛名之下的白楊并沒有迷失自我,對拍片劇本的選擇有自己的底線,沒有積極意義的無聊劇本,那是堅決不拍的,比如《雙姐妹》,因為內容空洞,白楊就堅決地拒絕了。
1937年抗戰爆發前,白楊相繼出演了家庭電影《四千金》和張石川執導的劇情電影《社會之花》,反響很不錯,給張石川賺足了票房。
但好景不長,就在白楊想繼續在上海深耕下去的時候,盧溝橋事變爆發,遠在北平的大姐楊沫抱著生下才幾個月的女兒馬徐然和丈夫馬建民、大哥楊成勛一家從北平來到上海投靠妹妹白楊。
一家人相聚之后,白楊耳濡目染,也受到了姐姐楊沫進步思想的影響。
不久,八一三事變淞滬抗戰爆發,白楊所在明星公司也經營不下去了,沒有了收入的白楊,不得不開始變賣家產,熬過了那段最艱難和最危險的日子。

隨著戰事的進行,上海是待不下去了,白楊的大哥楊成勛決定離開這里另尋出路。同時,大姐楊沫也把孩子送回了河北老家,夫婦兩人決定投奔延安。
大哥和大姐離開時,白楊當掉了不少自己的家私,當作他們的旅費,實際上這個時候,白楊手里的積蓄基本上沒有什么了。
哥哥姐姐走后,白楊與陳白塵、沈浮組成影人劇團,奔赴四川進行宣傳抗日救國話劇的演出。
在四川演出期間,為了防止遭到四川軍閥的騷擾欺壓,影人劇團中12位女演員結成12姐妹,其中吳茵28歲最大,被尊為大姐,白楊排行第9,稱為9妹。她們互相照應,共同進退,有效地保護了自己的安全。
她們曾經把原本是達官貴人借她們的名氣消遣的晚宴,變為宣傳抗日的集會,一時間傳為美談。
劇團在四川期間,相繼演出了《盧溝橋之戰》《流民三千萬》等話劇,激起了廣大群眾同仇敵愾的抗日熱情。
1938年起,白楊在重慶中央電影攝影廠相繼出演了《中華兒女》《長空萬里》《青年中國》等影片。
還在《法西斯細菌》《天國春秋》《日出》《屈原》《復活》《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話劇中擔任角色。憑著出色的表演,白楊與秦怡、舒繡文、張瑞芳并稱為話劇四大名旦,她們共同創造了中國話劇的黃金時代。

張瑞芳、秦怡、白楊、舒繡文
白楊是一個非常敬業的演員,在拍攝曹禺的《日出》的時候,飾演的女主角陳白露是一個交際花,里面有許多吸煙的鏡頭,而白楊是不吸煙的,但為了更好地把自己代入女主角的世界,白楊開始練習抽煙,而且還是下了極大的功夫,從伸手拿煙到吸煙、吐煙,以及何時用勁吸,何時輕輕吐,都拿捏得出神入化,外人根本看不出來她的吸煙動作與神情僅僅是現學現賣,白楊也因此被觀眾譽為“連背上都有戲”的演員。
這其間,星光閃閃的白楊引起了著名導演張駿祥的注意。
1910年出生的張駿祥,先后畢業于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院,是著名的導演、編劇和作家。二人相識還是在1944年1月拍攝張駿祥導演的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上,劇中白楊飾朱麗葉,金焰飾羅密歐。
這部戲一經上演,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作為男女主角的銀幕情侶之間在現實中沒有擦出愛的火花,卻讓白楊和導演張駿祥之間愛情之火熊熊燃燒了。
大白楊10歲的張駿祥,身材魁梧,但那幅近視眼鏡卻讓這個大漢看起來多了不少文質彬彬的書生意氣,這很吸引白楊。
二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張駿祥還為楊創作了話劇《萬世師表》,并在劇本的扉頁上寫道:獻給成芳。
1944年10月,《萬世師表》在重慶中華路的青年館公演,白楊在劇中爐火純青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極大認可,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部話劇也成為白楊藝術生涯中的巔峰之作。
事業成功的同時,白楊和張駿祥的愛情也修成了正果,1945年1月,白楊與張駿祥在重慶的長壽縣旅行結婚。

白楊演藝事業再攀高峰,與張駿祥以分手告終,第二段婚姻結束
抗戰勝利以后,白楊于1946年回到了上海,加入了昆侖影業公司,先后主演了《圣城記》《還鄉日記》《乘龍快婿》《新閨怨》《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947年拍攝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一首樸素的紀實風格的史詩,通過兩個救亡演劇的演員的經歷,從一個側面真實地再現了抗戰的歷史和勝利后的現實。劇中扮演女主角江玲玉的白楊,表演生動自然,豐富的細節令人感到真實可信,特別能夠打動人心,令人印象深刻。

白楊、陶金在《八千里路云和月》劇照
如果說《八千里路云和月》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白楊的話,那么同年由蔡楚生、鄭君里執導編劇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則把白楊的藝術生命推向了無可超越的頂峰。
劇中飾演素芬的白楊,飾演張忠良的淘金,飾演王麗珍的舒繡文,飾演何文艷的上官云珠和飾演婆婆的吳茵,他們高超絕倫的演技,對人物形象恰到好處的把控,讓這部電影登上了史詩般的巔峰高度。如果說要把中國電影排個續的話,《一江春水向東流》絕對在前十。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映之后,立即在上海掀起了一股觀影旋風,從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初,連續放映三個多月,當時上海平均每7個人中就有1人看過此片,甚至還有盲人買票入場“聽電影”。在香港上映的時候,每當巴士經過電影院,售票員不報站直接喊出“一江春水向東流啊”,巴士車里面一下子就空了,因為大家都下去看這部電影去了。
可見《一江春水向東流》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它也是民國時代票房最高的影片。
白楊在劇中扮演的素芬,以其真實樸素的表演,成功地創造了這個具有中國婦女傳統美德的優美形象,有真摯的內心感受和體現。

一江春水向東流
同年,白楊還與呂恩、耿震聯袂主演了由張駿祥導演的《還鄉日記》,接著拍了《乘龍快婿》。
1948年,白楊主演了《新閨怨》和 《火葬》,還與張駿祥一起去了香港生活了一段時間。
上海解放以后,白楊夫婦又回到上海,進入了上海電影制片廠。
但實際上,這對在外人看來夫唱婦隨的完美事業搭檔,在感情上卻已經出現了問題。
他們之間的問題與第三者無關,而是源于兩人性格、文化、生活習慣上的差異,這種根子上的差異,也使得兩人的婚姻亮起了紅燈,最終于1950年分手,白楊的第二段婚姻結束,二人也沒有孩子。

白楊與第二任丈夫張駿祥
《祝福》白楊演藝創新高,和蔣君超開啟白頭偕老的第三段婚姻
新中國成立后,白楊被電影局安排到上影四廠工作,四廠的主任是蔣君超。
生于1912年的蔣君超,也是一個苦孩子出身,在叔叔的資助下,開始讀書并畢業于上海英法學院,后來考進聯華電影公司當演員,和阮玲玉、陳燕燕、黎莉莉等著名影星一起主演過不少著名的影片。
因為同樣都是在演藝界,白楊和蔣君超以前在上海時就認識,可能因為不是一個電影公司,接觸不多而已。
白楊來到上影四廠后,自然再次和蔣君超見面,二人就像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樣,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驚喜。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蔣君超,日子也不好過,一個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生活。1947年8月31日,他的妻子白璐,因上海國際飯店電梯發生故障,失足踩空,不幸摔死在電梯下。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蔣君超,是急需重新找一個人生伴侶的,白楊的到來,讓本來就對白楊印象不錯的他心生希望。
而白楊因為剛剛和張駿祥離婚,也需要心靈的藉慰。
隨著兩人交往的深入,兩人的三觀越來越一致,關系自然也越來越親密。
一天。蔣君超把一件具有特殊含義的金色胸針送給了白楊,胸針上的圖案很精巧,一個松枝上一只小松鼠懷里緊緊抱著一顆閃亮的珍珠,讓人看了忍不住心生歡喜。
白楊也是一個冰雪聰明的人,看到這個禮物,她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非你莫屬啊!蔣君超屬鼠,潔白的珍珠自然就白楊自己了。

白楊和蔣君超
愛的閘門已經打開,白楊欣然接受了蔣君超的求愛。
1950年,蔣君超與白楊在中蘇友協禮堂舉行婚禮,很多影視話劇界的名人前來為一對新人送上了最誠摯的祝福,祝賀他們喜結良緣。
這一年,白楊與孫錚等聯合主演,拍攝了劇情電影《團結起來到明天》。
婚后的白楊與蔣君超感情很好,白楊也很快懷孕了,懷孕后的白楊也暫時息影。
1951年11月8日,白楊和蔣君超第一個孩子蔣曉松出生,三年后,白楊又為蔣君超生了一個女兒蔣曉真。
白楊對蔣君超前妻白璐生的兩個女兒也十分的好,就像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很是讓人羨慕。

1956年,白楊復出,參加了魯迅名著《祝福》的拍攝,白楊在電影飾演那個苦命的女子祥林嫂。
這部由夏衍改編、桑弧導演的電影,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據說當時在挑選祥林嫂一角的時候,有5位很優秀的女演員來試鏡,經過初步篩選,最后剩下白楊和秦怡。
她們兩個當時最著名的女演員,無論是演技還是形象,都無可挑剔。但因為秦怡長相過于洋氣,相比之下,白楊則更適合飾演農村婦女出身的祥林嫂,因此,這個角色最終就落在了白楊的身上。
事實證明,白楊沒有辜負導演的期望,她以“有真意,去粉飾,不做作,勿賣弄 ”的態度,真實再現了祥林嫂這樣的女性在那個時代的悲慘命運。
《祝福》一經上映,便迅速在全國廣為傳播,白楊飾演的祥林嫂那悲慘的人生,打動了無數人的心,白楊的人氣也達到了最高點。
1957年《北京日報》《沈陽日報》評選出5位最受歡迎的演員中,白楊獨占鰲頭。同年,白楊作為中國電影代表團成員,參加了捷克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祝福》獲得了特別獎。

白楊飾演的祥林嫂
命運曲折,終歸大道,白楊幸福的晚年
《祝福》之后,白楊事業一片紅火,又相繼拍攝了《春滿人間》《金玉姬》和《冬梅》等電影。
其間還有一個插曲,都是白楊的姐姐楊沫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十分暢銷,1959年的時候,北京電影廠決定拍攝《青春之歌》。得到消息以后,白楊很想扮演林道靜,數次找過導演和領導,姐姐也向劇組推薦了妹妹,但可惜的是因為年紀問題,當時已經39歲的白楊最終與這個角色擦肩而過,這讓她一直耿耿于懷。
此后不久,白楊也遭遇到了人生的至暗時刻,她的藝術生命戛然而止。
但白楊是堅強的,她挺了過來,重新看到了光明。
1989年,白楊領銜主演了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電視劇《灑向人間都是愛》,劇中她飾演宋慶齡,這也是她扮演的最后一個人物形象,她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榮譽演員獎。

1961年,白楊位列當時評選的22大電影明星的第二位,緊隨趙丹。
建國40周年時,《中國電影周報》評選出中國影壇十大電影明星,排列次序為:趙丹,白楊,崔嵬,孫道臨,于藍,王心剛,謝芳,劉曉慶,潘虹,姜文。
1995年,白楊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1995年 ,81歲的楊沫為妹妹白楊的《我的影劇生涯》寫了序言:做事業,人是需要鍥而不舍精神的 ,妹妹資本不多,她有所成 ,一生就憑著這種精神,她名愈高 ,進取的情懷愈大 。
1996年9月18日,白楊年去世,享年76歲,而她的愛人蔣君超已經在1991年5月17日去世。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楊去世以后,她與蔣君超一同安葬在上海最大的墓地濱海古園。
著名導演黃佐臨先生的評價,足以完美地總結了白楊的一生:“人美、藝美、心美、德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