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逢年過節或者是其他的特殊節日,都往往離不開糖果這一美味的零食,尤其是對于有小孩子的家庭來說。這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同時也是我們過節的傳統習俗。不管愛不愛吃糖,都會想要沾沾這樣的喜悅和幸福。
不過就目前來看,我國的糖果行業發展的并不算好。曾經年銷量達到60億元的糖果大王,在賣身外資之后,即使找來了當紅影視女明星趙麗穎代言也無濟于事。那么, 糖果大王是哪家呢?如今網上有人討論,徐福記糖果曾廣受歡迎,今發展遇“瓶頸”,趙麗穎代言也未見好轉。
這個曾經年銷量達到60億元的糖果大王就是著名糖果品牌徐福記,源自于寶島臺灣。由于創始人是徐家的4個兄弟,所以將品牌命名為徐福記。在一開始兄弟4個人只是在做簡單的蜜餞生意,后來伴隨著生意的不斷壯大,這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徐福記。
在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大陸市場的不斷放開,徐福記也選擇進軍大陸。基于同樣的傳統習俗,徐福記一經進入大陸市場,就迅速找準了自己的品牌與定位。其實中國人愛吃糖的并不多,但是每逢新年和新婚,糖果都是必不可少的。
也正是因此,徐福記打出了“大喜什錦糖果”、“新年必備糖果大禮包”等口號,最終實現了在內地市場上的大豐收。其實當時內地市場上還有不少知名的糖果品牌,比如金絲猴、大白兔。但自從徐福記出來之后,這些品牌就接連遭遇了生存困境。
尤其是在徐福記打響知名度之后,很多人購買該品牌的糖果都并不是因為愛吃或者是喜歡,而是僅僅看中了徐福記的商標和品牌。在不少普通消費者的眼中,徐福記的糖果就是面子,不至于顯得太寒酸。
根據有關機構的數據統計結果來看,早在1997年的時候,該品牌的銷售額就已經達到了1億元左右。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末,1億元還是一個相當高昂的數字。徐福記作為一家初出茅廬糖果企業,能夠達成這樣的成就,也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在進入21世紀之后,在全國的各大商場當中,我們幾乎都能夠看到徐福記的身影。與此同時廣大消費者對于該品牌的認可,也極大促進了徐福記在內地市場上的發展。
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徐福記選擇在新加坡上市。隨后不久,該品牌就迎來了其巔峰時期。不過后來由于創始人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徐福記不得不被雀巢收購了60%的股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徐福記也相當于是成為了外資控股的企業。
雀巢在國際食品行業的知名度還是相對較高的,有了雀巢這一大靠山之后,徐福記也迅速在2013年實現了銷售額的進一步增長。根據官方的數據統計結果來看,2013年其銷售額更是達到了60億元,是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在巔峰過去之后,整個品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按照現在的營銷觀念來看,任何一家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只注重品牌的宣傳肯定是不夠的。與此同時,產品的質量和口碑也是非常重要的。
伴隨著徐福記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曾經的糖果大王也跌落神壇。因為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很多消費者都不太信任該品牌。與此同時,伴隨著中國老百姓對健康要求的不斷增加,人們對于糖果的食用量也變得越來越少。
為了能夠恢復到昔日的高光時刻,徐福記甚至大手筆的邀請了國民小花趙麗穎來做代言人。然而即便如此,也仍然無法挽回其山河日下的銷量。2019年的時候,其年度銷售額已經從60億下降到50億了。后來為了尋找新的發展出路,徐福記也在積極轉型。一開始想要做高端巧克力,與德芙和費列羅等知名品牌“搶食”。但最終的結果,顯然是不容樂觀的。
這兩年是又開始做起了堅果生意,不過雖然堅果很受歡迎,但同樣面臨著極為激烈的競爭。除了三只松鼠、百草味等老牌堅果品牌,還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起的新品牌。這對于后勁不足的徐福記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挑戰。
結語
總而言之,徐福記現如今的發展形勢并不好。但如果能夠創新出更有新意的產品、滿足好消費者在糖果零食領域的相關需求,那么想必該品牌也才可以重現曾經的高光時刻。
今日話題:“糖果大王”倒臺!曾經年銷量60億,如今委身外資趙麗穎也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