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妙香山國際友誼館,由中國藝術(shù)家制作的金日成蠟像(中國偉人蠟像館供圖/圖) 中國藝術(shù)家認為,蠟像和真人比例相當才會感覺逼真。朝方則要求一定要高大,最后金日成蠟像從1.73米的真人身高做到了1.89米。
朝鮮領導人贈給每個中國藝術(shù)家一塊嵌著金日成頭像的勞力士金表,還贈送每人一套日本音響和瓷器。
朝方要求蠟像不能平著放,工作人員著黑西裝白手套,避免觸碰領袖,運送蠟像的朝方火車,甚至提前試運行了一個來回。
朝方將授予章默雷“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但在中國國內(nèi)偉人蠟像館卻停展了。藝術(shù)家們考慮商業(yè)轉(zhuǎn)型,甚至準備做明星蠟像。
2010年6月的一天清晨,一個23人組成的旅行團乘火車從丹東出發(fā),去朝鮮觀光。團員以中國中老年人居多,還有3名西方人。中國人是朝鮮游的最大群體。
一個炎熱的中午,旅游大巴開到距平壤東北170公里的妙香山國際友誼館。館內(nèi)恒溫20℃,濕度50%,陳設178個國家贈送給朝鮮領導人的22萬件禮物。其中中國贈送的瓷器、掛毯、字畫、象征遠大前程的帆船,占據(jù)了很大空間,顯示出中朝兩國的特殊關系。梳著齊耳短發(fā)的朝方女導游說:“參觀完中國同志贈送的禮品,需要至少8個小時。”
接下來,她讓眾人系好衣服上所有的扣子,保持安靜,去拜謁金日成蠟像,“蠟像也是你們中國贈送的”。
每個人腳上都套著深藍色的鞋套,緊跟導游身后,在一塵不染的大理石地面上,悄無聲息滑行,穿過迷宮式的龐大建筑,和一隊隊樸素安靜的朝鮮觀眾擦肩而過。
一名穿著素色民族長裙的女士,推開鑲嵌著金黃色銅飾的巨大木門,里面散射出火山噴發(fā)特有的光芒。大廳中央,金日成蠟像置身精心設計的暖色光束中。蠟像的背景是彩色山水畫,腳下是鮮艷的金達萊花。
這是金日成晚年的標志形象:身材魁梧,三件套西裝,胸腹微微前挺,兩手背在身后,笑容滿面,黑白相間的頭發(fā)梳向腦后,金絲眼鏡,甚至臉頰上的暗斑都隱約可見,宛若重生。
習慣大聲說笑的中國游客變得緘默不語。導游帶領中國人向領袖行禮:“向我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鞠躬。”只是一鞠躬。事后她解釋,對待亡人才是三鞠躬,而朝鮮人民認為金日成主席永生。
這尊栩栩如生的蠟像,以及朝鮮人民對領袖的尊崇,感染了在場的中國人。從友誼館出來時,來自深圳的商人張先生說:“這種感情是真摯的。”
在社會主義朝鮮,制作這些偉大領袖蠟像的,則是數(shù)位中國人。

《紅色蠟像藝術(shù)家賈文龍正創(chuàng)作金將軍蠟像》
在章默雷看來,西方無視中國的文化。“做的中國領導人蠟像根本不像,就是丑化我們中國人。”
章默雷身材魁梧,絡腮胡須,聲音洪亮。名片印著“中國偉人蠟像館館長”。金日成蠟像就是他領導的團隊制作的。“不光金日成蠟像,金正日蠟像,以及金正日的母親金正淑蠟像,也是我們制作并送給朝鮮的。” 2014年春節(jié),站在北京建國門的辦公室,他回憶與朝鮮近20年的交往。
起初,章默雷努力尋找一種恰當?shù)姆绞接涗?949年后的中國,他認為蠟像是最合適的藝術(shù)形式,可以讓偉人穿越時空來到今天。1993年他們獲準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里建立一個偉人蠟像館,制作了10尊蠟像,包括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孫中山、宋慶齡、江澤民、魯迅、雷鋒。
爾寶瑞是偉人蠟像館的首席蠟像師,退休前是天津美術(shù)學院教授,具有嫻熟的寫實功底。他說“杜莎夫人蠟像館也不能刻畫好人的毛孔”,而他可以用蠟制造人體的肌理效果,刻畫毛細血管的微凸,用毛筆渲染出膚色變化甚至老年斑。他稱之為“超級寫實藝術(shù)”。
章默雷認為中國偉人蠟像館的出現(xiàn),有效抵御了以杜莎夫人蠟像館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侵略。“杜莎夫人蠟像特別無視中國的文化,做的中國領導人蠟像根本不像,就是丑化我們中國人。而偉人蠟像館是講政治的。”
蠟像館從建成到開館,歷經(jīng)了6年的高層審批,獲準在1999年開展。他感嘆,“蠟像館每增加一個人,都需要經(jīng)過高層審批。為了政治,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
和朝鮮人的合作始于1994年,偉人蠟像館預展期間,朝鮮前駐華大使朱昌俊參觀時對章默雷講:朝鮮人民也十分想念領袖。如果我們有金日成同志的蠟像就好了。章默雷答應幫忙,寫了一封申請贈送蠟像的信件,托朱大使轉(zhuǎn)交給金正日,“金正日說很高興,感謝”。
章默雷認為接著做西方領袖蠟像不妥,而中朝具有親密關系,朝鮮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很快中國方面也批示同意。
再高大點兒
迎接和參觀的上千名朝鮮黨政軍干部在金日成蠟像前激動得無法自已,“哭聲像大海一樣”。
蠟像泥稿由曾為十大元帥塑像的程允賢完成,爾寶瑞負責翻制蠟像。這就是后來擺放在妙香山友誼館的金日成蠟像。
金日成在朝鮮至高無上,是永遠的主席,朝鮮方面要求蠟像一定要高大。中國藝術(shù)家則認為,蠟像和真人比例相當,才會感覺逼真(據(jù)史料記載,金日成身高約173cm),章默雷希望蠟像做到1.8米,朝鮮方面不同意,中方認為最高做到1.85米,朝方要求再高,最后做到1.89米。
程允賢早些年去世。坐在天津一家餐廳,爾寶瑞回憶說,他翻制蠟像時發(fā)現(xiàn)初稿有些細節(jié)需完善,但是被告知程允賢的泥稿得到了當時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批準,不允許任何改動。
1996年,金日成逝世2周年時,蠟像由專列送往朝鮮,章默雷隨行,程允賢和爾寶瑞也受邀訪問平壤。專列進入朝鮮后每站必停,地方領導人都要上車來為蠟像獻花圈和鞠躬。迎接和參觀的上千名朝鮮黨政軍干部在蠟像前激動得無法自已,“哭聲像大海一樣”,章默雷說,“我們也跟著哭,你不哭也不行。我們真的是感動,因為我們的作品讓這么多人感動”。
朝鮮慷慨褒獎了中國藝術(shù)家的付出。爾寶瑞稱,當時一位朝鮮領導人贈給每人一塊在瑞士定制的勞力士金表,表盤上嵌著金日成頭像。一塊價值約50萬元人民幣,據(jù)說朝鮮只做了100塊。還贈送每人一套日本音響和瓷器。
一天,朝鮮方面通知,金正日同志要接見中國藝術(shù)家。他們從中午開始等待,時間改到了下午,等到下午又改在晚上,一直待命接近凌晨,朝鮮同志告知,金正日剛從外地趕回平壤,舟車勞累,會見因此取消。
爾寶瑞展示在朝鮮參加活動時拍的照片。照片中的活動致辭人是黃長燁,當時是主管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中央書記。1992年中韓建交后直至去世,金日成沒有再出訪中國。外界解讀,中國贈送金日成蠟像預示關系回暖。黃長燁在講話中表示朝鮮和中國友好關系不改變。
金日成蠟像成為爾寶瑞創(chuàng)作中非常奇特的一次經(jīng)歷。爾寶瑞受到了朝方挽留,許諾可以安排全家在朝鮮生活。朝鮮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樣貌,既承襲了前蘇聯(lián)體量龐大的紀念碑式建筑、廣場文化,還制造出風格明快的宣傳畫、標語,及偉人蠟像。但是爾寶瑞謝絕了。
朝鮮客人
朝鮮藝術(shù)家連一道衣褶的走向都要不厭其煩去請示修改。“過去我們制作毛主席像也是這么嚴謹,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這么做了。”賈文龍說。
金日成蠟像的成功鼓舞了章默雷。在平壤,他得到了廣泛的贊譽。勞動黨一名高級干部走到蠟像前,對章默雷說:如果母親的蠟像和將軍的蠟像在一起就好了。干部說的母親,指的是金正日之母金正淑。
2011年,章默雷寫信給金正日,希望按照東方的家庭觀,在2012年金日成誕辰百年時為金正淑及金正日各制作一尊蠟像,“假若給三個將軍制作的蠟像陳列在一起,一定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他在信中寫道。
不久朝鮮大使向章默雷轉(zhuǎn)達了金正日的指示,最高領導人首先表示感謝,“很高興你們的提議,但是不要做我的像,請把母親的像做好吧”。他顯示了對長輩東方式的尊敬,“我不能跟將軍(金日成)比,將軍出現(xiàn)的場合,我是不宜出現(xiàn)的”。
接手金正淑蠟像任務的是賈文龍,一個更年輕的蠟像師。他動手能力強,曾經(jīng)在廣受歡迎的電影《畫皮》中出任道具,為周迅制作了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面具。
賈文龍的工作室在宋莊,這里是一個藝術(shù)氣息糅雜的村落,既有不得志的北漂畫家,也出現(xiàn)了拍賣價格超千萬的畫家新富。賈文龍是個身材結(jié)實、熱情的東北人,曾經(jīng)在上海幫香港客戶制作耶穌和門徒的蠟像。工作室鐵門上畫著毛澤東像和八卦圖案。工作室里擺著毛澤東、查韋斯、貝克漢姆的蠟像。
爾寶瑞的蠟像追求寫實的極致,纖毫畢現(xiàn)。賈文龍當時面臨的困難則是,金正淑去世較早,并沒有留下太多的圖像資料,他能見到的只是朝方提供的宣傳圖片,都經(jīng)過了修版和美化。
朝鮮重視這次創(chuàng)作。2011年春天,兩名朝鮮專家攜著相關資料來到宋莊,協(xié)助賈文龍制作,同時對金正淑的形象把關。朝鮮提供的方案是把金正淑塑造成一名抗日女將領。
兩人一個姓白,是朝鮮的人民藝術(shù)家。另一個姓申,是萬壽臺創(chuàng)作社的一個局長,部長級。這個久負盛名的創(chuàng)作社領導著兩千多位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朝鮮藝術(shù)家,生產(chǎn)各種領袖像和宣傳畫。
朝鮮客人加上翻譯三人住在不遠的生態(tài)園賓館。早上9點準時出現(xiàn)在工作室,一起工作到中午。朝鮮人回賓館吃中飯小睡,一般下午會通過翻譯帶來修改意見,讓賈文龍繼續(xù)修改。每天如此,前后待了7個多月。
朝鮮客人樸實無華,老藝術(shù)家親自上手修改泥稿,給賈文龍留下了很好印象。偶爾,賈文龍請朝鮮人一起喝盅小酒。看到白先生患感冒,他買來藥,讓老爺子頗感動。朝鮮人對中國都很了解,零星聽說白先生年輕時在中國東北生活過,會說有限幾句中國話,現(xiàn)在也忘干凈了,因此他們幾乎沒有交流。
朝鮮人的紀律性和組織觀念讓賈文龍印象深刻。蠟像衣服的長短也需要反復討論、請示。甚至一道衣褶的走向,都需要不厭其煩去請示修改。這座蠟像的工作量是普通蠟像的數(shù)倍。賈文龍說,“我欣賞這種嚴謹。過去我們制作毛主席像也是這么嚴謹,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這么做了。”
每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兩位老人都要從各個角度拍攝足夠多的照片,通過大使館傳回國內(nèi)。在等待中,賈文龍認為最終的審查意見來自金正日。只有領袖同意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加工,專家自己無法拿主意。
藝術(shù)是為政治服務的,在朝鮮藝術(shù)家身上得到了自覺的體現(xiàn)。朝鮮人從來不談論政治,賈文龍保持著這種默契。只是在7個月的合作結(jié)束時,他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希望互留電話保持聯(lián)絡,老藝術(shù)家婉拒了,他們未經(jīng)許可不能把電話告訴外國人,只是說,可以寫信。賈文龍至今對他們的個人生活一無所知。
最終,金正淑蠟像的形象是短發(fā)、軍服、馬靴、腰別手槍、左手無名指上戴一枚金戒。衣料是賈文龍定做的,手槍是在潘家園買的道具。金正淑蠟像最終擺放在金達萊花盛開的背景中,看上去和金日成蠟像形成了呼應。
金正日給予蠟像極高評價。在他執(zhí)政期間,金正淑得到了廣泛深入的宣傳。中國人的工作錦上添花。2011年12月24日,金正淑94周年誕辰時,朝中社發(fā)表文章稱,金正淑誕辰和金日成與金正日的誕辰一樣,是朝鮮民族的最大節(jié)日,文章同時稱,誓死捍衛(wèi)領袖精神是金正淑留下的最寶貴遺產(chǎn)。全軍全國人民應該繼承這一精神,為繼承完成主體革命事業(yè)奮斗到底。
2011年12月16日金正淑蠟像在北京舉行交接儀式,17日金正日突然病逝。幾天后,新領導人金正恩冒著風雪扶靈的畫面?zhèn)鞅槭澜纭?br data-diagnose-id="82b64ec55819ece53c93b1ce6c897bec" data-from-paste="1" />
在平壤,金基南出席的迎接儀式上,章默雷致辭說:“很遺憾,金正日同志沒能看到金正淑母親就不幸去世,其實在創(chuàng)作中我們也一直等待這一天,等待金正日同志看到母親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及欣慰。”

金正日蠟像。 (中國偉人蠟像館供圖/圖)

金正淑蠟像。 (中國偉人蠟像館供圖/圖) “人民藝術(shù)家”
朝鮮朋友告訴章默雷,他們不認為這是一尊藝術(shù)品。這就是領袖,這就是領袖的化身。“這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動力。”章說。
章默雷不久接到了來自朝鮮的第三張訂單,為剛?cè)ナ赖慕鹫罩谱饕蛔鹣炏瘛?br data-diagnose-id="400c76a859b98ebe9f0fe470e70c8625" data-from-paste="1" />
賈文龍的老朋友,申先生和白先生再次來到宋莊協(xié)助工作。不過這次雙方產(chǎn)生了一點分歧。雙方對金正日的形象處理有不同見解,最后決定分別做兩個不同版本,送回平壤審查。
章默雷稱,金正恩前后過問了七八次,批示:感謝中方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中朝雙方共同合作,選擇一個最好的結(jié)果,完成最好的作品。
最終商定,按照金正日追悼會上使用的標準像作為原型,平息了分歧。這同樣是一張經(jīng)過修飾的宣傳畫像。賈文龍說,“相比金正淑,金正日蠟像的難度更大。金正日去世前曾經(jīng)患病,因此不能展現(xiàn)病態(tài),而是要展示他的睿智和慈祥。”
章默雷說,在此過程中,使館人員又傳達金正恩的指示:要按本人原來的樣子做,不能處處美化,并對牙齒和脖子上的細節(jié)做出具體指示調(diào)整。
蠟像制作過程中,朝方先后來了7個代表團,送來上百張照片。蠟像的皮鞋、眼鏡、全套服裝,都是朝方提供,甚至內(nèi)衣也要給蠟像穿,不允許對領袖絲毫不敬。衣服由金正日生前的裁縫親手制作,前后改了4次。外套是金正日常穿的淺色防寒服,里面是灰綠色軍裝夾克。
章默雷對衣服的做工質(zhì)地贊不絕口,“太棒了。棒到什么程度?光衣服就是一件藝術(shù)品。比方說,所有襯里的針腳都是對稱的,左邊18針,右邊也是18針。料子都是高級的,我當時就猜,料子不是意大利就是法國貨。”他專門問了朝方,被告知料子果然來自意大利。
中國蠟像師盡量做出讓朝鮮人民和領導人滿意的蠟像,在細節(jié)上做了充分考慮,比如蠟像的毛發(fā)忌諱用動物毛發(fā),全部選用人的毛發(fā),多使用環(huán)保材料。
“其實民間認為,偉人像某種意義就是神像。需要敬畏。”賈文龍說。他是個簡單樂觀的人,在整個制作過程中也變得十分緊張,感嘆這是個“折磨人的事”。
2013年7月9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與中國偉人蠟像館聯(lián)合舉辦的“向朝鮮人民贈送金正日蠟像”儀式在北京萬壽賓館舉行,伴隨著《金正日將軍之歌》,現(xiàn)場三百多位朝鮮人感動流淚。
7月10日的《華盛頓郵報》報道說,中國政府在朝鮮戰(zhàn)爭紀念日前贈送這座蠟像,顯示“還是把這場戰(zhàn)爭看做是聯(lián)系兩個國家的正常紐帶”。
2013年7月27日,朝鮮慶祝“抗美勝利60周年紀念日”,金正日蠟像在妙香山國際友誼館舉行揭幕儀式。章默雷致辭說:“幾位朝鮮朋友認真地告訴我,他們不認為這是一尊藝術(shù)品。這就是領袖,這就是領袖的化身。我覺得這是他們最真實的表述,也是我們創(chuàng)作的動力。”
賈文龍沒有去朝鮮,他對朝方迎接蠟像回國的聲勢記憶猶新。朝方要求蠟像不能平著放,必須站立運輸,以示尊重。派遣來的工作人員著黑西裝,白手套,避免用手觸碰領袖,為保護運輸安全,工作室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用特制的鋁合金箱裝車,車隊護送。一個細節(jié)是,運送蠟像的朝方火車,甚至提前試運行了一個來回。
章默雷回憶,接蠟像回國的代表團成員,表現(xiàn)出對金正日的敬畏,多數(shù)時候,都與蠟像保持著約1.5米的距離。
章默雷受到了高規(guī)格的接待。朝鮮同志詢問可以為他做些什么以表感謝。章默雷希望到著名的金剛山觀光,朝方滿足了要求,還破例帶他到軍事禁區(qū)內(nèi)的景區(qū),品嘗了味美的海鮮。
朝方要授予章默雷一枚勛章。章默雷得知之前有中國人曾獲得同樣勛章,謝絕了。他希望得到“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朝方向最高領導人請示,不久傳來消息,同意授予章默雷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這將是朝鮮歷史上第一次將這一最高稱號授予一名外國人。

《紅色蠟像藝術(shù)家賈文龍正創(chuàng)作金正淑蠟像》
有人認為偉人博物館應該干脆搬出國博。“政治的事我們搞不懂。”
說完和朝鮮的三次合作,章默雷略微沉默。他觀察到朝鮮形成了一種成熟的宣傳模式。他在平壤出席活動時曾見到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所有他出現(xiàn)的場合,人們起立高呼萬歲,即使我也不得不受到感染。于是也要站起來鼓掌,久而久之,你會主動站起來歡呼,成為一種習慣,你就和這個環(huán)境一樣了。”
實際上,2007年由歷史博物館與革命博物館合并成國家博物館后,中國偉人博物館就停展了。偉人蠟像現(xiàn)存放于國博的庫房。據(jù)說因為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國家博物館展出蠟像不匹配。還有一種意見認為,蠟像館應該干脆搬出國博,自立門戶。
章默雷頗為無奈。“蠟像館怎么放,放在什么位置,需要很長時間研究。我們決定不了,只能等。政治上的事我們搞不懂。但是估計我是等不了了,沒有時間了。”
現(xiàn)在章默雷準備把擅長的政治題材商業(yè)化,他在籌備一個叫“中國夢中華魂”的蠟像展,準備制作100位有定論的英雄人物蠟像。已經(jīng)有不少城市看中了這些蠟像未來的觀光價值,表示出接納蠟像的意向。他還希望建造一個祖國紀念宮,把蠟像按照不同的省份展示。
“我們做了大量的政治人物,花了大量的時間,未來我們將開始做明星蠟像。”
“我們的參考標本就是杜莎夫人蠟像館。它們有200年歷史,全世界13個館,年收益2億英鎊。”章默雷希望和杜莎夫人蠟像館抗衡,就像在有麥當勞的地方,都要開一家肯德基一樣。
他也在深圳成立了一個代理朝鮮畫家的機構(gòu),把急于為祖國創(chuàng)匯的平壤精英畫家介紹給新興的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
那段友誼的象征,偉人蠟像館送給朝鮮的三尊蠟像,并沒放在一起,而是陳列在友誼館不同的空間,仍然繼續(xù)接受朝鮮人民和世界來客的拜謁。
網(wǎng)絡編輯:小碧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張維 于陽
被忽略的朝鮮當代藝術(shù)
朝鮮美術(shù)界對畫家的級別是由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而定,比如創(chuàng)作過多少以“國家領袖”為題材的作品...
朝鮮:6萬億寶藏,帶刺的玫瑰
兩百多種儲量豐富的礦物質(zhì)、估價約6萬億深埋地下的寶藏,比中國一些地區(qū)還優(yōu)惠的引資政策……朝...
中朝首部合拍電影《平壤之約》誕生記
“由兩方共同創(chuàng)作劇本”是《平壤之約》的合拍約定,這看似簡單的一條合約,在以后的兩年中卻耗去...
將軍的遺作
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幾乎擊垮了以“將軍的關心”為生命的血海歌劇團,“將軍的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