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7場,學習英語單詞超過100個……”
“團隊3人缺一不可,我們獲得了新的時裝和徽章獎勵,一起動手既有趣又能練習英語,通過比賽的參與特別有成就感……”
結束第二周的iEnglish第二屆全國ETP大賽排位賽,不少參與活動的孩子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及收獲。在游戲化的情境中,沉浸式的完成英語學習,以“玩轉英語·用iEnglish”為主題的ETP大賽再次獲得超過20萬孩子的報名參與。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無論是“兒童急走追黃碟”“忙趁東風放紙鳶”,還是跳皮筋、翻花繩,每代人都有陪伴自己成長的游戲樂趣,孩子樂于在游戲中釋放天性,體會競技的快樂。
前些年,由于電子游戲和網絡游戲的興起,其“沉迷性”讓一些孩子階段性的迷失。自此,不少家長將“游戲”和“教育”完全對立了起來。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教育游戲、嚴肅游戲等概念得到普及,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以及創新性的科技企業,有的放矢的將游戲引入教育中。
游戲化的教育對于激發孩子興趣、好奇心以及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方面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而依靠游戲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也在漸漸掃除家長對“游戲”的誤解。
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游戲,不是淺顯的積分和獎勵機制,而是將“強大的游戲思維隱藏在吸引力、敘事、角色虛擬化和問題解決這些游戲元素中”,也就是說,“不通過外部獎勵人為地刺激學習,而是為學習生成游戲”。
iEnglish全國ETP大賽即是為學習生成游戲的代表。ETP全稱English Through Play,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游戲習得英語,是母語式英語練習的常見方式。當前,ETP是內置在iEnglish系統中,最受用戶和家長喜歡的內容板塊之一。
對于很多孩子而言,為什么平時最頭疼的英語學習,稍作游戲化的處理就不一樣了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沉浸理論”(Flow Theory)發揮的效用。當人們在進行某些日常活動時為何會完全投入情境當中,集中注意力,并且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進入一種沉浸的狀態,這種狀態被描述為“流”( Flow)。
當孩子打開ETP板塊時,系統會根據用戶的實際能力水平,匹配圖畫,在系統真人發聲(單詞或者詞組的讀音)、實物以及實物圖形化的信息環境中,將聲音信號和實物、圖形不斷匹配,不間斷的輸入到大腦中,直至這些信息在大腦中自然結合,形成理解和認知,然后手指輕觸系統中的圖形完成練習動作。
iEnglish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傳統的學習中,無論是背單詞、背課文,還是自學、做練習題,缺少反饋和互動,很難讓學生進入到“流”的狀態。而iEnglish借助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前沿技術,智能化的調整“難度”,孩子在進行ETP練習的時候,同時調動聽覺、觸覺、視覺,讓整個練習過程始終保持在“努力一點就能完成”的水平,這就成為游戲與教育最基本的結合點。
事實上,“努力一點就能完成”也是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任何孩子能夠學會一門語言的核心是可理解性的輸入,可理解性輸入是i+1的輸入。所謂的“i”就是現有水平,加1就是在你現有水平上加1點,這1點可以讓你能夠理解,同時又能讓你有收獲。在這種情況下,只要i+1的可理解性輸入持續進行,任何人都可以掌握任何外語。
在教育專業人士看來,ETP學習形式是將游戲與教育的有益結合,孩子通過游戲化的形式,沉浸式學習,這些理解和認知,沉淀在孩子大腦中,無須“翻譯”過程,直接輸出和應用,貼合語言習得的母語化思維。這種方式既訓練了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以及學習專注力,同時又寓教于樂,集趣味性、競技性、知識性和能力鍛煉為一體。
作為英語“母語式學習解決方案”的開創者,近年來,iEnglish持續對語言學習的深入研究和創新,ETP大賽更是首個教育游戲賽事。事實上,除了ETP板塊,iEnglish系統中還有很多游戲化的巧思,系統不僅通過海量的素材和創新性的學習方法,為用戶搭建一個類母語的,隨時隨地“自主習得”英語的復雜環境——這是掌握一門語言唯一有效且正確的方式,豐富的模塊組合易于激發孩子的興趣并降低選擇和堅持的難度,同時設置閱讀排行榜,讓孩子們在虛擬班級中互相激勵,通過有效閱讀時長的積累,角逐日榜等。
一款有效的教育游戲有其背后的心理學背景、完善的知識體系和精巧地嵌入式設計以及優化的美學效果和沉浸式體驗,對學習用戶而言,重要的是在游戲思維和游戲化的練習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更多游戲元素,游戲才能更好地切入并帶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