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是什么尿性,常讀我文章的讀者們大概是清楚的。
套用一句魯迅先生的話來講: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歐美世界的人的。
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
3月21號,我國發(fā)生空難。
當天,美國的《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
文章里,一個名為大衛(wèi)·紐伯里的退休機長,對該周刊說:
“這對他們而言,會是個巨大的沖擊。”
“中國人對航空安全有些偏執(zhí),毫無疑問,他們會對此次事件大發(fā)雷霆。”
我在這里放上時代周刊刊發(fā)的原文:
注意,他用了一個詞:
go ballistic
這個詞是美國人常用俚語,意思是“快氣瘋了”。
墜機事件來龍去脈尚未調(diào)查清楚,災難剛剛發(fā)生。
一個外國人,就能用如此輕浮、鄙夷的語氣,去描述一百多個中國家庭正在承受的悲劇。
可恥不可恥?可恨不可恨?
還沒等到這件事在國內(nèi)激起水花,周星馳便看到了。
看到之后,他發(fā)表了一番言論,上了熱搜。
這番話,和這個人,在今天。
真的是讓我無比動容。
先看看周星馳說了什么。
通過助手的微博,他表達了兩重意思。
一是感謝和期盼。
感謝感謝國家積極的營救行動,希望有奇跡出現(xiàn)。
二是憤怒與質(zhì)問。
他質(zhì)問當事的退休機長,“如果飛機傷亡事故發(fā)生在你的家園,難道你們不會緊張和痛心嗎?”
除此之外,水木君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細節(jié):
這條微博發(fā)布于凌晨2:58。
有網(wǎng)友猜測,這大概率是周星馳看到《時代》周刊的報道后,當即打電話給助手讓其代為回應的。
在家國大義面前,這個已經(jīng)59歲的男人,還是有著赤誠的少年氣。
實事求是地講,《時代》周刊的這篇文章,在咱們國內(nèi)并沒有掀起波瀾。
畢竟一個小小的退休機長,人微言輕,并不值得眾人多看他一眼。
可周星馳還是實打?qū)嵉馗袆恿宋遥哺袆恿瞬簧俚木W(wǎng)友。
為什么?
因為這個男人,除了宣傳電影,幾乎從來不在公眾面前露面。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有多久沒有聽到周星馳的消息了?
不知你是否發(fā)現(xiàn)過。
作為華語電影里最知名的導演、演員之一的他。
平時從不上綜藝。
也從不炒作緋聞。
也不參加什么名流交際。
極少接受采訪。
他沒有微博。不管外界說他好,說他壞,怎么評價他。
他從來不會作出回應。
除了拍電影,大多數(shù)時間里,他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里的一個“隱形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善言辭、不喜交際、不愿拋頭露面的人。
能在家國大義面前挺身而出,能在輿論不利時站出來為國家說話。
我覺得實在是難能可貴。
其實包括我本人在內(nèi),大多數(shù)認識周星馳的人,都對他這個人存在一些“誤解”。
在大眾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個電影鬼才,一個性格孤僻的人。
鮮少有人意識到:
那個為我們的青春,在電影里造夢的星爺。
其實用了大半生的時間,在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愛國的明星有很多。
最不為人知的,或許就是周星馳。
此時此刻,你如果去百度搜索【周星馳 發(fā)飆】的詞條。
蹦出的第一條消息,就是他當年在國外接受采訪時,對主持人破口大罵的新聞。
那是2004年,周星馳當年的電影《功夫》上映,他去海外做宣傳。
本來應該是一場針對電影的采訪。
但在采訪中,主持人卻頻繁地問一些,帶有強烈民族歧視色彩的問題。
周星馳一直強忍著怒火,臉色很臭地看著對方。
結(jié)果,這名主持人變本加厲。問了周星馳一個非常離譜的問題:
“中國人能看懂幸運餅干上的字嗎?”
此話一出,周星馳暴怒了。
他站起身來,指著對方的鼻子罵道:
我受夠了,你想問什么問題啊?
你是不是玩我啊?是不是一定要我發(fā)火啊?
爛泥扶不上墻,這么賤啊你!
話,罵得是真難聽。粗口,爆得是真直接。
但作為一個中國人,聽起來卻那么提氣。
“我規(guī)規(guī)矩矩地帶著中國的電影來你們這里宣傳,你卻不加遮掩地來歧視我們。”
就這,周星馳能忍?
他是真忍不了。
對于一個藝術(shù)家、一位電影大師而言。
作品其實是其人格最好的寫照。
自1988年拿下金像獎后。
拿到了電影話語權(quán)的周星馳,在港英時代的香港,不斷地在自己出演或?qū)а莸碾娪袄铩皧A帶私貨”,表達愛國心。
朋友們,要知道。
在香港還沒回歸之前,香港藝人公開表達愛國情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梁家輝在上世紀80年代,因為與內(nèi)地合拍電影,從而引發(fā)了香港和臺灣兩地電影部門的不滿。
人家要求他寫悔過書,他不肯。結(jié)果就被電影公司封殺,導致他跟老婆要去擺地攤維持生計。
同樣是80年代,歌手張明敏因為登上春晚,演唱《我的中國心》。
結(jié)果在香港備受排擠,一直紅不起來。
面對這樣的大環(huán)境,周星馳“剛”得要命。
1991年,他出演《新精武門》。
面對上門挑釁、拿著東亞病夫招牌的日本人,他這樣說道:
同年,電影《整蠱專家》上映。
他又借著角色,對日本人進行“隔空質(zhì)問”:
97年,香港回歸之前,賀歲片《97家有喜事》上映。
片中,主演周星馳一腳踢飛兩個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
而在當年的《審死官》里,他又借內(nèi)心獨白,狠狠地挖苦了一番英國人:
對于愛國這件事,周星馳無比認真。
香港回歸之前,曾有外國記者采訪他,問他對香港回歸的看法,他誠懇地說:
“我一點都不擔心,我對中國政府有信心。”
他愛國。
不光是這樣說的,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周星馳很有錢。
在香港電影史上,他的作品曾8次拿過票房冠軍、6次打破票房記錄。
執(zhí)導的《美人魚》更是拿下了33億票房的佳績。
據(jù)外界傳聞,他的資產(chǎn),能有60億港元之多。
但他平時生活中,卻樸素得出人意料。
他出門吃飯被網(wǎng)友偶遇,人們發(fā)現(xiàn)他的著裝,不過是一頂洗得發(fā)舊的棒球帽,外加淺藍色的長袖T恤和黑色長褲,皺皺巴巴的。
出行,常常騎著自行車。
圈內(nèi)人說,他吃飯時,剩飯剩菜都要打包回家。
這么有錢的一個人,節(jié)儉到這種地步,錢都花在哪了?
看看他的慈善事業(yè)。
汶川地震,他捐款3000萬。不作宣傳,低調(diào)行事。
多年以來,在內(nèi)地捐獻超過100所“周星星小學”。
熱愛電影的他,還給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捐獻了30多間放映室。
疫情爆發(fā)之初,兩岸三地藝人的捐款捐物報道層出不窮。
周星馳卻寂靜無聲。
很多人質(zhì)疑他,在內(nèi)地撈了那么多錢,卻不為國家做點事。
最后還是中國電影頻道看不下去了,在微博“曝光”了周星馳為內(nèi)地捐款捐物的消息。
接著,各地收到捐款物資的醫(yī)院和醫(yī)護,也自發(fā)地把他捐贈的消息傳到網(wǎng)上。
沒人知道在疫情中,周星馳一共捐了多少錢。
因為他搞慈善,從來不肯公開。
一如他的性格,沉默內(nèi)斂,低調(diào)做人,認真做事。
他承受的非議很多。
有人說他是“片場暴君”。
實話。
劇本不好,他能邊拍邊改,改得全劇組的人雞飛狗跳,甚至全員停工。
道具不對,就算天翻地覆,超出預算,也要達到預期,絕不湊合。
演員表演“昏倒”時狀態(tài)不對,他就一連在人家腦袋上砸了8個酒瓶,直把人打到昏迷進醫(yī)院,才拍出他想要的效果。
洪金寶曾對他大發(fā)雷霆:
“你不能只把自己當人,把其他人當狗!”
生活中,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當年對他多有提攜的向氏夫婦,最后跟他分道揚鑣。向太陳嵐發(fā)萬字長文歷數(shù)他多條“罪狀”。
老搭檔吳孟達與他合作多年,也因為周星馳在《長江七號》里將他的戲份全部刪除,最后跟他分道揚鑣。
他也談過幾任女友,最后都離他而去。
他的身邊,留不住人。留下的只有對他的非議。
他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堪?
我想莫文蔚的那句話最能道破真相:
“你只見到這么多人說他不好,卻看到他出來說過別人一句么?”
水木君想: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周星馳吧。
從不完美,卻從來赤誠。
他不愛說話,不愛解釋。
不愛蹭流量,也不愛社交。
他這一輩子,追求的就是電影,堅守的就是身為中國人的情感信念。
今天在查閱資料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古早視頻。
那是1988年,周星馳在TVB臺慶時登臺表演。
那年他26歲,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小透明。
站在舞臺上,他演唱了張明敏的另一首愛國歌曲《我是中國人》。
歌,唱的是真不算好聽。
但他的眼睛里,比起現(xiàn)在,卻有著更為閃爍的光。
他唱到:
我不管生在哪里
我是中國人
無論死在何處
誓做中國魂
歌聲飄了34年,曾經(jīng)稚氣青年,如今已滿頭白發(fā)。
但他對國家對民族的那份真誠,卻還是一如既往,不曾褪色。
今天,讓我們?yōu)樾菭旤c個“贊”吧。
我們欠他的,并不是一張電影票。
我們應該給他的,或許只是一句簡簡單單的:
謝謝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