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騰訊影業出品,巴特爾執導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香山葉正紅》正在央視一套熱播。本劇以香山為切口,講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帶領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入駐香山“進京趕考”,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為新中國制定基本政策的故事。本劇播出至今,收視率高居全國榜首。

據導演介紹,該劇有近300個人物,包括真實的歷史人物和劇中虛構人物。“無論哪一個角色,我們都要求精益求精,拿出他們最好的狀態,盡最大可能把這些角色刻畫得真實生動,綻放出人物光彩。”
從偉人到小人物,都讓觀眾覺得這就是我認識的人,不僅是革命前輩,也是真正有生活的人。

演員張寧江飾演的姜萊陽,便是塑造的解放軍基層團長。他被派到前線英勇殺敵,通過他展現了解放軍戰士在渡江戰役中的英雄行為和敵后偵察的智慧。還有毛主席身邊的警衛員柳二勇,南下干部團的蕭靜嫻,他們并非完全沒有原型,都是由很多人的形象合并起來的,正是他們的變化,代表著當年很多年輕人受到革命的感召,放棄一切甚至是生命,以革命的熱情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刻畫讓整部劇更加生動自然,這些小人物的生活場景讓觀眾更好地走進劇情。比如張寧江飾演的姜萊陽,本是硬漢形象,但是屢屢飆淚,在第一集出場時就悄悄抹淚,發現自己就在已故戰友老家附近時,急忙趕往,一路上人民群眾往他的懷里塞著鮮花,而他的眼淚卻止不住地往下流。見到戰友母親時,他向王政委的母親磕了三個響頭,替他叫著娘,在王政委記憶中滿頭烏發的母親,如今已經全白,姜萊陽再一次淚流滿面。英勇善戰的解放軍們,他們并不是打仗的機器,都有自己的細膩情感。其中有一段姜萊陽與柳二勇的“月下談心”令人感動,二人坐在城墻上俯視著四九城“會須一飲三百杯”,正當“大詩人”姜萊陽豪言壯志時,警衛員發現這酒壺是曾經的戰友王政委的遺物,原來,姜團長把一場場勝仗全刻在了上面,用嘶啞的聲音告訴王開山“把你的酒壺給灌滿,好酒!滿滿當當的!”他把承諾記在心里,把想念放在心底。正是這樣接地氣的細節,打造了豐滿的角色形象,外形硬朗,但是內心也感性柔軟。

張寧江相信每一個角色都不是單一的形象,他們一定有自己的堅毅和脆弱,不管是在《血戰松毛嶺》還是在《香山葉正紅》里,只有真正地感受人物,才能拍出如此“豐富生活、溫暖人心、感動人性”的影視精品,把那時的革命精神和蓬勃朝氣傳遞給現在的觀眾,讓奮斗進取的理想光芒照亮我們的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