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談起中韓電影,更多的是我們翻拍韓國的電影。
比如彭昱暢的《小小的愿望》,就翻拍自韓國電影《偉大的愿望》。
包貝爾飾演反派出彩的《大人物》,也改編自2015年的韓國電影《老手》
甚至陳意涵主演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翻拍過來名字都沒改。
不過平心而論,韓國電影在內(nèi)地的翻拍片,真的很差。
為什么韓國電影,翻拍后到內(nèi)地就“水土不服”?
第一,很多翻拍片的投資方,僅僅是為了“圈錢”,借用韓國原版電影的名氣,劇情沒有創(chuàng)新只會“無腦”復制。
第二,韓國電影的文化底蘊要比我們差很多,主要是靠著“尺度大”成名,很多題材都敢拍;但是內(nèi)地的翻拍片,要么是有的題材根本不敢拿來翻拍,要么就是把劇情都“閹割”后再翻拍,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卻是個例外。
雖然也是翻拍片,但卻是韓國翻拍我們的電影。
它就是影帝黃政民主演的的韓國電影——
《人質(zhì)》
先說一下這部電影翻拍的原版:《解救吾先生》。
該片于2015年9月底在內(nèi)地上映,劉德華、王千源、劉燁和吳若甫主演。
豆瓣評分7.7,絕對是近些年比較優(yōu)質(zhì)的警匪題材電影。
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它的劇本源于真實事件。
即著名演員吳若普綁架案,當年他曾在北京酒吧門口被綁走,后來被索要200萬元的贖金,這在當年絕對是大案。
當年看過這部電影,還被綁匪“王千源”的精湛演技征服。
他飾演的亡命之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個反派搶了主角劉德華的風頭。
韓國投資人看中了《解救吾先生》的劇本,很真實、又很有戲劇性。
并且找到了韓國影帝黃政民來主演,大鐘獎、青龍獎雙料影帝。
他的代表作很多,比如《特工》、《新世界》、《國際市場》等等。
內(nèi)地影迷最為熟悉的角色,則是《新世界》里的“電梯戰(zhàn)神”丁青。
《人質(zhì)》的基本劇情和《解救吾先生》相似,也是關于明星被綁架的故事。
黃政民直接飾演自己:巨星黃政民,在電影放映會后被綁架,后來發(fā)生驚險地拼死逃命的故事。
臺灣上映時,更直接把《人質(zhì)》譯作《綁架影帝黃政民》。
但韓國人拿到國內(nèi)上映的翻拍片,豈能簡單復制。
這次把尺度加碼,直接變成了限制級。
主演遭遇對比:坐著享福VS全程被打
《解救吾先生》里的劉德華,說實話沒怎么遭罪,受到的也就是個“捆綁”。
他要承擔的,更多是“文戲”。
而《人質(zhì)》里的黃政民,在電影里被打是大概率事件,經(jīng)常是渾身是血。
這樣的主角經(jīng)歷,對于觀眾來說有更強烈的感官刺激,尺度更大。
另外電影里黃政民演的“黃政民”,身手比成龍還靈活。
打起架來,比綁匪、警察都猛。
這一點和《解救吾先生》完全不同。
女性角色:全員大漢VS露事業(yè)線的女綁匪
《解救吾先生》的一個特點,就是主推“男性荷爾蒙”。
無論是全員大漢的綁匪,還是硬漢表現(xiàn)的警隊,甚至是被綁架的幾位“人質(zhì)”,都是男性。
除了王千源回家和李夢那段表演,真是沒什么女性元素在電影里面。
而韓國電影的大尺度,怎么能少了女性元素。
明明是綁匪團隊,硬生生加了一位女性綁匪的角色。
這個感覺,完全就不一樣了。
不僅如此,明明是緊張的綁架戲。
電影里面還安排了女綁匪的大尺度表演,偶爾露一下事業(yè)線。
我們的“人質(zhì)”黃政民,要遭受著身體和心理的兩重折磨。
所以說,這部韓國翻拍的電影,僅僅是在尺度上更大一些。
但在電影整體質(zhì)感上,并不比《解救吾先生》優(yōu)秀。
《人質(zhì)》里黃政民的主角光環(huán)太強了,以至于整部電影其他的角色沒有什么亮點。
而《解救吾先生》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是一部群戲。
綁匪、警察、人質(zhì),三個方面的角色形象都很有辨識度。
而反派的塑造,正是警匪題材影片的關鍵。
這一點《解救吾先生》完勝。
華子(王千源 飾)這個角色,可以說是《解救吾先生》的“魂”。
王千源確實塑造了華語電影最經(jīng)典的反派之一。
入戲的表演,有點像《蝙蝠俠》里的“小丑”。
有一段是在審訊室里的華子,沖著攝像頭,隔空挑釁警察的眼神絕了。
這個陰鷙的眼神看得人寒毛直豎。
而結(jié)尾那段華子被執(zhí)行死刑前,媽媽去探監(jiān)的“哭戲”更是封神。
無論華子之前是多么兇狠的悍匪,但面對母親都有脆弱的一面。
雖然他努力保持不怕死的樣子,但內(nèi)心卻早已崩潰。
他想哭,卻又拼命咧開嘴笑,只說了一句“下輩子再給媽盡孝”。
韓國電影確實很優(yōu)秀,但更多是因為有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
而我們的電影,文化底蘊要更好一些,優(yōu)秀的演員也不少。
只要拍對了方向,我相信會更出色。
原創(chuàng)丨文章著作權:尼莫電影屋
未經(jīng)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