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虛擬制片到元宇宙,近期的社會熱詞全都致力于模糊現實與虛擬的界限;與之對應的,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用全實景拍攝了自己最新的電影《信條》,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人們正在經歷虛擬與現實互相滲透的時代,在這樣的大潮流下,一家名為“OopSense游戲映像”的沉浸式戲劇品牌出現在了上海的老外街之上。

“OopSense”是“游戲映像”創立的沉浸式新戲劇工作室,沉浸式新戲劇與虛擬制片的制作思路完全相反:虛擬制片希望通過最新的數字技術來最大限度地模擬現實;沉浸式新戲劇則是最小限度利用虛擬技術,在現實世界搭建一個真實的戲劇舞臺。
創立OopSense之初,核心團隊就確立了創作基調:基于現實來運用所有可能的創作手段去創作好的戲劇作品。
對他們來說,模糊邊界不能算好的未來戲劇。打破屏幕與現實的邊界來體驗和感知的互動式新戲劇,才是屬于未來的好戲劇。
一切為戲劇服務
燈光舞美成為了場景設計,演員成為了npc,群眾成為了玩家。所有這些稱謂的變化所依托的,是OopSense游戲映像對戲劇到新戲劇的理解和解構。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觀賞戲劇的視角,讓所有的來自聲光電與演員的表演能夠直觀地被感受到。
打造沉浸式場景是OopSense對互動式新戲劇娛樂性疆域的探索,并且已經在領域內做出了不小的成績。但是娛樂性并不是這家新戲劇廠牌唯一追求的可能性。
感官放大,本質上仍是戲劇。
對OopSense來說,娛樂性的嘗試是一種手段,真正的戲劇,應該有創新的題材。在核心成員的理解中,題材創新是一部戲劇的生命力。
就像他們為OopSense所做的設定一樣:
OopSense是位于速率指向維度的神秘組織,它能夠從不同的方向朝四維時空滲透,通過不同方向的時間介入當前的空間漣漪,尋找異于常態的事件與過程。
玩家通過OopSense在不同的時空感知這些異常的空間事件,體會其中的情緒與感情,然后將它們具現化為漫畫,進行存檔。
創新之外,OopSense則堅守著戲劇創作的靈魂:嚴肅性。事實上,這也是OopSense做這樣一件事最核心的推動力。
像他們的第一部沉浸式新戲劇作品——《日食》

?
從新的視角看二戰時的日本
《日食》取材自一段特殊的歷史背景。
1945年,美軍和日軍在沖繩附近的登陸反登陸戰役打響。
美軍在這場登陸戰中遭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反撲。8萬美軍的陣亡數字讓美國看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最終使美國決定對日本本土執行核打擊。
這是日本軍國主義面對世界最后的瘋狂,瘋狂過后,美軍將軍事基地蓋在了沖繩島之上。日本戰敗,大量日本戰俘被遣返回日本。
瘋狂過后,等待他們的是未知的生活。
《日食》讓玩家以特派員的視角,潛入位于沖繩的一家祖產居酒屋,調查困擾男主人公的超自然現象的產生根源。
經過調查,特派員發現居酒屋的異象,與男主人公過往的軍旅生涯有著密切的聯系。
通過細致的實景打造,一所歷經創傷的破敗日式居酒屋將為進入場景的玩家帶來“身處1945年的沖繩”的時代錯位感。通過演員的專業演繹,使玩家對當年瘋狂過后,無所適從,終日活在悔恨陰影中的日本國民有了直觀的感受。
是戲劇,也是新戲劇
這是根植現實,立足線下的舞臺工作者為他們的工作定下的基調。在虛擬與現實逐漸模糊的當下,OopSense希望借助自己的力量,盡力解決每一個無法妥善處理虛擬與現實關系的現代人的“虛擬焦慮”。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重回現實,體會線下互動的快樂,與有思想的戲劇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