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介
劉云川(老雲)山東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山東省書畫書畫學會理事。研修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書法篆刻班成員。能繪畫,善金石,知賞鑒。作品多次入選國展及國際交流展。作品灑脫典雅,自具骨相。師承杜大愷先生。 主要作品散見于《中國美術報》,《中華英才》2019.01.16期),《中國人物傳記》(2018.10期)。
播種者在喜悅中收獲——劉云川的書畫藝術
文/徐恩存
一個辛苦的播種者,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春華秋實、春種秋收,在收獲累累碩果時的喜悅,是由衷的,也是充實的。
劉云川就是這樣一位播種者。.多年來,他筆耕不輟,在精神的空間中漫游,沉潛在方寸之間與咫尺之內,得金石之情致與筆墨之意趣,在沉迷于藝術世界之中不期然完成了審美超越,他的書畫藝術成為詩書畫印的綜合性結晶,散發著畫家濃郁的生命情懷。自始至終,不論條件和環境如何改變,劉云川執著的固守著自我的精神家園。


詩書畫印,在劉云川筆下體現出天性的純真與敏感;在這里,藝術傳統、文人情懷交融于點線之間和筆墨韻致之中;他的篆刻,率性灑脫,隨意卻不失老到,看似信手雕鑿卻天真本色,在金石意趣中透示出詩性思考與審美品格,而畫家自我生命感悟、詩性思考與審美品格則在雕刀、石料互動之間得到展示與表現。


云川的山水、花鳥作品,更是別有意味,看得出,他仍醉心于“意在筆先、畫盡意在”與“心隨筆運、取象不惑”的“虛”的表現,強調的是“意韻”;在他作品《白洋淀寫生》,以及《秋江水塘》、《荷塘情趣》、《一塘荷氣》中的水墨荷花,多是在橫涂豎抹與干濕濃淡的勾勒、渲染中,畫家把內心的意緒移入自然,營造“游心物外”與“無我之境”的審美境界。
云川在書畫、金石中,竭力追尋中國繪畫的一種精神傳統,力求展示他心儀的理想境界——“云水襟懷,書生本色”。

他的山水畫《山居圖》、《青山可居》、《幽山可居》、《聽松圖》、《云斷玉頂》、《松隱初山》等,都是著意于“山水之思”之作,體現的是中和之美與天地人和諧、靜謐的節奏、韻律,畫家在作品中眷注的是超越現實的詩意氣息,天人合一與物我兩忘的審美之境,而文心與詩性、養氣與修身、求知與悟覺、登臨與暢神、格物與致知等等,都以精神內在活動的方式構成了作品生命的主題。而在《江南江北青山多》、《南山塞天地》、《居山望遠》、《山深云》、《溪山可居圖》等作品中,我們看到那松散、靈動的用筆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畫家以體物言志,象征寓意,情境交融,淡定灑脫與胸有成竹的心態,在不經意間營造了山高水長的靜謐與祥和,作品在疏密濃淡、松散靈動中渾然完整,顯示了劉云川藝術的一貫風格和功力的深厚。


畫家筆下的花鳥、山水題材的筆墨表現,其氣象與格調的曠達,顯露出成熟與園融,而以書入畫、以金石入畫的筆墨特點,頗具“力透紙背”的骨力和“銀鉤鐵劃”的美感,筆致的骨力,墨色的豐腴飽滿,在一波三折、中鋒轉側鋒、干濕濃淡與“意到筆不到”中,顯示了藝術氣象的興起,格調潮涌的匠心與氣度,特別是瀟灑的筆情墨韻與優雅氣息,是耳目一新的。而筆勢雄渾與沖淡,情緒溫雅與超脫,都呈現出卓異而樸質的品質,給人以靜謐、安詳之感。顯而易見的是,云川的書寫方式與情感表達方式也在變化,他有意識地擯棄狂野的渲泄方式,代之以從容淡定的象征隱喻的手法,許是受到了莊子的“至人無情”的啟發,意識到情感在某種意義上是存在之偽、生命之累、認識之遮蔽,故在筆墨表現上控制著情感的激發,并把情感表現上升到更為純凈澄明的境界。無疑,這是返樸歸真、不事雕琢、心手一致的生命本色呈現,這使劉云川的作品抵達到率真淳厚、空靈飄逸的境界,中國畫的符號化語言價值被畫家運用到新的審美高度。這是當代文化語境藝術創造的必然。


多元的文化格局,以及世界性的藝術潮流的紛紜繁復,都在學習、鑒別與探索中得到揚棄和吸收,它們作用于劉云川的藝術觀念和創作取向,使畫家具有了豁達超然的生命情調與智慧,得以孕育了他的創作態度和藝術取向:首先,劉云川超越了知識形式和日常經驗去領悟物象,與機械的邏輯判斷背道而馳,作品因而顯得生機勃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其次,強調意象的形式創造和空間平面化表現,以使意象功能得到最大發揮,作品才能在亦真亦幻中表達“無功利”的情境;最后,把生命情調和智慧融入筆墨之中,使之虛擬化并產生自我超越性,這使得劉云川的中國畫獲得了文脈傳承和厚積薄發的脫穎而出的效果。


劉云川正值中年,年富力強,精力旺盛,且由于底蘊厚重、文化浸潤較深,因而,他的創作在圓融質樸中必然表現出從容豁達與超然脫俗的情懷,并在對現實世界的深情凝望中,獲得心靈的啟示,最終,轉化為水墨意象表現,多年的追尋與探索,修成了正果,有心人,天不負,劉云川終于在喜悅中收獲了豐碩的藝術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