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才是真的生命
——從電影《梅艷芳》看一個人的破繭能力
在看《梅艷芳》這部電影之前,我對梅艷芳這個人的印象,只有“我有花一朵,種在我心中...女人如花花似夢”。我不知道《胭脂扣》,也沒聽說過百變女王,沒聽說過她和張國榮的友誼,也不知道他們都離世于2003年,也不知道她是“香港的女兒”。
我是一個太極人,習慣著用太極的思想去看待和解讀這個世間的人和事兒。電影中的真身和演員的交替出現讓我覺得很真實,覺得我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一部紀錄片。我看到了正氣,看到了柔中之剛,看到了蛻變,看到了很多的陰陽。
從影院里出來,走在大街上,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又好像很平靜,她的生命短暫,我感到有些遺憾,可我又覺的無憾。
如果說梅艷芳的前半生活的是被命運安排好的,用自己的天賦和拼搏活出自己的綻放,活出了一個見自己,見天地的狀態的話,那么她的后半生活的就是一個自己做主,為眾生的過程。
我在講太極的時候,經常這樣說,人在四十歲左右的時候,如果有離過一次婚,住過一次院,破過一次產等等類似的經歷的話,那么你一定要注意覺察,這可能是生命給你的一次最好的蛻變機會,你要抓住時機破繭成蝶。這個過程,你開始向內看,去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你從此有可能由自己做主去走過生命的每一步。這恰恰是我們練太極的最終的目的:換自己,換到那個有著自己真正能量狀態的自己。
梅艷芳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在她在泰國避難生活的那個階段,當她哭過,痛過,完全放下原來的自己后,在小女孩兒的歌聲中落下了柔軟的眼淚,她透了,通了,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這一次,是她親自選擇新生命的開始,在被采訪時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她的變化。
破繭成蝶,一定要經歷過生死般的痛,要丟得掉,扔得了,放得下,要見的過眼淚,看的過柔軟,受的過孤獨,耐的了寂寞。
電影中,還有一處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姐妹花,從小一起唱歌,得的是一樣的病,一個嫁為人婦,生子,過普通人的生活。一個活出自己的精彩,把自己嫁給舞臺,讓自己的生命在絢麗中落幕。到底哪種活法更值得。有的時候,看似是自己的選擇,有的時候其實真的又沒得選。她們倆的人生,就像是一對太極,有陰有陽,有對照,有自己的規律,有自己的軌跡,沒有好壞,對錯。
這個世間,她們來過,愛過,活過。。。
——太極的眼睛看電影《梅艷芳》
靜心太極創始人賈靜
作者:賈靜,靜心太極創始人,線上陪伴站樁引領品牌站樁部落發起人。國際太極傳播大使,央視紀錄片《中國品牌故事》對話嘉賓。
一個以宣傳太極文化為自己的使命的人,立志將中國太極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