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評判一部劇好不好看都集中在選角美不美、男演員高不高、女演員瘦不瘦、男女主甜不甜等上面,別說對劇情合不合理不深究,就連對肉眼可見的演員演技行不行關注都不多。
然而,事實是如今很多演員的基本功根本不扎實!

演貝者,口不能言也。
所謂“演貝”,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臉替”的另一種說法,即指那些“開不了口”的演員。
相較于“臉替”,結合他們的職業要求,用“演貝”來稱呼更形象化。
聲臺行表作為演員的基本功,“聲”排在第一位,口不能言的演員就不要演技了。需強調一點,“演貝”不包括孫儷這類使用過配音但原音絲毫不拉跨的演員,錦上添花跟雪中送炭還是有區別的。
如今,影視行業充斥著大量的“演貝”,他們吐字不清、斷句不明,飾演的角色基本上都不是原音,幾乎全由配音演員代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任嘉倫、許凱、鞠婧祎等。

以任嘉倫為例,出道7年,已經主演了十幾部劇,卻一直用配音,由于和配音演員張杰深度捆綁,以至于被人戲稱為張杰的“臉替”。
直到近兩年網友對他口不能言的吐槽聲日趨增多,任嘉倫終于開始嘗試自己配音。
但不少網友表示聽了《烏鴉小姐與蜥蜴先生》和《一生一世》任嘉倫的原聲,才發現,原來對陸大人的喜歡有一半應該分給張杰。
不看畫面,僅從聲音也能感受到陸大人的高傲、冷峻與果敢,及他對今夏的溫柔、深情與心疼。
很難想象換成任嘉倫一句一嘆息的原音會是怎樣一番情景。

按理說任嘉倫不應該成為“演貝”,畢竟已經拍了8年戲,且出道就演男主,理應說有不少資源可以利用,倘若上心,哪怕一開始臺詞不行,找老師練一下,8年時間磨也磨出來了。
聽過任嘉倫原音的應該知道,除了開口必嘆氣外,他的聲音情緒、邏輯重音還很混亂,甚至時不時還會飚出方言,只能說任嘉倫根本就不重視臺詞這一塊。

不過好在如今任嘉倫意識到了問題,雖然原音效果不盡如人意,但他沒有退縮,“要用原音”的姿態擺出來了,相信只要勤加練習,假以時日他也能用自己的聲音駕馭好角色。
要知道配音演員的聲音塑造能力也不是天生的,他們的聲音張力也都是源于不斷地練習,鍛煉發聲器官,才能做到比常人更熟練、更可控。

摔跟頭不可怕,跌倒就爬不起來不、一直蜷縮在安全區才丟人。
希望當下需要仰仗配音演員的“演貝”們,多多開口自己說話,否則真如張杰所言,對不起“演員”這倆字。

哭戲也算是演員的基本功之一,雖說哭戲好不代表演技就好,但是身為演員連哭都不會,又何談演技?!
然而在如今的演藝圈,卻充斥著一群不會哭的演員,網友稱其為“寅員”。

寅員者,目不能淚也。
曾經瓊瑤在選女演員時,有一條要求就是要哭得好看。黃奕曾在節目中自爆,因為哭得太丑被瓊瑤嫌棄,而沒能被《情深深雨蒙蒙》選上。
她說,瓊瑤要求哭起來時眼睛要一直含著淚,到差不多說完臺詞的時候,才可以讓眼淚一粒一粒、晶瑩剔透地掉下來,最重要的是還不能掛在臉上。

然而,對如今的不少演員來說,別說提這種“過分美麗”的要求,只是讓他們流自己的眼淚都很難。
那該如何解決流淚難的問題呢?答案是眼藥水!“寅員們”都是通過眼藥水哭的,輪到需要流淚的場景時,趕緊掏出來滴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楊穎、袁冰妍、楊超越。

以一己之力毀掉鐘漢良、黃軒、朱一龍等實力派演員的口碑,開機就勸退觀眾的Angelababy楊穎為例,雖然“假哭”只是她眾多“成就”中最名不見經傳的一項,但奈何讓天王劉德華都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親自給她上眼藥水兒。

其實對于專業的演員來說,哭戲并不難,他們有一套訓練方法,多加練習就可以達到想要的哭戲效果。
焦恩俊曾在某綜藝談到拍哭戲時說,“一段20個字的臺詞,我能控制臺詞讀到第18個字的時候掉眼淚,左眼右眼隨你挑。”

可惜,“寅員們”不行,左眼不行,右眼也不行。
為什么他們哭不出來?除了技術層面的技巧不行,更多可能還是對角色的理解不夠。
技巧是幫助演員哭得好看,晶瑩的淚珠似斷了線的珍珠滾下面頰的畫面很難不讓人隨之動情;而對角色理解不夠,就無法與之共情,不去感受角色、接受角色,自然無法與角色融為一體,又怎么傳達出角色的情感。

希望不能哭的演員們,除了多練習哭的技巧外,還要多閱讀,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總之,不要再滴眼藥水了,這對演員是一種“侮辱”!
結語
除了上述兩種偏科的,還有疊buff的“寅貝”,他們口不能言且目不能淚。而在如今的娛樂圈,“寅貝”甚繁。

難道內娛真的要完了嗎?當然不是!除了老天賞飯的天賦型選手外,如周迅,更多演員的好演技還是一部戲一部戲磨練出來的,曾出演《大秦帝國之崛起》嬴稷的張博,在面對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和認可之時,仍謙虛地說:“演技其實是件學無止境的事兒,我還在不停地‘攢勁兒’。”
所以,一個演員如果真的想要在這個行業長久地走下去,就別只顧著流水線的角色批發,需要騰出時間精進自己的業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