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廖學秋四歲。
她的母親廖靜秋是川劇表演藝術家。
所以整日在外忙碌,她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見過母親了。
那天,院子里突然送過來好多花圈。

小小的廖學秋牽著姆媽的手問道:為什么這么多花啊。
姆媽擦干眼淚說:這是送給你媽媽的。
“我的媽媽為什么還不回來啊,我都想她了”。
“等你長大了,媽媽就回來了”。
廖學秋便一直等,等了許久母親都沒有回來。
直到那天,姆媽帶著她去了電影院。
看廖靜秋演出的電影《杜十娘》。

看到熒幕上的媽媽后,廖靜秋哭著跑上去。
雙手用力的拍著熒幕:媽媽,我要媽媽。
在場的所有人都落下了眼淚。
后來廖學秋才知道,媽媽再也回不來了。
母親雖然去世,卻影響了廖學秋的一生。
就連她做演員,都是因為母親……..
母親廖靜秋:著名的表演藝術家
廖學秋的母親是廖靜秋。

一位著名表演藝術家,被巴金稱為:著名的表演藝術家,美麗的榜樣。
她因家庭貧困被送去了戲院,師從譚香云,開始學習唱戲。
18歲那年,就開始“踩臺”,也就是獨自上臺。
她很有表演天賦,更有藝術感染力。
二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塑造了許多形象。

但她的命卻不好,看上了一位同樣從事戲曲行業的男子。
懷孕后才知道那位男子另有家室。
家中根本不認可她,甚至連做妾都不行,只能養在外面。
但那時候的廖靜秋毫無辦法,也不舍得打下孩子。
這才有了廖學秋。

當年母親為她取這樣的名字。
是想讓她與自己一樣,也能成為川劇演員。
所以從小就會唱戲給她聽,培養她的愛好。
但天不隨人愿,廖靜秋沒能看到孩子長大。
1957年,她被查出患上了癌癥。
當時李劼、沙汀知道這件事后難過不已。
他們想來想去,決定拍攝一部《杜十娘》。

而這部戲的主演就是廖靜秋。
經過鍥而不舍的申請后,上級終于決定將《杜十娘》拍成電影。
廖靜秋得知消息后非常高興,立刻趕到劇組。
但當時的她的病已經很嚴重了,雙腿浮腫疼痛難忍。
可是她不想放棄,每日打8針嗎啡止痛。
最難受的時候,會在地上打滾渾身是汗。
盡管如此,她在過去那一陣疼痛后,也會收拾好自己,出去演戲。

甚至拖著疼痛不已的雙腿,一遍遍地跳入河中。
這部戲拍完后,李劼、沙汀立刻催著制作。
因為他們想要讓廖靜秋看到這部作品。
幸好廖靜秋也很堅強,挺到了作品上映。
當時巴金得知廖靜秋去世后非常的難過。
他甚至還在自己的散文中,單獨為廖靜秋開了一篇。
也正因為母親是藝術家,才讓廖學秋有了拍戲的機會。
母親去世后,父親也因病去世。

父親的原配不愿吃苦,留下哥哥走了。
只剩下廖學秋和哥哥還有照顧他們的姆媽相依為命。
當時廖靜秋為他們留下了一萬元的生活費。
就存放在劇院中,每個月到日子姆媽便會去領。
他們的生活也不算太難。

可后來姆媽又去領取生活費的時候,卻被告知沒錢了。
雖然幾次找到劇院,但都沒能弄清錢的去向。
沒有了錢姆媽也不能再照顧他們,只留下了她和哥哥。
兩個孩子互相扶持長大。
未婚先孕受傷一生
長大后,居委會通知他們必須要有一個人下鄉。

當時的她的哥哥正想要去參軍,如果下鄉的話就無法再去部隊參軍。
廖學秋想來想去,決定自己下鄉,讓哥哥去參軍。
去了鄉下插隊后,她并沒有吃多少苦。
因為她經常在大家忙碌完后,站在田頭唱樣板戲,為大家解乏。

她還會拉手風琴,大家都很喜歡她的表演。
后來廖學秋因為會才藝,被調到了鎮上的文工團。
在文工團中,廖學秋遇到了一名男子。
從小沒有母親,沒有長輩教導,廖學秋什么都不懂。
愛上那名男子后,便和他偷嘗了禁果。
結果懷上了身孕。

當時的廖學秋,什么都不懂,懷孕四五個月后才知道。
她也不舍得將孩子打掉,于是跟男人匆忙的領取了結婚證。
后來生下了一個兒子。
那個時候的她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去做什么。
恰好此時,母親生前的好友找到了她的哥哥。
告訴哥哥:你妹妹一個人在鄉下不合適,跟我去上影廠吧。

當哥哥告訴廖學秋后,廖學秋便同意了。
出了月子便跟著母親好友去了上影試戲。
在去之前,那位長輩還告訴她:不要讓人知道你結婚了。
因此廖學秋從未提起過這段婚姻。
廖學秋很幸運,上影廠的很多人,都是母親的好友。
他們一聽是廖靜秋的女兒,就格外的心疼。

因此在廖學秋一部戲沒通過的時候,還讓她試了另外一部戲。
最終將她留下。
那部戲耗時六個月拍完,初為人母的她最惦記的便是孩子。
所以劇一殺青,便立刻往家趕。
可是回去后,卻發現丈夫有了其他人。
無奈只能跟丈夫離婚。

離婚時孩子給了前夫,她抱著一床棉被,回到了自己家。
多年后,廖學秋在節目中回憶起那個場景,仍舊滿懷辛酸。
或許正是如此,她已經68歲了,仍舊不考慮結婚的事情。
當時的她躺在床上,看著上方滿眼都是淚水。

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到底在哪里。
也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
再靠母親好友,成為專業演員
就在廖學秋為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的時候。
母親的好友再次找她回去拍戲。

那個時候的廖學秋,并沒有太多演技。
也不懂得如何在鏡頭面前釋放劇中人物的情緒。
她只能一點點的摸索,一點點的觀察。
然后自己私下多次揣摩,慢慢的成就了自己的演技。
她對演戲這件事非常的虔誠。

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正是因為她的優秀和刻苦。
1980年被調到了峨眉電影制片廠,成為了專業演員。
后來,她出演了許多經典作品。
從《車水馬龍》到《小城細雨》再到《楊貴妃》,每一部戲都是經典。

拍戲被炸傷手,怒懟陳道明
廖學秋對戲的要求很高。
曾經在拍戲的時候,意外炸到手。
整塊虎口的皮,都被炸沒了。
廖學秋疼的又哭又叫,她不懂為何會受傷。

當時有個人將她送去了醫務室,還說:不許叫,別人都在睡覺呢。
一句話,讓廖學秋不敢出聲,只能強忍著淚水。
誰知到了醫務室后,那位醫生將她的手直接按到了酒精當中。
廖學秋痛的一顫一顫的,可她愣是不敢出聲,就怕影響到別人。
第二天,有人來看望廖學秋,告訴她安心養傷,會換一個演員。

誰知廖學秋聽到后痛哭,一而再的要求自己還能拍攝。
當時劇組的導演心軟了,堅決等廖學秋回劇組拍。
甚至還說:小姑娘為了拍戲都這樣了,憑什么換人。
而在拍攝《夢斷情樓》的時候,因為臺詞多,她沒日沒夜的背。

有一場戲, 開拍前她還在背臺詞。
誰知剛上場就接到了通知,說要換臺詞。
當時的廖學秋再也忍不住委屈,辛辛苦苦背的臺詞說換就換。
立刻發起了大火,眾人一看都有些害怕。
其中一個人告訴她:是陳道明老師要換的。
她立刻沖過去找陳道明要個說法。

說著說著就流下了眼淚,陳道明看著她哭心都慌了。
立刻說不換了不換了,廖學秋才露出了笑容。
后來她才知道,她在背臺詞的時候,被陳道明看到了。
陳道明為了讓她不用背那么多臺詞才說換的。
不過二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后來還成為了好友。
精準找到自己的定位,多大年紀出演多大的角色
廖學秋從來都知道演員的存在,是為了還原劇本和故事。

所以她出演的角色,都是符合自己年紀的角色。
年輕的時候,出演一些年輕角色。
年齡大了,便出演一些婆婆、媽媽的角色。
比如《寶貝計劃》《北京的愛情故事》等等。
這些熱播劇中,都有她的身影。

而且廖學秋,除了一些大媒體訪談之外,根本不上綜藝。
也從不拍攝廣告,不接代言不宣傳自己。
因為在她的心中,演員就是演員,是一個神圣的職業。
這也是為何,我們能看到她的戲,卻總是看不到她的身影。
很多人聽到她的名字,還會感覺到陌生。
其實,這才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不婚的背后,是難以言說的痛
如今的廖學秋已經68歲了。
但她自從那段婚姻結束后,再也沒有戀愛更別提結婚。

或許是那段婚姻,正值少女情竇初開的年紀。
再加上自己從小失去父母,渴望一個家庭。
所以投入了太多的情感,卻換來了背叛。
這傷太深了,所以她不想再結婚,只將全部精力放在了事業上。
為我們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角色。
但無論她日后結不結婚,都是我們心中最棒的演員。
如同她的母親廖靜秋一樣,是被認可的表演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