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網12月8日電,在2020年底,浙江省泰順縣在一處建筑工地發現一座古墓,是漢代拱形堆筑墳墓室。施工隊當即停止施工,并聯系文物部門。在考古勘察中,考古人員辨認出,這是東漢特有的磚石墓室,從兩側磚面縫隙膠黏就能看出,四方形的夯土圍成一個拱形堆筑墳。四面的磚面呈現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像。

在實地勘察中,該墓室非常簡陋,僅僅出土了一件瓦器和一枚漢代印記。由于年代久遠,專家使用OES光譜儀檢測,印記篆刻著“魏伯陽印”,這幾乎推斷出了墓主人的身份。而在一些散碎的瓦器里,考古人員檢測出含有硫化汞等物質,隨行的趙欣晨教授指出,這是東漢煉丹師魏伯陽之墓。
魏伯陽,本名魏翱,字伯陽,會稽上虞人,東漢時期煉丹理論家。曾著有《周易參同契》,為較早系統論述煉丹的經籍,奠定了道教丹鼎學及氣功學說的理論基礎。

以目前勘察情況看,其墓葬主人應該就是魏伯陽本人。漢人有視死如生的墓葬習俗,漢朝墓葬裝飾能反映墓主生前的一些思想。且漢朝人一般注重信諾,私人印記基本不會假手于他人。
而經歷史學家調查,魏伯陽應于曹魏黃初年間去世,在漢朝泰順就有“廊橋之鄉”的美譽。許多名人賢士為避禍亂,陸續遷移到泰順這個群巒起伏、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而最有可能是,在東漢末年,魏伯陽遷至浙江省的泰順縣居住。

考古人員介紹,考慮到豐惠鎮的金罍觀以作為魏氏故居。其豐惠鎮鳳鳴山景區已經申請為魏伯陽煉丹遺址,被列入紹興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于墓葬位于施工工地上,兩地相隔太遠,并不適合建址紀念,依照以前的慣例,一般都對墓葬進行回填或者重新搬遷。
隨行的文物旅游發展局的有關人員表示,這一次挖掘的墓葬無特殊價值,而墓中也無任何隨葬品,但對于考證浙江魏氏名人文化仍有一定的幫助。該墓葬已進行原址標記,也有可能整體搬遷,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籌備當中。
來源: 新浪新聞
免責聲明:轉發此文章,皆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