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現代社會的人們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喜歡去夜市逛一逛,吃吃小吃,賣一些小玩意兒回家,“夜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今天,城市里有夜市很常見。但夜市并不是現代社會獨有的,古人也逛夜市。
現代夜市
一、夜市的起源與發展
根據史學家的考證,中國在兩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夜市。最早出現夜市的文獻是漢朝著名思想家桓譚的《新論》,其中寫到:“扶風漆縣之邠亭……其民友會日,以相與夜市……”漢代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說到邠亭,“民俗以夜市”。這說明,漢朝時期,在“邠亭”之地,就已經出現夜市了。
桓譚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夜市出現于唐朝,但唐朝初期對貿易活動有著嚴格的規定,《唐會要》中記載“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下散”可見,夜晚的市場活動受嚴格的限制。到了中晚唐時期,大量的新興城市不斷涌現,比如新興城市揚州,有著“揚一益二”的稱呼,坊市制度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漸漸被廢弛,遂出現了草市、夜市,唐代詩人王建的《夜看揚州市》就記錄了唐朝時期夜市的繁盛景象。
唐朝夜市
宋朝是夜市的快速發展期,并形成一定規模。宋朝廢除坊市制,坊市合一,鼓勵百姓從事商業活動,延長夜市時間至三更,五更開始早市,甚至還有“鬼市”、“跳蚤市場”,這些都促進了夜市經濟的繁榮發展。兩宋時期的夜市極其繁華,都城東京和臨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不夜城。在北宋都城,夜市甚至拓展到皇宮周圍的禁地。
《清明上河圖》中的早市
二、夜市的娛樂活動
在宋朝的夜市,人們可以商品交易,商品種類很多如農產品、手工藝品、小吃、茶酒、算命等等,還會有一些文人賣詩文,買家出題,賣家根據題目進行創作。唐朝有一名叫仇萬頃的
除了物質生活之外,夜市還滿足了百姓的的精神文化需求。陸游在《夜投山家》中寫道“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優場炬火紅。”“優場”,即演戲的場所。普通百姓可以到瓦肆或者瓦子看戲聽曲、品茶飲酒。且節目種類繁多,如雜劇、影戲、傀儡戲、雜技等。人們經常看到深夜才散去。
逢重大節日夜市還有觀光游玩活動。比如元宵花燈活動,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平民百姓都會涌到街上看花燈。詩人李商隱在《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寫到“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就是描繪的正月十五看花燈的熱鬧景象。
雜耍藝人
結語
古代社會,人們崇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生活方式,但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后夜市應運而生,經濟的發展催生的夜市的誕生,反過來,夜市的誕生與繁榮又推動了經濟的極大進步,提升了城市的品味與內涵,極大的豐富了百姓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