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億年前,剛剛誕生的地球上沒有任何氧氣和有機物,呈現出一片荒涼死寂的景象。大約10億年過后,一種微小生物借助太陽的光量子照射,利用光合色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大量氧氣,從此有了各種生命的繁衍和進化,為地球帶來了勃勃生機,這便是藻類生物為地球做出的偉大貢獻。
幾十億年來,藻類不但默默無聞地改善著地球生態環境,也為各種生物提供了基礎營養。在我國古代,人們就將紫菜、昆布(海帶)等肉眼能看見的藻類作為食物和藥材,在多個名著典籍中頗多記載。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齊民要術》中就已提到“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制成的菜肴紫菜”;在唐代孟詵的《食療本草》中,則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則紫色”的記載。
到了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態和采集方法,還指出紫菜主治“熱氣煩塞咽喉”,“凡癭結積塊之疾,宜常食紫菜”, 認為有利用紫菜來治療甲狀腺腫大、頸淋巴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等病癥。此外,《本草綱目》對海帶也有“治水病癭瘤,功同海藻”的有關記載。
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對藻類的深入了解,除了常被作為食材的紫菜、海帶等大型藻類,人們還發現了諸如螺旋藻、紅球藻等微藻的獨特價值。其中螺旋藻因為營養物質豐富均衡,是目前研究最為深入、應用最為廣泛的經濟微藻。
據了解,螺旋藻的蛋白質含量占干重的60%-70%,其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比例構成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推薦標準十分接近。同時螺旋藻的維生素、多糖、不飽和脂肪及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十分豐富,而且大部分營養物質在螺旋藻的組織內部與蛋白質等有機結合,人體的消化吸收率高達95%,堪稱自然饋贈的營養寶庫。
螺旋藻的豐富營養價值和獨特功效一直以來都被國內外學界和產業界深入探索。在我國,自我國科研工作者在云南程海湖發現天然螺旋藻資源,得到了原國家科委的高度重視,并將其列入“七五”“八五”“星火計劃”等科技攻關項目,推動組建螺旋藻產業龍頭企業綠A公司,就此拉開了我國螺旋藻產業化序幕。
依托產業先發優勢和程海湖天然資源,綠A公司推出的拳頭產品“綠A天然螺旋藻精片”早在1998年就由衛生部頒發了“保健食品批準證書”,一次性批準了免疫調節、耐缺氧、抗疲勞等多種保健功能,并且得到了消費者的長期認可,二十余年在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同時,綠A產品也相繼出口德國、美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成為我國健康產品的一面旗幟。
藻類的價值遠不止于此,人類對藻類的開發也從未停止。未來,綠A將進一步加大微藻營養食品的開發力度、拓寬微藻產品開發及應用,集聚社會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做大產業規模,以科技領先繼續擴大螺旋藻產業在醫藥領域和健康食品的應用,同時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