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9日,香港某醫(yī)院的產(chǎn)房外圍著50多名記者,他們都希望拍到新生兒的一手資料,好回去登個頭版頭條。
他們等的,正是謝賢和狄波拉的長子,謝霆鋒。
謝賢是紅遍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著名演員,風(fēng)流倜儻,人稱“四哥”。
狄波拉則是香港70年代第一位港姐冠軍,美艷絕倫,人稱“拉姑”。
爸媽紅成這樣,謝霆鋒身上的目光自然也不會少。

他出生僅僅一周,眼睛還沒睜開,就登上了香港某知名雜志的首頁,成了香港雜志封面年齡最小記錄的創(chuàng)造者和保持者。
謝霆鋒不喜歡那些閃光燈和錄像機,他從小就覺得它們很奇怪。
但是他沒別的選擇,站在鎂光燈下就是他的命運。
1995年,謝賢和狄波拉帶著各自的律師,相約在酒店用過早餐后來到法院辦理了離婚。
那年謝霆鋒15歲,獨自在加拿大求學(xué)。
一天,他路過了一家二手的樂器行,想都沒想就直接跑進去花99美金買了一套鼓。
他從小暴露在大眾的視野中,幾乎沒有隱私,被認(rèn)識的不認(rèn)識的人評價、指責(zé),遭受他們莫名其妙的偏見與冷眼。
父母的離婚點燃了謝霆鋒心里被壓抑的叛逆。
那陣子他沒找老師學(xué)習(xí),也沒找誰交流,就把自己關(guān)在屋子里聽歌瞎打鼓。

他不在乎打得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反正他只是想給自己找些依靠罷了。
謝霆鋒就是這樣愛上音樂的。
狄波拉見兒子成績不怎么樣卻對音樂感興趣,索性帶他拜香港著名音樂教父戴思聰為師。
謝霆鋒后來跑到日本東京音樂學(xué)院進修,并創(chuàng)作了人生第一首歌《估計錯誤》。
同年年底,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TVB的節(jié)目中,翻唱Beyond的《真的愛你》作為送給狄波拉的母親節(jié)禮物。
那會兒他無論是嗓音還是臺風(fēng)都無比青澀,但已經(jīng)有人看出了他的天分,正準(zhǔn)備邀請他成為一名職業(yè)歌手。
像謝霆鋒這樣“自帶流量”的人,老早就收到了七八家經(jīng)紀(jì)公司的邀約,并且對方給出的待遇和承諾都不錯。
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情往往要更復(fù)雜些。
謝霆鋒不愿意透露更多,只說他最后選擇了飛圖唱片,老板楊受成對他挺不錯的。

這個飛圖唱片,正是日后英皇娛樂的前身。
那天,謝賢把身上僅剩的兩萬塊錢都給了謝霆鋒。
1997年,香港回歸,隨著兩岸經(jīng)濟文化的融合,香港演藝界也迎來了空前的機遇與繁榮。
謝霆鋒趕上了好時候。
他在這年推出了第一張個人粵語專輯《My Attitude》,拿下香港IFPI唱片銷量榜第三名,他也因此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新人金獎。
然而,和每一位明星剛剛出道時所面臨的情況一樣,他最先學(xué)會的,是如何面對觀眾的噓聲。
“星二代”頭銜帶給他的不是捷徑,而是更嚴(yán)苛的標(biāo)準(zhǔn)和毫不避諱的謾罵。
在一場大概有三萬人的露天演唱會上,主持人報幕的時候連謝霆鋒的名字都沒說完,熒光棒就丟上了臺。

一曲唱罷,謝霆鋒道謝后回到后臺,前輩們想安慰他卻也無能為力,只能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讓他加油。
他的眼眶紅了,卻始終沒掉一滴淚。
“我知道我沒做錯過什么。”他說,“只要我堅持音樂,終有一天會改變的。”
他這一堅持,就是兩年。
這兩年的時間里,謝霆鋒光是音樂專輯就發(fā)了4張,銷量和市場反饋都相當(dāng)不錯,專輯《believe》還拿到了雙白金的銷量成績。
在唱歌之余他幾乎沒有休息,在還未滿18歲的時候就拍了人生第一部電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飾演少年陳浩南一角。
這部片子不僅為他摘得金像獎最佳新人演員的桂冠,還讓他那執(zhí)著認(rèn)真的性格傳遍了整個電影圈,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那之后,謝霆鋒就從“星二代”變成了“拼命三郎”。
在和成龍主演的《新警察故事》的最后一幕,就是成龍與吳彥祖比賽組裝手槍的環(huán)節(jié)。
謝霆鋒此時是作為人質(zhì)被吊在香港會展中心館外的,當(dāng)阿祖被飛虎隊擊斃后,繩索勒住了謝霆鋒的脖子,差點將謝霆鋒勒休克。

謝霆鋒不停地在演藝上突破自己的極限,曾經(jīng)叛逆的娛樂圈不良少年,在動作片中找回自己的初心。
謝霆鋒的41年,似乎一直在拒絕。
他拒絕父母的安排,拒絕被定義,拒絕權(quán)威,拒絕躺平,拒絕舒適圈。
愛情,事業(yè),夢想,他大概都擁有,卻依然在竭盡所能探索人生。
他的少年感,大概也是來自于此。
相比之下,太多人談與自己和解,卻往往是才望見了人生的波瀾,就不戰(zhàn)而降。
當(dāng)無數(shù)人開始自嘲油膩中年人時,謝霆鋒的存在似乎在提醒著我們:
保持謙卑,保持熱愛,保持骨子里那股不服,繼續(xù)上路,你將永遠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