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喜歡觀看春晚甚至他們挑剔的眼光來看的話,春晚一些節目多少有一點的落伍,語言類節目不夠好笑,歌舞類的節目過于中規中矩,似乎又遠不如自己喜歡偶像的演唱會那么精彩。可能每一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對于很多年輕的觀眾就是一個吐槽的話題或是一個年夜飯時候的背景音樂了。不過其實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自從舉辦以來還是陪伴很多人度過了團圓之夜。
每年的除夕夜里面,無數的家庭都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時候,也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春節聯歡晚會在當年互聯網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里面,給大家帶去了無數的歡聲笑語。這一臺晚會也是不少人犧牲了自己的團圓之夜給大家呈現的一份新年禮物。
要說這些年來大家最喜歡的節目,可能還是一些語言類的節目了,曲藝工作者們用活潑俏皮的話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尤其是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左右。那時候涌現了無數優秀的大師,而且在春晚的舞臺上面他們基本都是黃金搭檔,像是馮鞏和牛群兩位藝術家,他們在一起做了十年的搭檔,堪稱是春晚釘子戶了。馮鞏老師現在雖然不上春晚了,但是依舊活躍在人們的視線當中,而牛群老師似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露面了。
天津人杰地靈誕生了無數的曲藝藝術家,而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牛群也誕生在天津這個地方。牛群老師在家中是最小的孩子,因此小時候受到了全家的寵愛。因為天津有不少的曲藝從業人員,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牛群老師漸漸地開始對語言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而在牛群老師高中畢業之后,為了響應國家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他也前往鄉下插隊。在農村的日子和城里面難以相比,一次偶然的機會牛群老師遇到一位正在打快板的老人。原本就對這些非常感興趣的牛群于是偶爾跟著老人學一段。就這樣他漸漸有了一定的基礎。回到城市之后,牛群老師憑實力進入到北京軍區的戰友文工團開始從事相聲的創作和表演。當時他師從常寶華老先生,經過長時間的練習,牛群的實力有了飛速的提升。
眾所周知,相聲是需要兩個人一起表演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牛群和馮鞏老師相互認識了,兩個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在數次完美的演出之后,兩個人也成為舞臺上面的黃金搭檔。《拍賣》、《最差先生》等等作品成為兩個人膾炙人口的作品,有不少人至今都還能記得幾句臺詞的。
不過隨著牛群的名氣越來越大的時候,他也漸漸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有一些不滿意,開始嘗試接觸一些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牛群老師下海經商一段時間,因為不懂產品也沒有了解市場,半年的時間就虧得一塌糊涂!除此之外,牛群老師還組織過明星足球隊,但是也絲毫沒有太大的水花。
直到有天牛群老師決定和馮鞏老師“拆伙”了,原來他下決心要去當安徽蒙縣的縣長,難道牛群是有官癮嗎?原來在一次走訪之中,牛群發現一個聾啞學校設施非常簡陋,孩子們也很可憐,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去拉贊助,為學校籌集款項。不過這一舉動也招來一定的非議,不少人認為他私吞善款。為了證明自己也為了孩子,牛群將自己的錢都捐了出去!這時候他也已經快傾家蕩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