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心理學|讀《笑傲江湖》,來聊聊人該怎么活
《笑傲江湖》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這本小說中,最強的武功秘笈叫《葵花寶典》,據說得到這本秘笈的人就能天下無敵。但練就這門功法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自宮”,也就是閹割自己,岳不群、林平之和東方不敗都這樣做了,也取得了一定的小成就。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談一談閹割的含義。

首先,自我閹割是走捷徑的方式,任何壓抑本我的手段都可以稱之為閹割。閹割,就是把自己的一些天性給滅掉,以此來獲得高位。這是一個快速改變的過程,想走捷徑的人才會選擇自宮。

我們結合人物來看,為什么林平之會自宮?因為他在自宮前,心靈就已經被閹割了。他是紈绔子弟,從小到大沒什么本事,他已經是被社會閹割了的,其實是被父母的過度溺愛閹割了的,父母把他保護的太好了,于是他很無能,他的一部分天性已經被壓抑了。后來他經歷了一連串打擊,連保命都是問題,他想趕緊成為武林高手為父母報仇,卻不肯臥薪嘗膽,不肯踏踏實實的努力,只想走捷徑,所以他選擇了自宮。

第二個人物,“君子劍”岳不群,表面上是正人君子,背地里是偽君子。他太要臉面,心靈上也已經被閹割了,因為有道德潔癖的人,一個有超強道德感的人就是被閹割的。有些人做事的動機是“我想做”,而有些人做事是“我應該做”,后者就是被閹割之人,天性被壓抑了,沒有動用本我的力量。
所以說閹割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道德感太高,比如岳不群,第二種是能力配不上野心,還想走捷徑,比如林平之。
那么,沒有道德感,充分釋放本我就一定是好的嗎?
并不是。任我行就是一個充分釋放本我的人,只想做自己,但他殺了東方不敗后,又開始殘害其他人,連對他最忠心的向問天也沒能幸免,這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魔頭。何謂“魔”,肆無忌憚的釋放本我就是魔。最終他暴斃而死,不得善終。

我們該學習的是令狐沖。他與任我行相似,能夠充分釋放本我。但他釋放本我的時候懂得遵守規則,是在一定規則和范圍內釋放本我,并不會損害別人的利益。他一面遵循道家的生活方式:順其自然,無拘無束,同時也遵守儒家忠孝仁義禮智信的原則。
所以從《笑傲江湖》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釋放我們天性的同時,也要遵守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比如忠孝仁義禮智信,在正確理解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應用到生活中。
還有,目標和能力最好要相得益彰,當然,我們也可以有宏大的目標,但不一定要自己去完成,可以去培養人,去讓他人傳承下去,像三代火影和愚公移山一樣。不要著急,不要走捷徑,給自己一點時間,又不是明天就死了。
注:(版權歸“聆聽安寧心理咨詢”機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用于商業用途,轉載需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