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看完電影之后,都會想要趕快寫文章,不論是興奮也好、感動也好、憤怒也好,都想要盡早把最新鮮的感覺寫下來。但看完《歸來》之后,我卻沒有這樣的沖動,并不是因為寫不出東西來,而是太難過了,只想讓情緒沉淀一下,才有辦法再做別的事。
《歸來》是兩個極出色的演員,用演技讓你痛到心底。要談《歸來》,免不了說到劇情,這里我只會提到官方介紹有寫出來的部分,其實我覺得知道劇情的大轉折并不會有影響,因為那些細節才是重點,但若喜歡以完全什么都不知道的狀況去看電影的朋友,可能就要自己斟酌一下了。
陳道明和鞏俐演一對夫妻,老公很早就被抓去勞改,留下母女,電影的一開頭,演的是他從勞改營逃出來的時候,一心想見家人一面,但女兒為了自己的跳舞前途,不愿違反黨,甚至覺得是爸爸害了她,因此沖動之下做出了一些決定,在前半段,看到的是一個很矛盾的局面,其實可以理解女兒的心情,她根本記不得爸爸,但卻要承受爸爸留下來的污名,甚至讓她的美好未來都被影響,這完全不是她能夠選擇的標簽。而媽媽和爸爸之間的愛情,讓媽媽決定要犧牲女兒的前途,這真的是太兩難的情況了,不論哪一方,都只能說是時代之下的受害者吧?父母之間的愛,女兒能理解嗎?這種愛比母女之間的愛更重要嗎?或許不能夠這樣比較,因為在媽媽的眼中,不跳舞可能沒什么大不了的,是可以犧牲的,可是對女兒來說,那就是她的夢,是無價的,《歸來》的前半段,就設定了一個很無奈的開頭,我們不見得能夠認同每個角色的想法,卻都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
但更讓人感傷的,是在文革結束后,勞改的爸爸返家了,媽媽卻因為過度的思念得了失憶癥,完全認不得他了,或許《歸來》的安排有點太戲劇化的要讓他們如此悲情,可是不會讓我反感,因為陳道明和鞏利實在是演得太棒了!那二十年不見的期待,那見面卻認不得的痛,還不只如此,丈夫在旁邊,看著太太對丈夫的深情,始終癡癡等著他回家,知道那份愛有多深多重,卻又無能為力,無法讓她認得自己,兩個人這樣愛著彼此,兩個人也都在一起了,結果竟是無法得到該有的幸福快樂,《歸來》最棒的地方除了演技以外,還有很多的小細節設計,讓這兩位超棒的演員得以發揮他們的演技。
全片幾乎沒有什么旁枝末節,就是在這個家,只是看著人進人出,聽起來很是無聊?完全不會!到后來幾乎可以說是動不動就會落淚,甚至還沒機會擦干眼淚,下一波又來了!這些小細節設計,可能只是幫對方做一件小事,可能只是一個眼神,可能只是一段沉默,都是非常生活化的點滴,卻因為建構在這樣無解的關系之上,而變得如此令人心痛。可是,我并不覺得我的眼淚是因為可憐而流,是因為感動而流,《歸來》并不是要我們感受到在這個時代下人有多慘多值得同情,不是這樣的,而是在一個人們無法控制的惡劣環境中,呈現出一段深刻到即使雙方不再有任何交集也能夠絲毫不減的愛情像這樣子的片子,我會直接推薦給所有重感情的觀眾,因為全片看的就是那看不見卻又無所不在的情。若你不想看心境感受,只想看劇情發展,看《歸來》是蠻浪費的。
《歸來》很殘酷的讓我們看到,有時候犯一個錯誤,就會造成再也無法捥回的后果,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搞砸了、錯過了,就再也不會回來,再也不會。不論愿意付出多大的代價,回不來的,就是回不來了。可是相對的,《歸來》也很溫暖的讓我們看到,也有些東西,即使互動改變了、距離改變了、時間改變了,卻永遠都不會失去的。能夠愛到這么深,實在是一種好痛好痛的幸福。非常建議自己關在房間無人打擾的環境下,準備好衛生紙,安靜的看完《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