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歷史精華,尋求藝術魅力
張世忠,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客座教授,中華英才理事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1964年7月生于北京,幼習書法,師從啟功。
談起書法,張世忠先生說“書法講究氣與韻和,韻律相生。律,為勻速行于紙上;韻,動于意中。唯韻律相生,氣韻相和,方能寫出一筆生動而又有靈魂的書法。”
那么力從哪里來呢?為增強臂與腕的力度,他每天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模仿古人推揉鵝卵石的方法練習臂與腕,以達到身、手、臂、力的相和,使之能以全身之力,運于筆端,慣于紙上,從而達到通而合的目的,唯氣韻相和取法尚古,方能寫出一筆好的書法。
張世忠先生深深感覺到,修身心是多么重要。他開始德藝雙修,熟讀詩詞歌賦、四書五經及各類文學知識,在修藝的基礎上修文,在修文的基礎上修史。在修身心的同時,他認為佛學才是最深的哲學,佛哲相和,一通百通,心靜方能萬事休。他滿懷深情的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書法家,必是容文、藝、史一體,方能成就。人真正的底蘊不在寫字上,字好還得有個好腦子,智慧是古人給的,不是自己有的。”
書錄毛主席詞《沁園春·雪》
他說“學史追的是古人氣與韻的相和,學的是神與形的相隨。學書唯真情的流露,隨意的釋放,方能達至書法最高境界,如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等作品。”談到如何繼承傳統和創新時,他說:“習古不擬古,學今不納俗,是書法的精髓所在。唯推陳出新,繼往開來,方顯新、奇、特的面目。在繼承和創新的表達上勤追前賢,回歸歷史,正本清源。藝術講究功法和技法,在勤奮中感悟各種線條的變化。”他認為,唐宋元明清各時代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才是美的,美是留給后人的,是經得起推敲的。初學者寫的是字,稍微高一點叫作書法,若談到藝術的就必須要通靈了,書法是有靈魂的。
張世忠先生自楷書入手,而后入行,從“二王”到“宋四家”,無不感悟著碑與帖中所傳達出來的勁健和秀美。經多年的辛勤磨礪,成績受到啟功先生的贊許。他以一種繼承而后發展的氣度,盡情的展現著自我,釋放著自己異樣的人生。
勇攀文化高峰,成就藝術真我
張世忠先生近些年來多次出版作品集冊,如《張世忠書法集》、《張世忠書法》、《中華書畫名家》等,并多次應邀抄錄經書并出版,如《金剛經》、《普賢菩薩行愿品》、《法華經》、《心經》(三體)、《藥師經》等。
張世忠書法
張世忠先生作品已被世紀經典《中華百年》人物篇、《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世界著名書畫家大辭典》、 《96中華國際書畫家年鑒》、《中國專家大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 《中外書畫家詞典》、《跨世紀翰墨藝術家書畫寶典》、 《中國當代書法美術詩詞屆名人大辭典》、《中堂集名人大辭典》、《96中華當代翰墨作品精粹》、《中國古典詩歌墨跡大觀》等30余部大型辭書收錄。2000年出版《張世忠書法作品集》、2003年出版《張世忠書法集》,其作品專集得到了啟功先生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張世忠書法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法華經》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法華經》
張世忠先生還多次被一些藝術權威機構授予“世界藝術名人”, “國際書畫篆刻藝術名人”、“中華炎黃藝術家”等榮譽稱號。張世忠先生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畫展,并屢屢獲獎。2019 年5月在深圳舉辦“書法家張世忠抄經展”,所抄經文廣泛贈予外國友人及森王,如印尼佛教中心協會總會長慧雄大法師,尼泊爾比丘協會會長麥特瑞,尼泊爾藍毗尼佛教大學校長,緬甸宗教部部長桑達·欽等。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赤壁賦》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赤壁賦》
近些年來他的作品多次被國內外政界要員收藏,且多次作為國禮贈予外國友人,其反響頗高。
追求無我精神,釋放藝術靈魂
書法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現,“書”是寫的體現,又是一種體式的再現,是趣味、意境的還原,“法”是繼承的必經,唯“書”與“法”相和,方能通達。猶如前車后轍同理,后因悟性之升華后,方可通靈,靈為藝之前奏,唯心與意和,氣與神通,在似與不似之間,釋放出真我,方為靈魂的再現。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六祖壇經》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六祖壇經》
詩言志,字如人。書法是神奇而精彩的,書法是藝術家對線條的一種超越自我的感受。在浩如煙海的古今書法名帖中,張世忠先生歷經四十余載,不懈研修書法的奧秘,從中領悟到書法藝術是學無止境的。書法的意在于理,在于勤,在于恒,在于創新。他力求最大限度的認識自我,最大限度的超越自我,突出個性化的藝術創作。他以顏柳體為基礎,廣泛臨摹真、草、隸、篆及眾家名人碑帖,主攻行書,書藝功底扎實,揮翰求索不息,點畫粗獷凝重,大氣磅礴,自成風格。他不刻意摩古,嚼古今書法名家真諦絕學,下筆干凈利落形象鮮明,有“高山墜石”之特點,既具有傳統功力,又富有時代氣息。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心經》
詩曰:“萬法無限,法源絕跡,上古法之,源者何?源之源者何?”如此反法沒有不迷失方向的道理,法無盡頭,但藝術的源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他常常在閑暇時觀看山峰的巍峨,樹木的偉岸,傾聽有著琴韻般潺潺水聲,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享受書法與大自然的結合,從中尋找靈感,追求自我精神與藝術精神之升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他的作品會得到更多朋友喜愛。
張世忠書法:節選自《心經》
他表示,書法的神奇之處在于看易學難,唯心勤、手勤、意勤、方可通達,學習書法貴在通史,及歷朝歷代書法前賢創作心境。縱觀魏晉唐宋元明清各時期的書法佳作,無不從中領略到他們的豪氣與霸氣,也使我深刻理解了“字如其人”的真正含義。(責編:崔 金)
來源:央視網
責編:張妍頔
統籌設計:侯尚伯、馬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