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逝世46周年,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1月6日下午,江蘇淮安淮城街道恩來社區迎來了兩位尊貴的客人——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建、侄孫沈清。她們在恩來社區參觀了皇冠國際小區、“八互”游園、恩來文化長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觀看了《周恩來家風家規》專題片。周秉建對社區黨組織建設所呈現的“解難暖心、服務暖身、環境暖情、文化暖魂”新氣象贊不絕口。她說,你們踐行周恩來崇高品質,社區工作真正做到了求真務實,作為恩來親人我們感到欣慰,作為淮安人感到驕傲。
周秉建用她們兄弟姐妹的親身經歷,以“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為主題,滿懷深情地講述了周恩來總理教育晚輩、嚴以律己的“紅色故事”,為淮城街道黨員干部上了一堂鮮明鮮活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黨課。
周恩來總理生前要求周秉建兄弟姐妹一切工作都要從國家與人民利益大局考慮。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北京精簡人員,大姐周秉德帶頭去西安九年。哥哥周秉鈞牢記伯伯的話,當兵在一線做戰斗機飛行員,把危險留給自己。哥哥周秉華常年堅守文化執法崗位,成為行業全國勞動模范。她自己本可以當兵享受較好的工作生活條件,但周總理動員她去內蒙古牧區插隊。臨行前,請她吃苦瓜,意味著總理的侄女就得吃辛受苦。要她融入牧民,扎根邊疆,搞好民族團結。1975年,她探親期間,想陪同病重的伯伯,但因沒被批準,只能與親愛的伯伯通了一次電話。電話中,病重的總理還在關心她與牧民關系如何。她跟伯伯說想學蒙古語,總理聽到非常高興,希望她多掌握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為牧區群眾造福,為邊疆貢獻力量。她在內蒙古生活時計劃布票多,她就把所有的布票給了伯母鄧穎超,鄧穎超將她的這些布票為病重的周總理做了一床被子……故事講到這里,周秉建哽哽咽咽……臺上潸然淚下,臺下肅然起敬,臺上臺下無不為堂堂“大國總理”表現出的高風亮節所動容、所動情……
淮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駱東華在歡迎致辭中說,周恩來總理出生在淮城街道駙馬巷,從這里開啟了他求學、救國、為民的輝煌一生。他的堅定信仰、崇高品質、精神風范始終滋潤著淮安大地,永遠激勵著淮安人民奮進新征程。三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周總理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的殷殷囑托,傳承“恩來精神”,講好“恩來故事”,溫暖“社區治理”,一定會把“恩來社區”打造成為人心和善、生活和美、文化和暢、社會和諧的“象征意義”的示范窗口。
原淮安區政協副主席金志庚、淮城街道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各村居書記、恩來社區干部群眾代表等一百多人聆聽了周秉建黨課演講。 (陳伯新 阮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