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一部名為《我叫趙甲第》的電視劇在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這部劇作由賀鵬、楊杏等青年演員主演,按理說,該劇無知名演員,無知名編劇,無知名導演,屬于典型的“三無”作品,不應該被注意才是。但是,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知名的男頻小說《老子是癩蛤蟆》改編而來,算是男頻小說網絡劇改編的一次嘗試。這次嘗試,可以和很多女頻改編對應起來,雖然其嘗試是失敗的。
現在不少的女頻小說,喜歡改編成為甜寵劇,大約便是女主角性格上各種有趣,女讀者們現實生活當中不敢做的事情,女頻小說的女主人公都幫著做了,尤其是談戀愛方面,總是能夠找到又溫柔體貼,又有能力的帥氣男青年。直白一點講,女頻小說,就是幫著女性讀者們做白日夢。而這類小說改編成為甜寵劇之后,早前的市場很不錯。最近這段時間,因為甜寵劇太多了,呈現了糜爛狀態。
男頻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不多。究其原因,無外乎男頻小說就兩個路數,一個是打打殺殺,一個是玩弄女人。這倆路數,哪一個,也不是正經路數。當然,打打殺殺方面,也有那種打著武俠的旗號,打怪升級糊弄事兒的。這類玩意兒,容易改編成為電視劇作品,但口碑好的,基本上沒有。當然,硬說有幾個口碑還湊合的,也能舉出例子來,至于所謂的口碑是怎么來的,制片方自己心里應該有點數兒。
像這個網文小說《老子是癩蛤蟆》,就是典型的另一種路子上的男頻小說了,滿足的也是青少年男孩子對于異性的意淫夢罷了。青年男性憧憬一下異性,倒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但寫成小說,還大把大把的意淫,就真的有點當街活尿泥的感覺了。我為什么說這類男頻小說屬于當街活尿泥呢?因為這批讀者孩子們,年輕的時候,不覺得活尿泥多丟人,但他們歲數大了,審美終于成長了,就會覺得丟人了。
《老子是癩蛤蟆》改編成為電視劇《我叫趙甲第》之后,那些不符合影視價值觀的東西,當然該扔掉的,得扔掉了。什么不符合影視價值觀呢?直白一點講,就是那些“玩弄”和“半玩弄”女人感情的爛俗橋段。這類爛俗的內容,放在網文小說當中,可以吸引很多低端的男性讀者群體。但是,放到電視劇作品當中,從一開始,就不能拍攝。因此,《我叫趙甲第》其實就是閹割版本的《老子是癩蛤蟆》。
男頻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尷尬點就在于,扔掉那些不適合影視劇改編的爛俗梗之后,它什么有趣的東西都剩不下了。更狠一點講,絕大多數的男頻小說,就是靠三俗來吸引低端讀者群體的。對于這批喜歡讀男頻小說的孩子們,必須要告訴他們這是非常低端的,他們才能夠升起要求進步的可能性?!段医汹w甲第》作為電視劇作品出現,那些三俗的內容當然無法出現了。因此,這部電視劇上線之后的內容,可想而知。
拋開爛俗的男頻小說不談(孩子們真的應該少讀網文小說,低級無趣,徒增審美上的障礙,多讀嚴肅文學的經典作品才是),只談這部《我叫趙甲第》,它屬于把商戰內容和校園內容進行了戲說和雜糅。在正常的電視劇作品當中,商戰和校園,屬于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辦法在同一部電視劇當中混為一談。但是,這類網改劇敢于這么干,因為有原著小說在那里了,編劇不用對自己的劇本負責任,劇作爛,完全可以說是原著太爛。
因為風格上的混亂,造成這部電視劇呈現一種“一股子”、“一股子”地流里流氣。整部電視劇沒有基礎性的真實。所有的角色、故事都是流為表面的,小兒科的,更像是孩子過家家的。商戰的部分,堪稱笑柄的地方不少。校園的內容,又軟綿無力。《我叫趙甲第》基本上代表著男頻小說改編失敗的典型。
其實,這類胡編亂造的低端網文小說,本便不應該成為電視劇作品。網文改編熱潮,是從十年前開始的。而經過十年歷程,越來越多的業內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這類內容,不會成為什么優質的電視劇作品。網改劇,已經成為爛劇的代名詞。小說當然可以改編成為電視劇,但大前提是,小說,要是嚴肅文學、經典文學。男頻的那類流里流氣,還是留在男頻的世界當中自我快活吧。(文/馬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