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應該不需要多介紹了,2018年上映之后口碑票房雙雙大爆,到目前為止某網站評分9分,在國產電影一直被某站網友歧視的前提下,簡直是嘆而觀止的好,是一部可以被載入中國影史的電影。今天之所以提起這部電影,是因為偶然刷到的一個新聞,是一個母親給孩子帶藥被指控的事,具體事件跟藥神的原型陸勇從印度代購仿制藥差不多。要么買不到要么買不起,為了家人只能鋌而走險??瓷先ニ幧袼从车膯栴}到現在依然存在,但真的是這樣嗎?
那咱首先看看《我不是藥神》里被網友最關注的假藥判定問題,認為那樣的規定太過于死板和霸道,那些仿制藥憑什么就不能買,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有很多人在這部電影剛播出之時從研發資本這方面說過,為一款藥的誕生所投入的金錢和人力是一個天文數字,如果研制成功后沒有足夠的利益,那么就不會有資本繼續投入,那么可能以后再也不會有新藥誕生。這個問題被很多人說過了,我想從另一個方面說一下為什么那些沒有相關部門批文的藥即使有效也不能隨便買賣。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不以買藥為目的逛過藥店,我因為以前工作的原因逛過很多家,粗略看來,即使最小最破的藥店品種也得有幾百上千,藥的品種是一個超過很多人想象的數量,而其對應的所治療的病的數量也是一個行業外人員難以理解的數字。
這樣一個品類繁雜數量龐大的產品,如果沒有相關部門提前審核一遍,普通人是很難對其有正確認知的,可能有人會說,那些仿制藥,代購藥都是有效的,就是不想讓老百姓吃便宜藥!這說起來其實是有點過激了,您看到的電影里是那款藥有效卻不讓人買,可是您沒看到的是,但凡這個藥可以買賣,那其余的成千甚至上萬的沒經過審批和驗證,只是口傳有效的藥會流入市場,那誰能保證這么多品類的藥都和《我不是藥神》里的仿制格列寧一樣是有效的呢?所以這樣嚴格的規定其實不是為了讓大家買不到那些有效的藥,而是為了讓人不要買到那些沒有效果的藥。
再一個問題就是最催淚的看不起病的問題,到現在還有網友在提某某國家免費醫療,咱國家還看病難等等。因為沒出過國,不想在國外免費醫療上發表太多意見以免露拙。只是在想,即使在目前來講經濟和科技都在世界前沿的漂亮國還沒有完成的事情,在印度那樣的國家怎么可能會實現?
其實在這里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包括一開始提到的給孩子帶藥被起訴的事情。就是不管是《我不是藥神》里的慢粒白血病,還是那位小朋友所得的“嬰兒癲癇病伴游走性局灶性發作綜合征(EIMFS)”,都是非常罕見的疾病,電影里和新聞里看著人不少,但相對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講,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當然藥神里最后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還是進了醫保目錄,但這個醫保目錄的意義很多人其實不算清楚。那本目錄以前我還做銷售時見過,很厚的一本,非常非常多的藥名在上邊,只要你買的藥在這上邊,就可以報銷,看上去就不用花錢或者花很很少的錢,這個錢的來源除了國家撥付以為還有就是你日常所交的醫療保險。所以說這個藥不是不花錢,是國家幫你付一部分,你自己交過的醫療保險付一部分。
到這您明白了嗎?本質上就是有一伙人湊了一大筆錢,然后用這一大筆錢買一些這伙人需要用的東西,那您說所購買的東西是不是應該讓這伙人里都能用上或者盡可能多的人用上?所以說《我不是藥神》之所以如此成功實在是因為里邊所想表達的內容絕不是一句善惡黑白所能概括,實在是有許多讓人可以思考的東西在里邊。
歡迎點贊關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