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陽光灑進和田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二樓的運動治療室,給這里增添了暖意。4月18日,來自和田市吐沙拉鎮熱萬村的腦癱患兒阿卜杜外力·阿卜力孜,正在醫生的指導下緩慢地抬起下肢,一級一級地登上康復訓練的階梯。
“邁開步子,大膽走,好的!”
“這個孩子走康復訓練階梯時,一定要注意矯正他走路的姿勢……”

曹維寧醫生幫助阿卜杜外力進行康復訓練。劉宏輝攝
正在查房的曹維寧醫生,一邊鼓勵患兒康復訓練,一邊叮囑醫護人員規范操作。
阿卜杜外力的母親吾爾古麗·阿卜杜熱合曼站在一旁,目光專注地盯著康復訓練中的兒子,眼里泛出了驚喜的淚花。
阿卜杜外力今年9歲,患腦性癱瘓痙攣性雙下肢癱瘓中度肌肉萎縮,來這里治療已經15天了。吾爾古麗說,阿卜杜外力剛來時,因為肌肉萎縮造成下肢無力,每天都出現突然摔倒的情況,但近3天來,這種情況都沒有發生過。
走進和田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的康復室,康復技師們正在一對一地給腦癱患兒做著康復訓練。按摩治療、針灸治療、中藥泡腳治療、蠟療、高壓氧艙等康復治療室內,不同年齡段的腦癱患兒正在接受治療。
目前,和田市、墨玉縣、洛浦縣的3家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的康復技師都已熟練掌握各種治療手法,這得益于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開展的分批培訓,更得益于像曹維寧這樣的醫生在業務上的幫帶培訓。
來了,就是一輩子的責任
65歲的曹維寧,退休前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人民醫院康復中心主任。2020年5月受朋友之約來到和田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負責業務運行和指導。
說起他,在新疆康復醫學領域是個數得著的人物。早在1998年,新疆康復醫學會剛成立時,新疆只有十幾位康復醫生,曹維寧就位列其中。
來到和田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后,曹維寧首先抓業務的規范運行,悉心教醫生如何規范寫病歷,如何根據患兒的病情確定精準的治療方案。在他耐心地幫帶培訓下,一年時間就帶出了8名符合規范康復治療標準的醫生。

曹維寧醫生通過幼兒康復訓練實際對醫護人員進行規范操作培訓。 劉宏輝攝

對待每一名患兒,曹維寧醫生總是充滿耐心。 劉宏輝攝
“在醫院工作就像種樹,一旦來了,就是一輩子的責任。” 這是曹維寧常說的話。
在他心里,一直有這樣一種想法:既然來到了和田,來到了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就有責任盡自己的能力把更多的腦癱患兒治好。這里的工作就是接力棒,自己作為接棒人,要一棒接著一棒,用自己所掌握的醫學知識,來培養這里的醫生,治療好這里的患者。
腦癱康復工作需要耐心,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好效果。只要有好轉的希望,就要盡力治療。
說起業務,曹維寧很健談,滔滔不絕。說到自己,他反反復復就是那句話:“我覺得這都是我應該干的,沒什么好說的。”

在曹維寧醫生的指導下,現在醫護人員的康復醫療水平逐步提升。牟林攝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腦癱康復這項事業做下去,把宋兆普院長“能多救一個是一個”的目標落實好。
我想為腦癱患兒做點事
“張奶奶,您來啦!我好想你!”
“呦,阿卜杜拉,你又長高了!奶奶也想你!”
5月3日下午,在和田地區墨玉縣薩依巴格鄉博斯坦庫勒村,曾經的腦癱患兒、如今已經康復的阿卜杜拉·肉孜買買提看見張偉一行,立即飛奔過來,一頭撲進張偉的懷里。張偉慈愛地撫摸著阿卜杜拉,端詳著他,會心地一起笑著。
今年76歲的張偉,退休前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醫院工作。最早是婦產科醫生,退休后自己開了15年診所。2019年在朋友的動員下,她到喀什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工作,2021年11月根據內部協調,來到墨玉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工作。

張偉到墨玉縣薩依巴格鄉博斯坦庫勒村,看望已經康復的阿卜杜拉·肉孜買買提。 牟林攝

張偉到墨玉縣薩依巴格鄉博斯坦庫勒村,看望已經康復的阿卜杜拉·肉孜買買提。 牟林攝

張偉給阿卜杜拉·肉孜買買提輔導功課。 牟林攝
來到墨玉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后,張偉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病房去把正在住院的患兒看了個遍。看完后,她的心情無比沉重。她很想為這些孩子的康復做些什么,可自己作為一個婦科主治醫師又能做些什么呢?

在墨玉金庚羅科曼康復醫院,張偉圍繞病歷規范書寫對醫生進行培訓。牟林攝

張偉在實踐中對醫護人員開展業務培訓。牟林攝
迷惑中,她在查看醫院病房病歷時發現,這些病歷在語言表述和用詞方面都不準確,病歷書寫和評估操作也不規范。病歷不規范、不準確,怎么能精準判斷患者的治療效果,又怎么能夠根據患兒的情況精準施治呢?
想到了這一點,張偉就以此為突破口,對醫生進行培訓和指導,從而找到了自己在這里的“用武之處”。隨后,她又與阿卜杜拉家結為“親戚”,始終關注著阿卜杜拉康復后的成長。
在張偉幫帶的徒弟中,進步最快的要數阿瓦妮薩·阿卜杜哈力克了。阿瓦妮薩學的專業是臨床醫學,但在如何寫病歷,如何正確評估病情方面,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在張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阿瓦妮薩學會了怎樣寫病歷、怎樣準確評估病情,并根據病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患兒的康復往往都需要很長的治療時間,并且有些患兒經過幾個療程的治療后并沒有見到明顯的效果。為此,有些家長不免產生焦慮和情緒失控。從前碰到這種情況,阿瓦妮薩往往都感到不知所措,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家長鬧情緒。在張老師的指教下,現在阿瓦妮薩已經會耐心地給家長做疏導工作了。
“我愿意一直堅守下去”
4月21日下午,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康復中心主任孫英程從喀什來到了和田,對3家康復醫院的業務工作進行巡查指導。2015年后的6年時間,他每年都要來新疆兩三次。2021年后,他干脆常住新疆,對和田的3家金庚康復醫院、喀什的一家金庚康復醫院進行業務巡回指導。

孫英程正在對患兒進行康復治療。牟林攝
“如果康復技師手法不正確的話,孩子的康復就會比較慢。而且腦癱患兒都需要長期的家庭康復,我不僅要給康復技師做指導,還要教會家長們一些基礎的、正確的康復手法。”孫英程說。

孫英程對患兒家長開展康復培訓。牟林攝
離家8000多里,孫英程不孤單。不論在喀什,還是在和田,工作與生活給他留下的記憶都是愉快的。工作中,他能感受到當地的康復技師非常好學,經常圍著他請教技法和解決疑難問題的辦法。生活中,不論在哪家康復醫院,孫英程都能感受到同事們的關心和關愛。節日和平常休息時,康復醫院的同事們都會帶他出去轉轉,品嘗和田特色美食,感受當地風土人情。日子久了,他結交了不少朋友,比如艾則孜江、買合木提等等。
36歲的孫英程家中有妻子和一個兩歲的女兒,第二個孩子將在7月出生。受宋兆普院長的感染,他來到新疆工作。在他眼中,為了腦癱患兒的康復事業,就算不能陪在家人的身邊,也是值得的。
孫英程最大的愿望就是將來能夠成為像宋兆普院長那樣醫術精湛的醫生,能夠像宋兆普院長那樣滿懷慈悲大愛,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為了救治更多的腦癱患兒,我愿意一直堅守下去。”這一句,孫英程一改家鄉的口音,說的是標準普通話。(通訊員 劉宏輝 董瑞強 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