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小丑沒有缺席《新蝙蝠俠》的電影。
馬特·里夫斯的《新蝙蝠俠》,并沒有講述蝙蝠俠的起源故事,但是這部電影,卻給小丑找到了一個新的起源。與我們印象中的小丑一樣,電影中巴里·基奧恩扮演的小丑臉上也有個很明顯的傷疤,那么這個傷疤暗示了什么呢?
小丑在《新蝙蝠俠》電影中,僅僅出現(xiàn)了很短的時間,不過他的出現(xiàn)暗示了在未來的續(xù)集電影中,他會成為一個邪惡的反派。對于這個小丑的解釋,馬特·里夫斯表示:小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他會慢慢變成我們最期待的,那個最熟悉的哥譚市犯罪王子。
《新蝙蝠俠》的故事,發(fā)生在布魯斯·韋恩變成蝙蝠俠的第二年。在電影中,蝙蝠俠預(yù)見到了各種反派,自然小丑也不會缺席。只不過,馬特·里夫斯承認,在這部電影中他刪減了小丑的大量鏡頭(我認為,在續(xù)集電影中會使用到)。不管怎么說,刪減的鏡頭中暗示了小丑未來會成為蝙蝠俠最大的敵人。遺憾的是,這個令人期待的反派,在銀幕上僅僅停留了幾秒的時間。
盡管巴里·基奧恩被簡單地認為是“看不見的阿卡姆囚徒”,但很明顯他就是小丑。因為導(dǎo)演馬特·里夫斯承認,他就是將來的小丑。電影中,我們幾乎看不見他完整的臉,唯一可以清晰見到的是,他嘴唇周圍那明顯的傷疤。這讓我想起了《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
然而,根據(jù)馬特·里夫斯的說法,這個小丑出生的時候,他的臉上就掛著傷疤,這是一種疾病的結(jié)果。顯然,這個面部的傷口成為了表面?zhèn)毯蛢?nèi)心傷痕的陰郁,象征著這個角色的邪惡。
對于這個版本的小丑,馬特·里夫斯的靈感來自于大衛(wèi)·林奇的電影《象人》。不過,巴里·基奧恩扮演的小丑,卻顛覆了《象人》的核心理念。《新蝙蝠俠》電影中的小丑內(nèi)心充滿了仇恨,他的傷疤表明,他變得邪惡是因為人們對待他的方式,類似于杰昆·菲尼克斯對這個角色的演繹。
在電影中,傷疤可以被很好地利用。當然,最主要的是要用得有意義。在諾蘭的《蝙蝠俠》電影中,希斯·萊杰的小丑傷疤是令人難忘的,因為小丑講述了三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來解釋他傷疤的來源。自然,過去的一系列噩夢,讓他成為了令人聞風喪膽的犯罪王子。
不過,馬特·里夫斯顯然是一個喜歡打破傳統(tǒng)之人。在《新蝙蝠俠》電影中,我們所看到的角色,都與我們熟悉的漫畫角色有著很大的不同。在這部電影中,馬特·里夫斯可以通過小丑想要掩飾傷疤,不想讓傷疤成為他標志性的特征。然后在其基礎(chǔ)上,演繹出一個超越傷疤的復(fù)雜小丑。
自然,傷疤是我們探索小丑過去很好的手段之一。而且我認為,在續(xù)集電影中,小丑和蝙蝠俠并不會那么快地展開較量。但是在續(xù)集中,小丑的故事有望成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在首部電影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蝙蝠俠是如何成為哥譚市的守護者,續(xù)集電影則可以更多地關(guān)注小丑,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成為哥譚市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