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愛。為了得到這份愛,他們會磨平自己的棱角,藏起自己的膽怯,努力的迎合你。付出真心,只為了那一點點的關愛與安心。
在《春日遲遲再出發》最新一期節目中,不僅磕了很多或甜蜜的,或奇怪的的cp。還聊到了原生家庭的一些經歷。而大張偉(大老師)與林承偉、傅首爾,他們的成長經歷是天差地別的。從小被很多很多人愛著與記憶里都是傷害與痛苦。
他是因為沒有人愛他,所以他要關心很多人才能換取一點點別人對他的愛。
初戀到結婚,相戀17年,為什么會離婚呢?
第一期節目中,林承偉講述了關于自己婚姻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對初戀到結婚,這樣的純情故事充滿贊嘆。好像是在現實生活中,還原了童話故事的結局一樣美好。而結婚只是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開始,看起來美滿結局卻有無數的挑戰。相愛簡單,相守難,生活中的瑣碎磨滅了很多愛情的種子。
她在別人身上找到了她想要的,愛情的樣子
于是他放棄所有,放手給她自由,獨自離開自己的孩子,離開那個生活了很久的家。從一個住了十幾年的充滿愛和回憶的空間,搬到一個像“牢獄”一樣的空間。獨自療愈。
如果有一個可以依靠,傾訴的對象,是不是一切都會改變呢?不想為自己爭取,所有的真心都是向著別人,當然很好。但對于自己是不是太苛刻,太嚴格。你不用付出,也值得被很多人守護。
在這期節目中,他講述了童年的經歷,父母離婚,父親經濟情況太差了,時常被丟來丟去,這讓我很害怕被背叛的感覺。后來跟著母親,也經常因為她的情緒不好而發泄在孩子身上。告訴我父親是多么惡劣的人,以致于我忘記了父親的好,只記得父親的壞。長大后,理解了爸爸,想象著他應該是愛我的,但最終也沒能和父母和解。
我想要證明給爸媽看
我是[正常]地生活著
我不會因為我年輕的時候
從你們身上所遭受的那些事情
而影響了我對我自己未來的計劃或想法
傅首爾的原生家庭和林承偉特別的相似,父母離異,甚至不知道父親的樣子,母親受了很多苦,這讓她不得不把自己變得更加的強硬,首爾說:其實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很多時候我都還活在小時候躲藏的那個箱子里。
談到原諒,說起來多么容易啊,可誰能理解他們被傷害的心情,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難以跨越的鴻溝啊。
首爾說:我其實很討厭現在的自己,因為我能理解所有我能理解的,原諒所有我能原諒的,這樣其實很不好。
為什么原生家庭的傷害往往影響一生?離婚家庭的小孩就是原生家庭不好嗎?
主要的還是因為父母過多的把大人之間的問題,不好的情緒發泄給孩子,告訴他們對方是多么惡劣的一個人,這樣的親子關系只會讓孩子感覺到迷茫困惑,苦惱著為什么他這樣一個糟糕的人是我的父母,那我是不是也是一個不好的人。
而他只是處于一個需要被保護,被愛護的階段,沒有感受到安全感和愛的孩子,不停的付出討好卻還是得不到應有的守護,被傷害一次又一次,脆弱幼小的心靈怎么能不被刺穿結疤呢?而這道傷疤當然會伴隨一生,一揭就破。
所以,請父母不管面對什么樣的情況,都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被好多人愛著,我就會感覺我特別不需要愛別人,因為我已經有很多愛了,我不需要那么關心任何人。
而大老師正好相反。不管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幫忙面對。一直守護著自己不被傷害。大張偉老師的通透豁達一定是跟他的家庭有關的,被愛包圍長大的孩子,更懂得遵從自己的內心,更會愛護自己,也更加懂得如何愛護別人。
即使原生家庭的不同,我們也都長成了我們能成為的最好的自己。
如大老師所說,我們都希望林承偉能找到一個守護他的人。讓他絕對以前所有的不好都值得被原諒。希望所有的父母都用愛守護著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像大老師一樣,活得通透豁達,開心快樂。
有什么好的故事可以分享或傾訴嗎?歡迎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哦。
最后分享一段鼓勵自己的話。
我們都想要輕松平凡的生活
但又因為各種不安全感迫使自己要變得強大
我們很容易依賴別人
又擔心有一天他(她)不喜歡不愛被依賴所以我們變得獨立
我們把自己包裹起來,生人勿近
身邊的朋友永遠是那幾個
心里的人一直是那一個
我們的愛很深刻
因此對深刻的感情很難做到相見只是陌生人(不愛不恨)
我們敏感害怕但又迷之自信
人就是這樣,各種各樣,人生體驗不同,感受不同,環境不同,階段不同,認知不同,需要的可能也會不同
做自己,自由的自己
愛自己,讓別人更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