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2年3月27日晚,《犬之力》(The Power of the Dog)導演簡·坎皮恩(Jane Campion)斬獲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導演,這也是奧斯卡頒獎歷史上第三位獲得此獎項的女性導演。
作為世界影壇的一個傳奇,坎皮恩以細膩、圓潤的手法展現女性內心的感觸,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女性電影美學。
對于67歲的坎皮恩來說,奧斯卡金像獎絕不是她40年電影生涯的最后一個桂冠——
她的創作、靈感以及對女性的凝視永遠不止。
Jane Campion在第94奧斯卡頒獎舞臺發表獲獎感言
“我生于新西蘭,
并不特別熱衷于詩詞,
但想在電影中闡釋,
這樣令人暈眩的感受是如此微妙?!?/p>
——簡·坎皮恩
如何評價簡·坎皮恩的優秀?
你得到的回答將是:想要批評她的人也需要鼓足很大的勇氣。
第74屆美國導演工會獎(DGA)最佳劇情片導演頒獎現場
簡·坎皮恩出生于新西蘭惠靈頓的一個演藝家庭。從她拍攝短片開始,作品就受到各界評論家的高度好評,甚至被譽為“當今世界最好的年輕導演之一”。
Jane Campion在《鋼琴課》(The Piano,1993)片場
從坎皮恩1983年處女作長片《甜妹妹》(Sweetie)面世開始,她便在電影行業內備受關注。她自編自導的《鋼琴課》曾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著劇本獎,這部電影也使坎皮恩成為第一位斬獲戛納金棕櫚的女導演,直到2021年才誕生第二位戛納最佳女導演茱莉婭·杜克諾。
Jane Campion by John Lethbridge, 1979
一直以來,坎皮恩都在電影中以細膩、圓潤的手法表現女性內心的感觸,在這種獨特的電影美學中,“女人的成長與蛻變”“女性欲望覺醒與重生”“女性如何在審視中表達自我”都是她想要表達的核心。
Jane Campion& Elisabeth Moss 《謎湖之巔》(Top of the Lake,2013)
直至她蟄伏多年,帶著影片《犬之力》來到威尼斯時,給觀眾展現出了她更大膽的創作。
《犬之力》是坎皮恩迄今為止第一次,將男性角色放在了整部影片絕對中心的位置。這并不是坎皮恩的初心已變,反而代表著女性創作者們作為‘被凝視者的反客為主’的開端和先河。
《犬之力》(The Power of the Dog,2021)電影海報
“救我的靈魂脫離刀劍
救我的生命脫離犬類”
——《圣經·詩篇》
《犬之力》是一部絕對的‘大男主’電影,也是坎皮恩職業生涯中的首部以男性視角為主的電影。
在此之前,坎皮恩一直專注于塑造電影中的女性角色,根據坎皮恩的采訪可以得知,也許正是因為在#MeToo后的好萊塢大環境中,女性已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存在感,坎皮恩才得以憑借自在的姿態創作這部以男性為中心的電影。
Jane Campion & Benedict Cumberbatch
坎皮恩在《犬之力》中描繪了一幅西部經典風景畫,在西部色彩如此濃烈的環境下,男性和女性的形象也被刻畫出來:男人們穿著一身牛仔行頭整裝待發,在草原上馳騁卷起煙沙;女人們獨守空閨,像靜靜流淌的小河,孤獨柔軟。
而主人公菲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通過粗獷甚至暴虐的‘陽剛化’,來掩飾自己被女性化的恐懼。在影片的敘事中,觀眾們慢慢體會到導演坎皮恩想要表達的話題——
以更包容的姿態接受不同的男性氣質,接納自己的欲望和與眾不同,而不是以情感閹割的方式自我防御。
這是坎皮恩一次大膽的創作,也是反西部傳統的聲音構建。女性被凝視太久,是時候反客為主了,將凝視的目光放在男性身上,以女性的視角,重新解讀男性。
與其說《犬之力》是坎皮恩的審視之作,不如說她的姿態更加包容。男人們不敢溫柔,不敢細膩,在壓抑之下防御自我,坎皮恩想釋放的,不僅僅是女性在壓抑下的欲望,還有男性。
Jane Campion by Catherine Cabrol
這是一種渾然天成的異質化雌雄同體的拍片氣質,坎皮恩既能夠細膩地捕捉女性,也能把控男性故事的粗糲感。
她講述的只是一個個帶有女性主義色彩的故事嗎?她的思想、她的洞察,讓她本身就成為了一本女性主義教科書。
“在我作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以前,
首先我是個女人,
最后,我還是女人?!?/p>
——簡·坎皮恩
簡·坎皮恩想要表達的女性角色,是堅強、不卑不亢的。
平等其實并非她表達的主題,她描繪著世界的另一面,凸顯女性內心的堅強,卻又在方方面面,詮釋著平等真正的內涵——不是形式上的、外在的平等,而是靈魂的平等。
無論是在怎樣的境遇里,這些女性都必須頑強地屹立著,堅定,不屈從。
《甜妹妹》(Sweetie,1983)電影海報
在坎皮恩的處女作長片《甜妹妹》中,女性主義的印記漸顯雛形。影片中的大部分段落,都是通過其他家庭成員的口吻和視角,讓觀眾了解Sweetie這個核心女性角色。
以這種非控訴的方式展現強大的女性意識,始終是簡·坎皮恩關注的焦點。
繼《甜妹妹》后,坎皮恩影片中的女性主義更加生猛和鋒利,很大程度影響到她90年代的作品,包括探索保守年代的女性欲望的經典作品《天使與我同桌》和《鋼琴課》。
《鋼琴課》(The Piano,1993)電影海報
1993年,她拍攝了《鋼琴課》,再次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也使得她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頂尖女性導演。
霍利·亨特、安娜·帕奎因分別在《鋼琴課》中獲得第6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
坎皮恩通過‘鋼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能夠發聲且是文明的象征),賦予其獨特的符號意義——以鋼琴象征女性意識的覺醒以及自我精神的成長和表達。
最后鋼琴沉入大海,也意味著女主人公艾達的心逃離了鋼琴的桎梏,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完成了救贖。
與其說影片表達了艾達對愛情的追求,不如說這是一場女性渴望情緒表達的奔赴。
如同坎皮恩創造的其他女性角色一樣,艾達是堅強的,就像她飄揚的琴聲,在海風之中毅然凜冽。
“擁有洞察力,
說明你已經擁有了
自己生命的深度和廣度。”
——簡·坎皮恩
67歲的簡·坎皮恩已經從影40余年。在下個月,她也將迎來自己68歲的生日,對于這個年齡的坎皮恩來說,她還能為電影事業,或是自身再次實現什么價值?
在接受The Hollywood Reporter采訪時,簡·坎皮恩表達了自己對于“下一個項目”的想法。
“我唯一知道我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在新西蘭開一所臨時電影學校。”
“我知道人們在為環境而努力,但我在為知識環境、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而努力。我希望這是免費的。對我來說,這真的很重要,人們可以選擇成為電影人,而不是擁有富裕的父母?!?/p>
“我想從10個學生開始。我也認為它可以讓任何年齡段的人去探索他們的創造力。還有一些人,他們可能已經拍攝了一些電影,但是他們知道他們需要更多的教育,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探索他們真正是誰,他們可以做什么,以及他們如何去做。事實上,我認為,排除阿爾茲海默癥,人在六七十歲的時候是能力和智慧最強的時候。你有洞察力,因為你已經擁有了自己生命的深度和廣度。”
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之后,
簡·坎皮恩還會有怎樣的女性視角作品,
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明確的是,
67歲的她,
能為電影事業做的
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