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格格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農歷的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節氣有15天。古人又將這15天分成三段,每5天一候,用來進一步描述節氣的氣候特征。
“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吳漢杰國畫作品 《秋韻》
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為過冬儲備能量;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陽氣也逐漸收藏起來;“禾乃登”的“禾”指的是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迎來豐收,五谷豐登的意思。

吳漢杰國畫作品 《荷塘余雨聲脆》
處暑前后,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有慶祝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此外,處暑節氣多食粥、銀耳、秋梨等潤燥食物,幫助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宜早睡早起,早晚鍛煉,加強正氣。
處暑之后,日光漸短,秋意漸濃。秋天的閑適,正是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

吳漢杰國畫作品 《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