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時間會發生多少事情?你計算過嗎?10年能讓一個孩童長大成人,讓一座小城市高樓林立,讓一個國家的GDP一翻十倍......而有一位藝術家,用10年時間,只做了一件事。這一件事,卻足以撼動中國乃至世界的藝術圈。
他就是一心“造”佛的藝術家霍季民先生。
霍季民先生出生于1943年,時年78歲,1965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油畫系,是我國青銅藝術發起人,創建了四川廣漢市青銅工藝研究所法人所并任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鑄造協會藝術鑄造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宗教學會會員,日本國竹心書畫院終身理事。霍季民先生曾發表多篇論文,其中《厚積薄發創青銅藝術再輝煌》入選《博士論文集》、《中華兒女論文集》、《世界學術文庫·華人卷》,獲“世界學術貢獻獎論文金獎”。
藝術家霍季民先生
筆者初見霍季民先生,便覺驚嘆,雖然年過古稀,老先生依舊精神矍鑠,條理清晰地講述著自己“造”佛之路的故事。
藝術家霍季民先生接受筆者采訪
研習西方藝術出身的霍季民先生告訴筆者,每每提及古代雕塑,人們總會想到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的雕塑,認為國外的雕塑從科學性上更加嚴謹,更加生動形象。然而就在34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霍季民先生來到了位于四川安岳的華嚴洞。進入華嚴洞的片刻,霍季民先生便立刻被這1200年前北宋時期的石窟造像所震撼:如此圣美的石窟造像,無論從色彩、結構,到佛像的神態、細節,完全不亞于西方古代雕塑!而這樣優秀的石窟藝術,竟鮮為人知。
觀音菩薩 170㎝×110㎝ 布面油畫
霍季民先生當即于華嚴洞內發愿,愿以寫實油畫的手法“雕鑿”一個可以移動的石窟,讓國人乃至全世界熱愛藝術的人都能有機會目睹我國古代巧奪天工的造像藝術。同時,也要以此打破國外藝術向國內輸出的現象,讓中國古代文化完成向外的輸出。
金剛藏菩薩 256㎝×113㎝ 布面油畫
以油畫手段記錄下石窟造像并不是一件易事。霍季民先生向筆者說到,古代匠人造像不為名利,只因內心對于信仰的虔誠與不屈的精神,用心血甚至生命留下了驚嘆世人的作品,他也要像先賢一般,將自己的畫筆作代替雕鑿佛像的工具,為藝術奉獻。
華嚴洞之東壁 812㎝×256㎝ 布面油畫
于是,當年已過花甲之年的霍季民先生經過積極的籌措和準備,毅然決定在北京的畫室內閉關作畫,食宿都在畫室之中,全身心投入創作。整整10載,霍季民先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孤獨、耐寂寞,每一筆都親力親為,憑借一人之力創造出了震撼藝術界的作品,填補了中國美術史的空缺,以美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文明經過歷史長河留下的藝術瑰寶。
華嚴洞之西壁 788㎝×256㎝ 布面油畫
此次的作品為總長22米,高3.4米、2.56米的巨幅油畫,作品中的菩薩畫像再現北宋的造像風格,每一尊都儀表堂堂,面目清秀,服飾輕薄透體,柔和飄逸,線條流暢,給人以親切的觀感。沿襲中國傳統造像原理,作品講究中軸對稱,同時又并非千篇一律,各具特色。
華嚴三圣 556㎝×340㎝ 布面油畫
據悉,霍季民先生這一系列作品,將于4月26日-5月6日在上海玉佛禪寺展出,由北京知名策展人Claire Pan(潘珍玉)策展,藝術展名為“和光同塵”。在中國佛教場地內舉辦藝術展,是藝術界的一次突破之舉,開創了藝術行業的先河。筆者將和大家一起,期待此次藝術展的開幕,共同觀瞻霍季民先生10年的心血之作,感受1200年前造像藝術的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