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家趙合榮獲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認證玉雕大師、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中國工商聯新聞通訊社高級記者:那桂付、吳怡欣、李曉丹

巍峨的伏牛山位于中國河南省西南部,東西綿延八百余里,屬秦嶺山脈東段支脈。伏牛山脈是秦嶺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條重要山脈,西北— 東南走向,長200余公里,寬約40~70公里,形如臥牛,故稱伏牛山,它構成了黃河、淮河和長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嶺。伏牛山脈北面與熊耳山脈和外方山脈交匯,其間無明顯界限;南面在南陽盆地邊緣。山地向東延伸到南陽方城東北突然中斷,形成著名的“方城缺口”,缺口長約30公里,寬約8~15公里,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山間堆積平原地帶,缺口東南又是地勢起伏的低山丘陵。“方城缺口”是溝通華北平原和南陽盆地、江漢平原的天然交通要道。

伏牛山脈是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帶,長江、黃河、淮河的分水嶺。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也是河南省境內平均海拔最高、人類活動相對稀少、自然生態保存完好的山脈。這里是北亞熱帶山地生態環境的標志地,南水北調的源頭,中生代白堊紀恐龍的故鄉。這里峰巒疊嶂、林海蒼蒼、流泉飛瀑、鳥語花香,大氣磅礴與自然幽婉交融,渾厚粗獷與清秀玲瓏并茂,是河南省生態旅游資源十分獨特的區域之一。也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伏牛山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成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在伏牛山脈的一個比較小的支脈曾經在7000年前發現了一個叫“獨山”的地方,據歷史不完全考證,獨山盛產的獨山玉,曾經是歷代帝王將相佩戴的寶物,是身份的象征。

《獨山玉文明之光》曾經對獨山玉與黃山遺址做出了精辟的論證,黃山遺址也是中原玉雕文化的發源地。在2018年考古中發現,黃山遺址與獨玉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個玉文化的發展整體。同時也是中原玉雕文化傳承下來的一個歷史證明。從而也奠定了南陽玉文化傳承下來的根基。歷屆南陽玉雕節,也都會產生一大批玉雕新人、玉雕新秀、玉雕新銳。趙合可以說是玉雕新銳里杰出的代表人物。

趙合,1989年出生于河南鎮平,至小就受河南玉雕文化的熏陶,十六歲開始拜師學藝,師從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范同生先生,在范同生大師的親自督導下,趙合不斷的突破自我,在學習人物雕刻技法的同時,不斷的改進人物設計及雕刻技巧,將古今的玉雕技法掌握的淋漓盡致,尤其對古今各種人物造像雕刻的理解有著獨特的雕刻技巧。

為了培養玉雕新秀,在范同生老師及其他大師的推薦下,前往天津美術學院進修,進行系統的人物造像理論及玉雕繪畫學習。在天津美院學習期間,受范同生老師的影響,主打人物的雕刻與設計,多以傳統佛家造像為主。設計制作了很多關于人物的玉雕作品,受得了天津美院老師的認可。特別是趙合獨立創作的“菩提系列”“彌勒尊佛系列”深受玉雕界好評。

其代表作品《天冠彌勒》獲得2016年天工獎優秀作品獎,《自在觀音菩薩》,《持蓮觀音菩薩》獲得2017年神工獎金獎和銀獎,《大肚彌勒》榮獲2018年神工獎金獎,陸子岡杯銀獎、《寶相莊嚴之普賢菩薩》、《出世彌勒》榮獲2019年金獎和銀獎。2020年榮獲第六屆中國金雕杯玉雕作品大賽特別金獎,2021年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家暨中國最具影響力玉雕大賽稱號。

面對多年來取得的優異成績,趙合對記者表示:
在將來的玉雕創作中,我將一如既往的本著,積極進取、精益求精創作精神,力爭創作出更好的、更多的玉雕藝術品。在創作技法上,力圖技藝與勤奮為伍,創新與學習作伴,本著求實、求進、求精的原則。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玉雕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北派”玉雕的“雅”, “海派”玉雕的“精”,“揚派”玉雕的“巧” ,“南派”玉雕的“妙”,取眾家之所長,不斷學習前輩精妙技法,融會貫通,開闊創新,獨具旗幟的、大膽的創作自己獨立的作品。

雖然趙合在2015年就創立自己的品牌工作室《合玉軒》,成為合玉軒玉雕工作室的掌門人、總設計師。但是仍然感覺自己在玉雕藝術領域還只是一個起步階段,他說:玉雕藝術品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藝術品創作過程,想要創作出至臻上品的玉雕藝術品是來之不易的。在《合玉軒》品牌的維護過程中, 我必須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提高自身技藝,我將勤加思索,畫法在 “舊” 與 “新”中尋求突破;技法在“簡”與“繁”里尋找平衡;想法在“藝”與“技”中得到創新。
在趙合經過不斷的努力下,2018年被授予蘇州市玉雕大師稱號,2020年被授予河南省玉石雕刻藝術大師稱號,2021年玉華獎銀銅獎,上海神工獎金獎,現任鎮平寶玉石協會石佛寺分會副會長
為了表彰玉雕藝術家趙合在玉雕界的突出貢獻,2021年9月21日,經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研究決定,授予趙合為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理事會員、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認證玉雕大師、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