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視頻云展廳欣賞
王育紅(王然)3D藝術館視頻欣賞
(點擊按鈕播放)
藝術家介紹
編輯


藝術感悟
水墨神化
——淺談我對中國畫用水的理解
王然/文
中國畫的玄機就是“水”。墨能幻化出無窮的色彩和物象,而使墨蘊含這種玄機的是水。水之用法是否得當,著實是影響一幅畫之意境與神韻的關鍵。
黃賓虹在總結前人用筆用墨的基礎上,還創立了“水法論”。賓老的許多作品正是妙于用水,而達到水墨神化的效果。賓老說“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筆力,筆力有虧,墨無光彩。”賓老除了水破墨,墨破水或水破色,色破水之外,還有他的鋪水法,特別應引起重視,鋪水的作用,在于使畫面更滋潤、更調和、更渾然一體。
中國畫自古以來講究筆法、墨法,其實還有水法。古人說“墨法在于水,以墨為形,以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古人以“水墨”并稱,實乃至理。齊白石題畫《墨荷圖》中說:“干裂秋風畫亦難,潤含春雨亦非易。”如果說墨是中國畫的魄,那么水就是中國畫的魂,有墨無水則無韻,有水無墨則無骨,丟開水墨既無傳統,創新更無從談起。唐代詩人杜甫形容詩的最高境界為“精微穿溟,飛動催霹靂。”而繪畫中的“相”與“罔”就是“實”與“虛”,是心靈對物態天趣的領悟,造化和心靈的凝合。中國畫中的藝術表現在乎于虛實辯證的美感,正如“水”與“墨”之間的關系。蘇軾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空則靈氣,飛動遲速,意淺之物易見,是一種空明的覺心。“水”化“墨”則氣韻足。當然這還與創作者的精神是分不開的。莊子語“虛實相生,與萬物同其節奏。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意為在靜態中求動感。水之靜謐,映照萬物于一心,墨之律動,體現造化在紙上。“虛”托“實”,“實”襯“虛”,虛實二者皆生“意”。中國畫是超曠空靈,超以象外的藝術。在空靈中體現道義。創化萬物的永恒運行著的是“道”。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或許,這就是“水”的至高境界。
中國畫筆與墨的交融妙在用水。繪畫“一變于水,二運于墨,三受于蒙。水不變不醒,墨不運不透,醒透不蒙則素,此三勝也。”水之運用于中國畫中不僅僅停留于技法上,更多的在于用水是否使畫面的氛圍更加生動,是否將水的精神融入畫面之中,營造出真正的水墨精神世界。
展覽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