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新區、空港片區、空港新城、空港經濟區……關于昆明空港的概念,除了與機場相關之外,多數人都有種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覺。
“十四五”開局之年,昆明確定了“東進”的發展規劃。在城市東部廣袤的臨空區域,哪里才是未來五年主城擴張的核心區域?
一、不是所有“空港” 都屬于主城區
從規劃來講,空港新區與空港片區幾乎是同一個概念,都對應著滇中新區的東片區。

空港新區與空港片區是同一個概念
2019年4月嵩明縣政府公布的《滇中新區軍長片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批前公示》顯示,嵩明-空港新區作為滇中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覆蓋范圍與幾年前公布的滇中新區東片區范圍完全一致,都涵蓋了位于官渡區的空港經濟區和嵩明職教基地、楊林經濟開發區等多個區域。
在官方報道中,空港新城被提及的次數有限,定義也比較模糊。但據對比早些年滇中新區規劃來看,空港新城只是空港經濟區的別稱,都特指官渡區大板橋街道。

空港經濟區(空港新城)區位
相對而言,成立于2005年的空港經濟區,不僅“資歷老”,而且在地理區位、配套資源、發展定位方面都與所處的官渡區保持了同頻共振的節奏。
據官網介紹,空港經濟區地處官渡區大板橋街道辦事處,距主城約24公里,東鄰呈貢區,南靠經開區,西接盤龍區,北連嵩明縣,轄區國土面積396.6平方公里。
與其他主打“空港”概念的板塊不同,空港經濟區雖然也以“空港”冠名,但卻位于官渡區的大板橋街道,是昆明主城、呈貢新城和滇中新區(東片區)的幾何中心,兼具主城配套資源和臨空產業優勢,區域綜合承載能力高,適宜建設的土地資源開發潛力較大,是昆明中心城區空間拓展的主要區域,具有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一步集聚產業和人口的良好基礎。

空港經濟區產業規劃
城市“東進”需要循序漸進,大板橋街道所處的板橋西沖片區,既是空港經濟區面向主城區的最前沿,也是空港經濟區發展臨空產業的腹地。
未來,昆明所有關于空港的“夢想”,都需要從板橋西沖片區出發,一步步去實現。
二、千億臨空產業 東進價值窗口
2016年6月,第一架航班在長水機場降落,正式宣告了昆明臨空經濟時代的來臨。
以國際航空樞紐定位的長水機場,短短幾年間,吞吐量相繼超過邁阿密機場、慕尼黑機場、東京成田機場、悉尼機場、羅馬機場、上海虹橋機場等全球多個大城市機場,躋身世界級機場之列。
國際樞紐機場與區域經濟的互相拉動與發展關系,在國內已有浦東機場與浦東新區的成功先例:1990年上海設立浦東新區之時,浦東機場的規劃也同步啟動,中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之一的浦東機場對浦東新區的建設拉動作用有目共睹,今日陸家嘴的繁華景象,與連通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的浦東機場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正是基于對昆明長水機場在城市經濟發展和區域建設上的重要作用,昆明市對空港新區的規劃極為偏重,一方面,將昆明空港經濟區與大板橋街道進行整合,正式作為臨空經濟區掛牌;一方面,昆明城市總體規劃確立了“東進”的戰略發展方向。

長水機場
瞄準千億級臨空產業契機,空港經濟區正加快培育航空服務、商貿會展、綜合保稅、現代物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臨空制造等產業。而完善的產業體系,將增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人口聚集效應加強,最終將復刻上海虹橋、成都雙流的案例,成長為繁榮向上,人人認可的價值高地。
以巨大客流和產業作為支撐,不僅為昆明主城東進夯實了基礎,也彰顯了東進的無限潛力和前景。
“十四五”已然磅礴開局,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空港經濟區又被賦予了更高、更重、更遠的歷史使命--一場關于昆明人居空間與產業布局的融合革新。
三、市區融合 聯動發展
今年6月,昆明市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8460088人,與2010年的6432212人相比,增加2027876人。在主城范圍內,官渡區、呈貢區人口增幅最大,再次印證了昆明向東、向南發展的大趨勢。
作為主城向東、向南發展的銜接點,空港經濟區“一港二鐵六路二軌”的綜合交通結構,交織起了與主城區緊密聯系、協同發展的骨架網絡。

空港經濟區交通網絡
轄區內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為4F級民用運輸機場,中國兩大國家門戶樞紐機場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百強機場之一;貴昆鐵路、滬昆高鐵、昆曲高速公路、嵩昆高速公路、320國道穿境而過;軌道交通地鐵6號線連接長水國際機場和主城區,9號線(規劃中)連接空港-呈貢-晉寧新城。
此外,昆明機場北高速已經通車,嵩昆大道正在建設中,今后還將建成昆明長水國際機場T2航站樓和綜合交通樞紐,并與渝昆高鐵實現無縫對接。
以往,提起空港經濟區,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物理尺度上的遠距離。但”一港兩鐵六路二軌“的路網,完全可以滿足接駁主城、通達世界的交通需求。
以高效交通為前提,依托地緣和區位優勢,空港經濟區還注重與主城協同,開創了市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10月18日,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與云南滇中新區核心區—昆明空港經濟區簽訂聯動創新合作協議。雙方將從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管理改革、貿易轉型升級、金融開放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沿邊跨境合作等方面著手,打造區域聯動發展新標桿。
據媒體報道,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和昆明空港經濟區將在打造空鐵聯運新模式、開啟保稅功能新業務、構建航空物流新格局、探索跨境電商新路子、搭建商事服務新通道、建立共享招商新機制、提升干事創業新活力等重點方面開展合作,成為“市區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四、產城融合 乘風起航
作為云南省唯一一個臨空特色產業園區,空港經濟區自成立之初,就堅持 “產業帶動、組團發展、產城融合”的思路,大力推進航空綜合服務業、商貿物流業、高新精輕制造業、綜合保稅業等產業落地。
今年10月9日,空港經濟區舉行了2021年第四季度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包括影視文化綜合服務產業園、迪馬生態智慧城、聯東U谷昆明空港智能制造科技產業綜合體等共17個項目,協議總金額約186億元。
簽約項目涵蓋產業多、經營范圍廣,用地類的主要涉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文化旅游、高新技術產業、片區開發、跨境電商等,注冊類的主要涉及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酒店運營、飛行培訓等,將為空港經濟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社會效益提升、民生持續改善注入強勁動力。

昆明空港經濟區鳥瞰效果圖(來源:昆明空港經濟區官網)
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集中開工,總投資金額動輒百億,簽約/開工項目覆蓋各個產業,這樣的場景在空港經濟區的每個季度循環上演。
截至目前,空港經濟區共有11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555.54億元,其中前期項目22個、新開工項目56個、在建項目39個。緊盯臨空產業園、航空物流園、951地塊等重點片區項目推進,空港經濟區以片區開發推動了新發展格局的形成。眼下,臨空產業園內先導(昆明)新材料、康樂衛士重組疫苗產業化基地一期、國藥滇中健康醫藥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實現開工建設;中關村二期、京東方二期、國藥中生等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資金、技術、人才源源不斷而來,就業、產業、經濟增長自然水到渠成。在昆明主城東部,一座乘風起航臨空產業新城正方興未艾、生機勃勃。
瞄準千億臨空產業,前瞻昆明“東進”契機,繼2019年落地空港經濟區后,2021年,東原啟城再次“啟程”,將升級千畝大盤,全面提升空港配套服務層級,協助空港提質升級、填補空港文化洼地。

東原啟城再度“啟程”
據悉,近日簽約的迪馬生態智慧城將由東原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投建,意向整合空港經濟區西沖片區周邊1051畝用地,投資約80億元,一二級聯動整體開發建設三大板塊:即文創綜合體、空港商業區、智慧產業園。智慧產業園主要以數字文創、數字云谷、動漫商業街、電競數字街為主。空港商業區主要以購物中心為主。文創綜合體主要以學校、各類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為主。項目旨在全面提升空港配套服務層級,協助空港提質升級、填補空港文化洼地。

東原啟城升級千畝效果圖
空港經濟區官網數據,截至2019年7月,轄區總人口106484人;到“七普”時,全區常住人口為136672人,增幅超過28.3%,區域吸引力十足。
匯集272畝智慧產業集群,3大主題“國門大公園,54畝空港商業區,聯動3.5萬方商業街區,東原啟城將在滿足社區約2萬居住、生活同時,輻射空港約13萬人群,滿足就業、文娛、商業多種需求,打造全維度宜居宜業宜游高地。
而東原啟城完成千畝升級后,也將以無可比擬的恢弘體量、占位超前的規劃配套,集“東進”首站千畝大盤、產城融合發展標桿、TOD4.0開發模式于一身,問鼎昆明東城中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