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喜不喜歡,截至目前本年度最受期待的科幻大片之一——災難片大導羅蘭·艾默里奇的最新瘋狂災難片《月球隕落》的國內票房已超越《神秘海域》,位列今年進口片票房排行榜第二位,僅次于《新蝙蝠俠》。
盡管《月球隕落》上映前海外口碑欠佳,北美票房慘淡,國內的宣傳也略顯低調,但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這部腦洞大開的科幻巨制的劇情圍繞著月球被一種神秘力量拖離軌道而展開。以任何衡量標準來看,《月球隕落》都稱不上是一部好電影,但在其荒誕不羈的科幻設定之上,確實呈現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瘋狂場面。
憑借1.46億美元的巨額預算,《月球隕落》當之無愧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獨立投資電影之一,雖然很難想象它會盈利,但現階段在影院推出這樣一部瘋狂的電影,這種行為本身也是令人欽佩的。
看過預告片的人應該知道,電影中除了會出現一些愚蠢的對話、驚天的陰謀外,還會有一些賣力的表演,至少《月球隕落》滿足了我們這些預期。
而且值得稱贊的是,導演也很努力地在其荒誕的科幻設定上盡情發揮,將整部影片引向了一個腦洞非常大的方向,以至于也許再過幾年《月球隕落》會成為一部受少數影迷追捧的邪典片。
沒有人會因為你沒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而奚落你,但同時,這部電影純粹的視聽轟炸真的非常適合在大銀幕上欣賞。
不管怎樣,《月球隕落》確實有很多很多讓人不吐不快的槽點……
6.糟糕的對白
《月球隕落》的劇本由艾默里奇本人、他長期合作的編劇兼作曲家哈拉爾德·克洛斯以及《敢死隊4》的聯合編劇斯賓塞·科恩共同撰寫。
回顧三人的編劇履歷,自然很難對他們這次創作的內容有太高的期待,特別是在對白方面。
整部電影中有太多讓人難以信服的臺詞,值得稱贊的是演員們還在盡力煞有介事地說完各自的臺詞。
大部分對白就好像是編劇趁頭腦暫時靈光匆匆記錄下來,以便后期起草劇本時突出這些內容,而之后劇本可能從來都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從角色口中說出的所有內容都讓人感覺像是未經加工的初稿:很多時候只是機械地闡述劇情,甚至連角色發展也非常僵化、不自然。
當然,有些時候,一些荒謬的科學術語確實會讓人不禁發笑,但可惜,這樣的時刻太少了。
5. 無聊的第一幕
《月球隕落》一開始花費了挺長一段時間才終于進入狀態,盡管開場片頭很吊人胃口,但影片前30-40分鐘基本上還是太沉悶了。
第一幕給我們介紹了所有的主要角色和他們各自的背景故事,整體上給人感覺非常程序化,只是為了讓多人物、多線索的敘事齒輪運轉起來。
直到第二幕開始,威脅才終于令人滿意地確立起來,讓人感覺事情開始有所進展。
前面的許多場景都發生在辦公室、會議室和餐廳等無聊、低預算的場所,只讓人覺得人物百無聊賴,劇情停滯不前。沒人想在羅蘭·艾默里奇的電影里看到這些東西。
4. 配角完全被浪費
就像他的大多數電影一樣,艾默里奇總能吸引到相當華麗的配角陣容,盡管《月球隕落》中的大多數演員基本上都被浪費了,但我們可以猜想到,他們的片酬一定相當可觀。
在這些被大材小用的演員中最令人痛惜的無疑要數傳奇演員唐納德·薩瑟蘭了,他在一場戲中扮演霍爾登菲爾德,一個神秘的陰謀論者,他向哈莉·貝瑞飾演的NASA局長喬·福勒揭露了月球背后的真相。
他的角色非常單薄,缺乏電影感,很明顯,他的這場戲是在綠幕前拍攝的,他甚至沒有假裝流露出些許熱情。
邁克爾·佩納在片中扮演的角色也無關緊要,他飾演的湯姆·洛佩茲是布萊恩·哈珀(帕特里克·威爾遜飾)前妻的再婚丈夫,基本上淪為了舞臺布景的一部分。
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秀演員查理·普盧默倒是有更多的戲份,他在片中扮演布萊恩麻煩纏身的兒子桑尼,只可惜他最終也被束縛在了過猶不及的俗套次要情節中。
3.太多次要情節。
盡管130分鐘的時長對于羅蘭·艾默里奇的標準來說已經相當節制了,但影片中還是充斥著各種俗套狗血的支線情節,大大降低了這部高預算災難片的刺激感。
如前所述,布萊恩的兒子桑尼的戲份占據了大量的時間,當喬和布萊恩在太空中試圖拯救月球時,他是地球上的次要情節的焦點。
桑尼的故事最終融合了喬和布萊恩兩個家庭的支線情節,而所有這些副線故事無疑為這部本應只關注月球任務的電影增加了令人反感的敘事負擔。
也許是因為艾默里奇認為地球上的滅頂之災會危及到我們所知的人類角色,但最終有誰會真的在乎布萊恩或喬的家人呢?
縮減次要情節,可以很容易地刪除大部分外圍角色,讓影片更流暢更精簡地專注于月球任務和地球上發生的混亂。
2.拙劣的喜劇幽默
好萊塢大片對待任何事情都越來越不認真,但對于像《月球隕落》這樣荒誕的電影,我們是不會太過苛刻的。
但問題是,艾默里奇的劇本充斥著大量愚蠢透頂的“幽默”,讓人很難不介意。
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搞笑內容都是由喜劇擔當、陰謀論者出身的宇航員KC·豪斯曼(約翰·布萊德利飾)來呈現的。在布萊恩和喬執行任務時,豪斯曼甚至和他們并肩作戰。
盡管我們都很喜歡布萊德利在《權力的游戲》中扮演的山姆威爾·塔利,但在這部電影中,他依舊呆萌地說出各種愚蠢的“有趣”臺詞,卻真的讓人高興不起來。
喜歡這種美式尷尬喜劇的影迷們可能偶爾會笑出一兩聲,但是更多時候只會讓人陷入痛苦。
1. 令人尷尬的產品植入
當然,大多數好萊塢大片都包含著各種形式的植入式廣告,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但在最近的記憶中,很難記得有哪部電影像《月球隕落》那樣粗暴地植入廣告。
從哪里開始說起呢?貫穿始終,各種雷克薩斯越野車都非常扎眼,毫不奇怪,這些汽車的鏡頭都以光彩照人、細致優雅的真實汽車廣告的風格拍攝。結果這次場景自然很容易讓人分心,使觀影效果大打折扣。
俄羅斯殺毒軟件卡巴斯基也出現在了一個巨大明亮的廣告牌上,而且這款軟件也被安裝在了一個航天器的操作系統上。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埃隆·馬斯克和他的SpaceX航空公司,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出了廣告費。
有好幾場戲都提到豪斯曼是埃隆·馬斯克/SpaceX的粉絲,SpaceX也被認為是讓最后任務得以啟動和運行的原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