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WATKOI的每月主播,是在夜宵攤上偶遇的。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有一天傍晚,小KOI和那位眾所周知的音樂編輯在路邊吃夜宵,聊到了一些和樂隊有關的話題。恰好達聞西就坐在隔壁桌,在捕捉到了一些“確認同類”的關鍵詞后,他們愉快地加入了我們的對話。雙方一拍即合,于是就誕生了這一期的每月主播。
作為每月主播欄目的首個“編外成員”,達聞西在接受邀約之后,都還不知道WATKOI到底是個什么神秘組織。大家紛紛表示:無所謂,只要能推廣我們就行了。
好的那我們就宣傳一下!
在聊天過程中,我們也得知了很多離譜故事,比如這支樂隊最初是主唱猴子組建起來的,他想組個樂隊,但不知道到哪找人,于是在豆瓣的同城交友小組(就是大名鼎鼎的吃喝玩樂在北京小組,發揮了它最正當的用途)發布了招募消息。再比如,達聞西的第一次巡演,其實鼓手小盛只參加了其中一場,其他20場都是他的朋友“冒名頂替”的……
認準鼓手小盛
WATKOI和達聞西最艱難的拉鋸話題,是一個經典的哲學問題:“我是誰。”很難找到一個詞匯來概括這個樂隊,我們提供了好多選擇,但統統被否決。
最后,達聞西用一個例子精準地對自己做了描述——“你知道雅馬哈嗎?就因為它是雅馬哈,所以做什么都可以。”
PART1:就是那個做摩托車也做鋼琴的雅馬哈
WATKOI:我看很多樂評人和粉絲會給你們的音樂下一些定義。
達聞西:對,因為他們如果不下這些定義的話,就沒有辦法歸類。但是我們自己不太喜歡去給自己的作品打標簽,非要打標簽的話,就統一打上達聞西的標簽就可以了。
我一直特別喜歡的一個品牌,雅馬哈,他們最早做鋼琴起家的,做摩托車也做得很厲害,還做武器(小盛插播:他們家浴缸也非常好)(小koi繼續插播:不是廣告)它的跨度讓人感覺非常崩潰,一會兒整個鋼琴,一會兒整個吉他,這個還能理解,畢竟都是樂器,但它摩托車也做得好。就因為它是雅馬哈,所以做什么都可以。
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你很難去用某一種特定的風格去定義一支樂隊了。只能說達聞西還是處在一個搖滾樂隊的體系內,會有很多搖滾樂的風格,但這些都只是其中的元素,都不能代表達聞西。
WATKOI:比如說有個人,他從來沒聽過達聞西的歌,你怎么跟他描述呢?
達聞西:我們會問他喜歡聽什么。像我們自己做音樂,不太會給別人推銷自己的作品,有點像叫賣了。但如果樂迷之間傳播,或者他們去介紹我們的時候,說什么都行,我們不排斥,說我們是流行樂也行。不排斥的前提是我們不在乎誤解,無所謂。
WATKOI:(不死心)那如果用一個詞形容達聞西的音樂風格,應該是什么?
達聞西:音樂人最不能去關心的東西,就是風格。因為如果你真要較勁的話,就拿CityPop舉例子吧,其實它根本就不是一個音樂風格,它是一個文化現象,所有80年代的日本流行樂,都可以統稱為CityPop。但實際上它從學術上來講,根本不屬于音樂風格。到底什么叫音樂風格?是它在音樂上有一套很明顯審美體系。
所以就是說我們音樂人是不會去關心這些東西的,他們愛怎么定義怎么定義,那是他們的事,你一旦較真,那就是較不完的勁,你不可能跳出來說,我們根本不是CityPop,這不是一種音樂風格blahblah,好累,算了,你說什么是什么吧。
WATKOI:(仍然不死心)再換個問法,如果只能推薦達聞西的一首歌,會選哪一首?
達聞西:只能推薦一首嗎?五首行嗎?達聞西的每一張專輯都值得推薦,順著聽就行了,反正也不多。
小盛(玩梗版):我最想推薦的是我們的下一張專輯,還沒發。
猴子(認真答題版):推薦兩首吧,新專輯《人間姓名》里面的《生之與我》和《人間歌舞廳》,因為它是這張專輯的兩個非常極端的情緒,一個是天,一個是地,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在地獄里面炙烤的感覺。
WATKOI:(開始轉移話題)聽說達聞西的組建過程很奇妙,是在猴子豆瓣小組發帖找的成員?
達聞西:對,最早發在找樂手的小組,人太少了,沒人理我。后來就去同城交友的組發帖,租房子的啊,吃喝玩樂在北京什么的,那些組流量比較大。然后就找到了一個樂手,把他們仨都介紹進來,他就離隊了。
WATKOI:誰是第一個確定下來的成員?
達聞西:小盛。我倆第一次在排練房見的面(此處小盛記成了他們家樓下的麻辣燙店)。他業務能力很強,而且鼓手確實不好找,就定了。
WATKOI(酒醉的蝴蝶版):所以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緣分嗎?讓你們四個最終相聚在這里。
達聞西:是因為demo。我們每個人在加入之前,都是先聽了幾首demo,感覺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可能有的樂隊組在一起全憑眼緣,但我們不是,我們全憑demo(和實力)。我們在這方面挺自信的,每個人都是在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不自信怎么能做樂隊呢?可能有時候有點盲目,但我們也不排斥那種盲目。
PART2:喝風油精是一件很搖滾的事
WATKOI:新專輯《人間姓名》剛發布,下一張專輯已經在排期上了嗎?
達聞西:我們的下下張專輯都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們創作的速度非——常——之快,已經存了很多demo了,只是發表的速度稍微慢一點。有的demo沒發,是感覺時機還沒到,就被篩選下去了。
但實話實說,排練影響了我們發專輯的速度,比如說有時候定四個小時,一般就排一個半小時,混兩個半小時。(小KOI插播:在“混”這個字眼上出現了一些分歧,最后修改為“沉淀”。)
WATKOI:都說巡演和發專輯最能體現一個樂隊的生命力,看起來達聞西的生命力很旺盛。
達聞西:確實,其實也能一年發五張專輯,就怕大家聽不過來。
WATKOI:現在總共進行了三次巡演了,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巡演,心態上有什么不一樣?
達聞西:不要說最后一次,要說上一次。第一次巡演是我們目前為止站數最多的一次巡演,有21站。第一次感覺有點像開荒,因為大家都沒巡演過,有種去探險的感覺。后來就知道要加入一些舞臺設計了,聲光電之類的。
小盛插播:我有個特別糊逼的事,第一輪巡演,我完全沒參加,一共21站,我只參加了最后一站。我邀請了兩個圈內的朋友,一人幫我打了10站。其中有一個鼓手,我就不點名道姓了,他叫陳小曦,他頂著我的名字在外面一邊巡演一邊干虎逼的事,到處跟別人介紹“我是達聞西鼓手小盛”。
WATKOI:在不同的城市演出,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達聞西:這個就要問老黑了,他在每個城市狀態都不一樣,因為藥店里賣的風油精都不一樣。
老黑插播:對,風油精,可能你們沒注意過,風油精的包裝上寫著的,是可以食用的。嗓子不舒服的時候,就可以滴兩滴在水里面溶解以后喝進去,或者你實在迫不及待,就直接點兩滴到嘴里也可以。
PART3:沒有混亂哪有搖滾樂
WATKOI:感覺你們還挺與世無爭的,為什么當時會決定參加《樂隊的夏天》?
達聞西:錯了,我們非常想爭(重音)。這個爭呢,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我們幾個人都是屬于特別爭強好勝的,其實也很想要的,但又不想吃相太難看,就是又想站著,又想火,又想把錢掙了。所以在火跟掙錢之前,先站著。
WATKOI:復活賽淘汰的時候,有很多粉絲覺得很可惜,覺得你們應該選別的歌之類的。你們自己會覺得還好嗎?
達聞西:那不是。我們自己覺得相——當可惜,它不是一般的可惜。
WATKOI:疫情之后,很多國外的樂隊進不來了,感覺國內的獨立圈失去了參照系。有很多樂隊開始把價格報得很高,整個行業感覺都在膨脹。你們有感覺到最近大家都特別“卷”嗎?
達聞西:這種膨脹是很泡沫的,隨時會崩。但無所謂,趕緊卷,就這么搞,一定要混亂,沒有混亂哪有搖滾樂啊。現在是我們處在一個巨大的浪潮里,這個浪潮非常兇,大家都在風口浪尖。說白了,就跟前幾年嘻哈一樣,大家就愿意追捧這些東西。但是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浪潮總有退去的一天,等退完了以后,誰在哪一個位置,誰的作品是什么樣的,那個時候一切都會更清晰了。
WATKOI:現在的年輕人還需要樂隊嗎?或者說,還需要搖滾樂嗎?
達聞西:年輕人不一定需要樂隊,但是年輕人一定是需要好音樂的。音樂才是剛需,至于他們關心不關心樂隊,這個不重要,只要樂隊能做出好音樂就行了。有很多人是只聽歌,不關心是誰唱的,是樂隊還是什么。
而且這個是個體的選擇,不管哪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有一波人需要樂隊,而有一波人不需要,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選擇,沒有任何人可以拍著胸脯說,現在的年輕人就需要搖滾樂,就需要樂隊。
采訪結束后,大家一起去吃潮汕火鍋,席間,小koi有兩個小發現:
1.吉他手老黑是涮肉涮的最好的成員。
2.獨立樂隊最愛的酒桌游戲竟然是成語接龍,啊,這該死的反差萌。
大彩蛋:
這一期特別主播的播客也已經在幾個音頻平臺同步上線啦,歡迎大家去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云音樂搜索收聽!
作者 | 餅干
監制 | 頤堤港發量密碼
設計 | 阿迪沒有達斯
運營 | 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