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歷史回眸,又有時代風貌,更展未來圖景,在國家號召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的當下,福建省歌舞劇院于4月19日-25日期間,總計5部劇目共6場演出,每場演出售票率皆達100%,總計觀看人次破萬人。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辦藝術展演周,通過民樂、交響樂、交響組歌、原創歌劇等多元化樣式的劇目呈現,不僅讓北京觀眾集中領略了不同形式舞臺劇目的獨特韻致,也讓一系列蘊含民族文化精髓的文藝作品被更多人看見和欣賞。

堅定文化自信,一展八閩文化藝術實力
此次福建省歌舞劇院藝術展演周以履行好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推動文化產業的光榮使命為核心,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展傳播注入了新的動力,其中赴京的三百多位藝術家們通過《刺桐情》、《古田頌》交響音樂會、情景交響音詩《風展紅旗如畫》、大型交響詩《山海的交響》、原創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再現崢嶸歲月的歷史回響,以紅色文化為底色,用民族歌劇、慷慨激昂的音樂會表演等,向首都觀眾們展示閩韻文化的精華、閩西人民過往的燃情歲月。

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福建省歌舞劇院藝術周的舉辦旨在希望用符合時代發展、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弘揚時代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用藝術的形式讓高規格、高質量、高水準的舞臺表演藝術成為一出讓人難以忘懷的紅色文化之旅。
座無虛席驚艷首都觀眾 福建經典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據悉,19日當晚,《刺桐情》作為福建省歌舞劇院藝術周的首場演出在國家大劇院成功上演,現場可謂是座無虛席。《刺桐情》薈萃了泉州閩南文化元素、福建民俗風情的7首樂曲,用不同的音樂個性,為北京觀眾充分展現了福建泉州歷史上作為東方第一大港的“刺桐風情”,亦是泉州以獨特的閩南文化向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獻禮。

20日起,《古田頌》交響演唱會、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交響音詩《風展紅旗如畫》及《山海的交響》則連續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其中,20日上演的《古田頌》交響演唱會,是知名福建詞作家何英作詞、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李式耀作曲,通過《百年追憶》《初心谷里問初心》《滴血的心》《一雙筷子》《紅軍小鎮憶紅軍》《圣地上杭》等十七首組曲的深情謳歌,把古田會議精神和革命老區人民英勇奮斗的歷史以紅色藝術展現出來,抒發了“守初心、擔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濃厚情懷,當天現場不僅有眾多福建龍巖籍觀眾到場觀看,更有參加過古田會議的革命先輩后代共同觀看。

而在21日,福建省歌舞劇院和寧德市畬族歌舞藝術傳承中心聯合創排的大型交響音樂會《山海的交響》,則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通過《獻給水滴的歌》《藍色牧場》《畬家妹子》《三都澳暢想》《多彩的山海》等11首融合交響音樂、合唱、朗誦等藝術手段,融入閩東“紅色文化”“畬族文化”“海洋文化”等元素曲目,是一場具有濃郁閩東特色的文化盛宴。

25日由情景交響音詩《風展紅旗如畫》作為收官演出,該劇目分為《序》《紅旗!紅旗!》《軍號!軍號!》《湘江!湘江!》和《尾聲》5個篇章,這是一部在紅土地上“生長”起來的藝術作品,用音樂串聯5個篇章,不僅生動再現了三明蘇區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歷史史實,也是文化藝術上的創新實踐。

對于此次福建省歌舞劇院藝術周中,23日、24日連續上演的原創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經典中的經典。該作品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出品、福建省歌舞劇院創排,首次在國家大劇院驚艷亮相,用民族歌劇的精湛藝術形式講述了震撼人心的紅色故事,體現出福建文藝工作者對振興民族歌劇的深刻感悟。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取材于真實歷史事件,以紅軍長征前在閩西的最后一次大戰役——松毛嶺戰役為故事背景。講述了發生在客家妹子賴阿妹和丈夫林阿根身上的動人故事,再現老區人民對中國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奉獻,折射出人民對共產黨的執著信念和對革命勝利的美好憧憬。劇目中母親送兒鬧革命、妻子送郎上戰場、兄弟爭相當紅軍的一幕幕感人畫面,正是當年閩西紅土地的情景再現,整個劇目立足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福建戲曲民歌等地域特色資源。


據了解,《松毛嶺之戀》也是近年福建舞臺創作繁榮景象的縮影,云集了諸多國內知名藝術家作為主創團隊,邀請中國首部民族歌劇《白毛女》喜兒的扮演者、90歲的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擔任藝術指導,“文華導演獎”獲得者靳苗苗擔任總導演,福建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作曲家盧榮昱、國家二級舞美設計師陳文龍分別擔任作曲和舞美設計,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歌劇研究會顧問、中國音樂劇協會顧問居其宏、國家二級編劇王保衛擔任編劇,現任中央歌劇院服裝造型設計張孔文擔任服裝設計;劇中7個主要角色也全部均由福建省歌舞劇院的演員擔綱,主創團隊的強大陣容可見一斑。

作為福建省年度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目之一,自2017年起,《松毛嶺之戀》連續3年入選,曾代表福建角逐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這是我國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次外《松毛嶺之戀》還入選2018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年度“優中選優”滾動扶持劇目(全國僅3部),于2020年10月榮獲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第九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并且在今年還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事實上,諸如此類的大獎還有很多,眾多沉甸甸大獎的斬獲也印證了《松毛嶺之戀》不同凡響的優質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23日歌劇《松毛嶺之戀》演出結束后,在國家大劇院會議室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劇目《松毛嶺之戀》的指導工作會議。會議上,中國文化和旅游部 “百年百部”三位指導專家喬佩娟、羊鳴、趙鐵春分別就當晚的演出給予了高度評。其中,原空軍歌舞劇團藝術指導羊鳴老師評價道“今年是我們建黨100周年,如果不演這部劇,那將是個遺憾”;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軍老師則認為“建黨100周年拿出這樣的戲,作為福建(地方院團),我覺得這是一份厚禮”;第二次觀看《松毛嶺之戀》演出的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老師在會上表示“在紅色歌劇里,《松毛嶺之戀》是不僅讓人看了想流淚,還是最感人的一部”。

不得不說,歌劇《松毛嶺之戀》不僅劇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血肉豐滿,音樂和唱詞更細膩感人、直擊人心,作為一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優秀紅色題材作品,充分展現了民族歌劇的福建氣質,以及紅色文化的血色浪漫與刻骨銘心的大愛信念,值得讓人走進劇場細細品鑒回味。
全方位打造綜合性展示福建文化藝術窗口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集萃藝術精華、展示福建形象和開展對外對臺文化交流的大舞臺,福建省歌舞劇院是福建省從事音樂舞蹈藝術表演的省級專業團體,40多年來福建省歌舞劇院一直在身體力行帶領廣大觀眾以舞臺的方式感知世界。通過戲劇、音樂、舞蹈等多樣式文藝演出和對外文化交流等,對提升福州省會城市的文化品位、推動福建省文化事業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近年來更是打造了一批批代表高水準、具有中國氣派、體現民族特色的舞臺藝術精品力作,為廣大群眾走近并觀賞高雅藝術創造了條件,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以此次舉辦福建省歌舞劇院藝術展演周為例,借助國家大劇院高水平的展演平臺,福建省歌舞劇院5部優秀劇目的表演,發揮其在民族文化藝術創新和傳播方面的優勢,同時積極響應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重視藝術的社會責任,提高觀眾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極大地推動了高雅劇目藝術在全社會的普及,也是福建省文化軟實力的一次華麗亮相,也為今后藝術育人,創作出更多“接地氣、正能量、傳得開”的藝術佳作起到示范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