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職場類綜藝已經逐漸闖入大眾的視野,職場作為節目內容創作的剛需,通過真人秀的形式能夠放大真實體驗,更易引起共鳴。但是,當前的職場綜藝,無論是在真人秀的設置,還是在觀察室的設置上,都過于刻意地放大職場色彩,在節目內容和表現方式上略顯簡單,大有直接貼標簽的嫌疑。當節目規則遇上職場法則,職場真人秀真的合理嗎?
而且節目無論是配置還是賽制都有抄襲的嫌疑,節目模板抄錯了,總體架構就不對,導致根本反映不出金融行業的專業性,并且這個問題一集比一集更嚴重。
我們都知道金融行業的內卷情況,這里可以說是最不缺人才的,金融圈里匯集了海內外的Top畢業生,尤其是高智商、高學歷、高情商的名校優秀人才,說句“卷中之王”絲毫不為過。
我們來看留在這里的實習生們,北大學生會前副主席林鷹谷,清華學生會現任副主席蔡世杰,熟悉的清北battle,從人員設置上來說,本來是很有看點和精彩瞬間的,但節目從第一集開始劇本痕跡就很明顯,整體劇情支離破碎,林鷹谷被指責虎頭虎尾,申紫毫被指八個人中最差,蔡世杰幫助同事被稱“老好人”。一個清華研究生,工作了三年的職場人,怎么會不知道在職場人際關系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個真正聰明的職場人,首先要對自己的定位有清醒的認知,對自己的底線有清醒的認知,其次是,保持價值不卑不亢。
這個節目雖然存在很多詬病,但是能讓我們get到這么多優秀的寶藏小哥哥和小姐姐,也是很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