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
成都疫情新增清零
這場持續25天的抗疫戰
即將畫上勝利的句號
這其中離不開
每一名成都仁品抗疫人員
逆行而上的日夜堅守
17天晝夜顛倒 她凱旋歸來
7月18日,為堅決狙擊疫情,避免擴散,市臨檢中心在全市征集數百位檢驗人員執行檢驗工作。
成都仁品耳鼻喉??漆t院檢驗科曾久芹,這名核酸支援的老將,再次主動請纓。
7月20日,她和來自全市各醫院的約500名檢驗人員告別同事、離開家人,踏上征途,趕到市臨檢中心,開啟了臨檢中心——酒店的閉環管理生活。

臨檢中心,標本接收、提取、擴增,一連串平時里大家看不見的復雜而又繁瑣的采樣后核酸檢測工作就此展開。每天一睜開眼,就是病毒與時間賽跑的開始。
凌晨剛回到酒店,群里就在發當天的任務通知,“今晚標本量預計15萬管以上,請各位老師做好準備,抓緊時間休息......”
24小時工作,晝夜顛倒,對于身體和心理都是極大的考驗。
曾久芹在朋友圈寫到“自疫情發生以來,都是別人上班我們下班,連軸轉,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物鐘......幾個小時下來,腰痛,腳痛,眼睛里的紅血絲說明了我們的疲勞,干吧!......”
七夕也是在閉倉檢測中度過,唯一的節日氣氛,大概就是背后手寫的“七夕”二字了。

8月5日,曾久芹結束了連續17天的閉倉檢測工作,雖然滿身疲憊,但她心中的斗志始終高揚,她說:“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她和幾百位成都檢驗人一起,創下170余萬管、兩千多萬人次的檢測記錄,他們雖然沒有在采集一線,但他們始終在線。
8月6日,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表揚“7.15”“7.22”疫情應急支援成都市臨床檢驗中心人員的通報,曾久芹的名字光榮上榜。

向險而行 守護煙火成都
7月27日晚上,成都仁品耳鼻喉??漆t院接到成華區封區需要核酸采樣支援的通知。
封控區是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居住區域,危險可想而知,可是沒有人因此而退卻,阿呷曉敏、金艷婷、孫佳祺3名醫務人員主動請戰參與,到達離病毒最近的地方。

三伏天,采樣現場氣溫高達38℃,即使有風扇,但是她們身著隔離服密不透風,里面的衣服從來沒有干過。

封控區每天采樣任務大,吃飯都是找個凳子當桌子,席地而坐抓緊吃兩口。
阿呷曉敏說,“有時候遇到緊急任務,剛把泡面打開,就要出發了,只有回來再吃了...”
很多老小區沒有電梯,她們就用腳走遍每一棟樓每一家住戶,幾個小區下來,天黑了,腿也麻木了,但是這樣的工作每天一次。
汗水浸透的衣服、褶皺發白的手掌、留下勒痕的臉龐,都記載著她們不畏炎炎烈日,揮灑汗水為群眾服務的故事......
8月4日,她們載譽而歸,再一次彰顯了仁品人的大無畏精神!

1300+人次 創下個人單采紀錄
8月4日,成都仁品耳鼻喉??漆t院藥劑科鄧家萍接到通知前往草堂社區進行核酸采樣。
由于當天現場市民暴增,在采樣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鄧家萍一個人從下午4點采樣到晚上10點,期間唯一的休息,就是吃口飯。
6個小時,采樣1300+人次,醫教部黃麗主任說:“正常采樣人員,單次一般500-800人次,當達到800人次的時候,手可能已經抬不起來了。”
雖然這是鄧家萍人生中第一次參加核酸采樣,但她表現的像個戰神!

面對醫院領導的點贊、表揚,她用疲憊到極致,已經顫抖的手敲下了“不辛苦”三個字。彰顯了一名醫護人員的擔當,白衣執甲,穿上防護衣,就是人民的守護者!
傾全院之力 彰顯仁品力量
自“7.15”,“7.22”疫情以來,核酸支援隊集結出發成了院內每天的常態。

每一次疫情支援通知,不管是晚上12點,還是凌晨5點,院內醫務人員都能在第一時間集結出發,真正做到了白衣執甲,枕戈待戰。
身為仁品人,面對疫情,周娟、史莉等護士長每次都報名,她們說:“我們是護士長,我們先上。”
云紅、趙壯凱、羅剛作為成都仁品行政后勤人員,在連續奮戰了17個小時的核酸轉運工作后,他們說:“我們還能再堅持幾個小時。”

紅碼、密接小區需要支援,譚明敏、廖國慶等臨床醫生說:“哪里有高風險,我們就去哪。”
白衣執甲,“疫”路仁心??挂咂陂g,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發生在仁品人的身上。正是因為有著他們的支持和無私付出,成都仁品耳鼻喉??漆t院才做到了傾全院之力,支援成都抗疫。
在這里,要感謝成都仁品的每一位兄弟姐妹們,你們是最棒的!
截止8月9日,
我院派出了29批核酸支援隊,
涉及22個科室,
共計256人次,
轉運人員22人次,
采集量20萬余人次,
轉運量2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