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篇,先請小伙伴們欣賞這樣一組鏡頭——
利落的刀工,
嫻熟的顛勺,
精準的用量……
這不是什么“舌尖系列”,而是最近在Disney+上線的皮克斯動畫——《青春變形記》。
故事以2002年的多倫多華人社區為背景,講述了13歲華裔少女美美的一次非同尋常的經歷。
某天一早,美美震驚地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一只巨大的小熊貓,有毛、有肉、還有氣味,脾氣易怒,敢對媽媽頂嘴。
而且,這個形態與她的情緒直接相關。
心情平和的時候,她就會變回正常的小女孩。
美美原本想悄無聲息地隱藏這個秘密,但很遺憾,她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變身了,當場社死逃回了家。
一番雞飛狗跳之后,媽媽才對她說出實情——這是一種家族內部傳女不傳男的特異功能,始于一個叫新怡的先人。
在古代戰爭時期,新怡曾目睹族內男丁紛紛戰死,于是在“紅月之夜”請求眾神賜予她神力,變成了一只戰力十足的小熊貓,不僅成功阻止了戰爭,也拯救了族人。
之后,這股神力便在家族內部的女性間世代相傳,小熊貓也成為家族圖騰般的存在。
只是到了和平年代,這個特異功能逐漸變成了惹麻煩的詛咒,繼承神力的成員必須接受特定的封印儀式,才能不被這股力量控制。
美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聽從家長們的安排,在下一個“紅月之夜”接受封印的成人禮。
然而不巧的是,那天也是美美和閨蜜們追的男團“四城男孩”,來多倫多開演唱會的日子。
這場表演對女孩們來說,既能圓了追星夢,也是她們“走向成熟”的重要時刻。
美美糾結之下,最終選擇了演唱會,并且決定與小熊貓形態共存。
媽媽被她的決定氣到暴走,體內的神力也封印失控。
母女倆的家庭矛盾,隨即演變成了一場“家族小熊貓之戰”……
整體來說,《青春變形記》的故事可以被視為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的加長版。
導演石之予再次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靈感,展現了那份略帶窒息感的母愛。
尤其是影片高潮段落,美美對媽媽吼出全部心聲的情節,很多小伙伴都會感同身受。
同時,主創深諳當代互聯網的流量密碼與迪士尼的撈錢秘籍,塑造了一個無死角可愛的小熊貓IP,全程展現小熊貓圓潤Q彈、毛多好rua的屬性,目測將會帶動一波周邊銷量。
從以上角度來說,這部動畫多少帶著些《海底總動員》的影子,借用動物的可愛形象講述親情與成長,沿襲了皮克斯多年打造的溫情招牌。
但是,《青春變形記》在所有皮克斯動畫電影中,又顯得與眾不同。
它是首部由華裔導演執導的皮克斯動畫,主創全員女性。她們根據自己的成長經驗,精準復刻了13歲小女孩的世界,到底有多么奇妙和單純。
片中的美美,審美水平總是受到荷爾蒙的影響。
她可以一邊跟閨蜜追著高顏值的男團,一邊猝不及防地迷上“丑帥丑帥”的男同學;
白天剛吐槽完便利店的男店員沒傳說中那么帥,晚上又在不經意間拿自己和男店員組cp,畫下打死也不想讓別人看到的同人漫。
情緒化又充滿活力的主角,是這個故事吸引人的關鍵之一,尤其當她化身小熊貓之后,可愛程度更是成倍疊加。
除此之外,美美的設定還來自導演石之予和編劇茱莉亞·趙的個人經歷。
她們都是自童年起,就跟隨父母移民到國外。家庭內部的教育,潛移默化地提醒她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努力變得優秀,才不會辜負祖輩在異國他鄉的奮斗。
但與此同時,她們走出家門面對的卻是一個全新的文化,充滿了誘惑和新鮮感。
當文化差異撞上少女敏感的青春期,她們內心的矛盾便會隨之放大,一時無法在“聽媽媽的話”和“追隨自我”之間找到平衡點。
美美在13歲經歷的“小熊貓大危機”,正是這一代華人移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掙扎,同時被東西方文化拉扯,害怕自己的變化會讓家人失望。
所以在我看來,《青春變形記》與皮克斯的《尋夢環游記》有異曲同工之妙,視角不再局限于美國本土故事,在展現多元文化的同時,也能觸及核心根源。
從這個角度再去回看故事,美美之所以會在封印儀式和演唱會之間猶豫不決,正是因為它們分別象征著母親的期待和自己的渴望。
小熊貓就是美美心中愛自由、不循規蹈矩的一面。
當然,僅有“少女勇敢做自己”這個主題,影片還不至于得到豆瓣8.2的高分。
片中最值得細品的細節,就是關于先人新怡的傳說。
這是一位在險境中挺身而出拯救族人的女性,她保護族人的激昂情緒正是力量的源泉。
也因為她,這一脈的家族自然而然地演變成了以女性為主導。
那股神力的本意是祝福與庇佑,但隨著時代發展,竟然變成了家族內部的詛咒,以至于女性必須下定決心驅逐內心的那頭“野獸”,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到了美美這一代,家族傳統便以“孝”為核心,子女必須對父母(主要是母親)有求必應。
她按照媽媽的要求,琴棋書畫樣樣通,門門功課都拿滿分,放學乖乖回家打理家族的祠堂。
美美曾以為,媽媽的安排恰好都是自己的最愛,因此這樣的相處方式并不會讓她迷失自我。
直到體內的小熊貓出現,她才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背上了自己無法承受的愛。
這是不是讓人似曾相識?
美美接受的家庭教育,放到現實生活中,便對應著社會教育對于女性的打壓。
比如,“情緒化”原本是個無性別色彩的詞語,但卻被強行賦予到女性身上,并將它視為“洪水猛獸”。
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洗腦,你必須聽從長輩的經驗,端莊賢淑、內斂大方,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因為唯有這樣才能讓情緒平和,從而抑制內心的那頭“猛獸”。
久而久之,女性自己便開始按照這些標準去“自我審視”,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責。
片中有這樣一處耐人尋味的情節。
美美的母親意外發現了她畫的同人漫,氣勢洶洶地去找那個男店員“算賬”,并拿出漫畫,讓美美當眾社死。
然而回家后,美美并沒有向母親辯駁漫畫里的內容都是想象的,而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進行了一番自我檢討——
“你這個變態,為什么要畫那種糟糕的東西!媽,我對不起你!(對著鏡子)你是她的驕傲和快樂,不要讓她失望!這種事情絕不會再發生了!”
當一個13歲女孩能如此一本正經地將“欲望”與“羞恥”劃等號時,你就會意識到這樣的社會教育與價值觀會有多么的詭異。
巧的是,就是在美美瘋狂自責的這晚,她的家族血脈覺醒了。
這暗示著先人傳承下來的這股神力,絕非讓她學會順從,而是勇于正視內心與自我。
故事的高潮段落,美美失手將“熊化”的媽媽打暈,吃力地把媽媽拖回封印圈,可嘴上還在自責道歉。
外婆這時終于頓悟——先人賜予的力量絕不是讓家人之間相互虧欠、相互辜負的。
于是,外婆索性也打破了自己的封印,并且號召美美的大姨、小姨一起變身,最終才化解了這場危機。
美美打破了家族規定,留下了內心的那頭“野獸”,但并沒有因此變得失控,更沒有與家人決裂。
那些曾經讓她倍感糾結的煩惱,反而因為她的這次突破而迎刃而解。
動畫里的圓滿結局,何嘗不是現實中所有女性所渴望的呢?
世界正是因為那些勇于打破常規的人,才有希望變得更加多元、包容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