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點浙江訊(楊光明 胡宏偉 黃麗)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梓桐鎮擁有無與倫比的文化底蘊,是中國第一個女皇帝——陳碩真的故里,也是明朝工部尚書胡拱辰的故里,更有唐朝父子兩詩人、宋代一門雙進士等文化閃光點;梓桐還擁有特色鮮明的文化傳承,讀書為榮、“握管”為樂,已成為當代梓桐人的文化基因,更產生一大批現代農民書畫家,是淳安縣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深綠發展戰略的典型案例,也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文化強鎮、綠色發展”的一顆燦爛明珠。
仲秋時節,這里荷花盛開,處處蕩漾著荷花仙子般的香氣,特種養殖的荷花清水甲魚在荷花池里游來游去,自由地生長與呼吸,綠水青山下養殖的梅花鹿的叫聲,暢響著人與自然和諧的新時代旋律,記者在當地政府副鎮長胡國峰的帶領下,暢游在極具文化底蘊的鄉村綠野叢中,感受著因新時代黨建而帶來的新變化。
• 特種養殖有創新
2020年4月,為拓寬梓桐鎮杏富村的致富路,杭州市科協派入該村第一書記余志金,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華、才智,在市科協的大力扶持下,杏富村先后集體流轉了14畝農地,開始嘗試種植睡蓮和蓮藕,在杭州市水產站陳凡副站長和湖州金龍水產養殖基地沈師傅的帶領下, 他們嘗試在藕田里混養甲魚,藕田里的地蟲、微生物和蓮藕的根須都是甲魚的食物,甲魚可以減少蓮藕病蟲害,促進蓮藕生長,形成一個共生系統。這種野生環境下生長六個月的甲魚,外殼光亮、肉質鮮美,品質明顯提高,市場價位也在每斤200元以上,一畝蓮藕加上甲魚的養殖,每畝經濟價值達到31000元左右。

辛勤鋪就成功路,掛職第一書記余志金不辭辛苦與該荷鱉養殖項目同甘苦、共扶導,共投放4-5年齡的雄性中華鱉900多只,實施藕鱉混養,為確保甲魚的品質,他們每畝藕田里投放300斤從千島湖打撈來的螺絲,作為甲魚基本餌料,并不間斷地投放豬的下腳料和雜魚,蓮藕的根須及荷花的蓮子也變成了甲魚的飼料,這樣的荷花清水鱉不吃抗生素、不吃激素、不吃商業飼料,成為當地特色養殖的一大品牌,遠銷全國各地,已成為當地餐飲行業的奢侈品。

青山行盡處,始覺白云深。浙江淳安縣梓桐鎮山體秀麗,物種多樣,森林茂密,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享有“書畫藝術小鎮”美譽。2021年7月份,梓桐鎮杏富村來了一群“稀客”,12頭梅花鹿第一次來到這里安家落戶。

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野生動物,一般在早晨和黃昏時候活動,生活的區域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梅花鹿喜歡獨來獨往,抗病能力強,主要食物以草本植物、樹葉、農作物秸稈為主。

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鹿茸有“補精髓、壯腎陽、健筋骨”之功,是中藥之王,補品中的上品。其他部分鹿尾、鹿筋、鹿鞭、鹿胎、鹿血、鹿皮、鹿肉都具有較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目前,以鹿產品為原料的各種滋補品、保健品越來越多,人們的需求量呈急劇上升趨勢。可以說,養鹿業是一項遠遠強于牛、羊、豬、禽等養殖業的長效、高效產業,一頭成年雄鹿預期毛收入約每年1.5萬元,市場潛力巨大。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唐朝詩人溫庭筠在《早秋山居》,描繪了一幅猿鹿山間跳躍的幽美景致。靈性的梅花鹿在文學作品里,也是寧靜、祥瑞的化身,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這與梓桐鎮打造文化藝術小鎮,成為旅游小鎮,書法名鎮奠定了藝術創作采風基地,這里荷花搖曳,荷葉飄香,鹿鳴原野,成為周邊市民、旅游者慕名的網紅打卡基地,他們打算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該梅花鹿養殖規模擴大到50頭以上,并致力把梅花鹿養殖場打造成一個動物觀賞、戶外寫生、婚紗攝影、親子互動和鹿園農家樂的文創基地,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帶領周邊老百姓奔向共同富裕。
• 書畫鋪就致富路
梓桐鎮是淳安縣唯一的市級“民間書畫之鄉”。近年來, 該鎮 立足獨特的書畫藝術稟賦, 在書畫產業基礎上延伸發展鄉村旅拍、汽車運動、雕塑藝術等現代文創藝術產業,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在此基礎上,通過藝術賦能鄉村振興,不斷加快農民“書畫村”建設,將書畫藝術轉換為農民致富增收新引擎,成功走出一條以點帶面、共同富裕的新路子。2021年1-8月份,全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31.5萬元,18個行政村的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750.48萬元,經營性收入達484.45萬元,9個行政村提前完成經營性收入30萬元的全年目標任務。

圍繞“一村一品,打造差異化書畫藝術村落”目標,他們編制農民“書畫村”發展規劃,結合美麗城鎮和精品村建設,已成功打造杜井村書畫展覽、黃村漢字水墨、西湖村峽灣旅拍、胡江村森林露營、梓溪村汽車運動加雕塑展示等一批特色村落。接續推進美麗城鎮建設、淳練線大中修、沿線風貌管控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并有計劃地激活閑置民居,投入260萬元,對杜井村沿溪文創街區及黃村新安怪街的夜景游線及公共空間完成配套建設,逐步形成農民書畫經濟與文化產業氛圍。
緊抓數字化改革機遇,進駐網絡直播平臺推廣書畫文創產品。一方面精心搭好直播平臺,投入30萬元打造杜井村和黃村村兩大“書畫村”直播基地,借助專業直播工作室高質量直播推廣書畫藝術小鎮文創及農副產品,實現全域助農帶貨;一方面用心培養直播團隊,以鎮年輕干部、大學生村干部、農民書畫家為骨干力量,以農民創作油畫、版畫、陶藝、竹藝等作品過程為直播亮點,重點打造本地書畫文創專業直播團隊。
自去年以來,不斷將梓桐特色土特產與書畫藝術產業進行創新融合,以農民書畫作品為主核,成功推出梓桐“詩畫小曲”酒、胡江梅干菜餅、“程記娘心”農家醬等一批文創周邊產品,帶動了各村農戶增收。通過不斷挖掘書畫藝術產業品牌內涵,持續增強“古韻梓桐 書畫小鎮”知名度。截止目前,央視新聞、人民網、浙江新聞等多家國內主流媒體均對梓桐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模式進行了專門報道。
他們充分利用中國美院、寧波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簽約藝術家團隊資源,開辦“新農民培育營”。按照各個農民“書畫村”藝術培訓定位以及基礎設施的不同,分別加強杜井村油畫培訓、黃村陶藝培訓、西湖村版畫培訓、胡江村非遺手工藝培訓等農民技藝培養。近年來,已累計開班220余次,培養成熟“農藝人”350余人,農民畫作品供銷兩旺,成功實現藝術變現,帶動農民增收。

該鎮充分發揮梓桐本地優秀農民書畫家引領帶動作用,以胡新華、孫永猛、胡錦帆等本地農民畫師為先鋒代表,創作各具特色的文創周邊產品,擴大梓桐農民畫師知名度。以梓桐黃村“書畫村”內德隱陶局與農民畫師聯名制備的陶藝作品為例,利用梓桐原礦釉、鐵胎陶土作為燒制基材,用柴燒釉下五彩工藝,繪以梓桐山水、花鳥魚蟲等精美圖案且富有農民生活氣息的手繪杯能夠在第三方線上銷售平臺上,以50—600元不等的價格銷往上海、杭州、天津等地。今年以來,農民畫家手繪杯銷售額已達30余萬元,農民畫家整體收益超16萬元。
積極對接高校、畫院和各級智庫機構,為梓桐農民“書畫村”建設獻計獻策。2021年7月,“我們的日子”——首期全國農民綜合材料藝術創作培訓班在淳安縣梓桐鎮正式開班,來自山東、江西等8個省份的30余名農民藝術家開始了為期3天的綜合材料藝術培訓交流。與此同時,杭州市中職工美專業教師寫生技能及鄉村文創培訓班也選擇在梓桐開班,近40位工藝美術專業教師圍繞“湖山拾遺”“人物寫生”“鄉村振興”“非遺體驗”等主題與本地農民畫家展開了書畫綜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深入交流。

4月17日上午,綠水青山書法藝術展暨梓桐農民書畫村創建啟動儀式在梓桐藝術館盛大開幕。本次畫展共展出源于中國美院以及本土藝術家70余件書法作品,深情謳歌了近年來我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建設“美麗浙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活動現場大學生和當地農民藝術家組合而成的寫生營、國畫營、油畫營、陶藝營、直播營,遍布梓桐各個藝術角落開展文化創作活動,為后續系列書畫展覽吹響了新一年“起跑哨”,進一步打響了梓桐藝術館的業界品牌。
持續開展創建活動,杜井村榮獲省委政府頒發省級文化示范村;梓桐藝術館榮獲浙江美術館授予的流動美術館合作單位;西湖村3A級景區村創建資料和梓桐鎮3A級景區鎮均已創建成功。與19所高校以及3所專業畫院簽約固定寫生基地,今年上半年以來,已成功舉辦“千名大學生進梓桐”寫生和3期漢字水墨人才培養研學班,累計接待寫生、研學團隊1萬余人次,形成2條新型精品旅游線路。大力開發農業觀光園、民俗體驗、書畫項目體驗等旅游項目,舉辦胡江村燈馬會、結蒙村親子游、盧家村老建筑攝影等活動,切實提升游客體驗度。

聯合中國美術學院、中華詩詞楹聯學會、北大培文漢字藝術研究中心等各大院校及藝術機構,籌備開展中國漢字及相關藝術文創大賽,將大師優秀作品轉化為文創產品,培育梓桐本土農民書畫藝術產業形成文創新勢力;以天津師范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在梓桐農民“書畫村”開展的相關橫向課題研究為基礎,系統打造視覺文創品牌,對梓桐文創標識進行統一設計和規劃,推動書畫藝術小鎮視覺識別系統高品質輸出,并與現有農特產品相結合,創新融合文創產品輸出力度與梓桐品牌輸出體系。成為當地農民通過藝術渠道走向致富路的經典做法。
• 德隱陶局開圣花
德隱陶局位于藝術梓桐漢字水墨黃村的入村口,占地2000余平方米,是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產業研究中心、寧波大學中國當代鄉建與國際藝術設計交流中心、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聯合創辦的以陶藝、瓷繪、雕塑等藝術研發、生產、體驗的基地。

陶局分為陶泥體驗、陶繪體驗、文創DIY、民匠學堂、陶瓷器研發實驗室等幾大版塊。特聘了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高校教授以及陶瓷非遺傳承人為現場指導老師。
2020年9月,德隱陶局基地舉辦了產、學、研活動。“這個是我們的素胚,大家可以用特殊的顏料在這個上面畫上喜歡的東西,創造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陶瓷作品。”梓桐鎮新建的德降陶局里熱鬧非凡,第—批特殊的體驗者——梓桐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正在這里學習陶藝制作工藝,體會藝術創作的樂趣。

調色、勾勒、填色、上釉 在陶藝老師的指導下,大家全神貫注,埋頭于自己手中的作品。有的人喜愛花中君子,描上了蘭花和梅花,有的人偏愛地方風景,畫上了當地有名的老橋和古樹。
“以前只在網上看到過陶藝制作,一直想試試看。現在正好學校組織了這個體驗活動,我們第一時間就報名過來學習啦。“說起這次陶藝制作活動,年輕教師們一個個興奮不已。

“梓桐鎮是書畫特色小鎮,作為梓桐幼兒園的教師,我們也要多多學習,陶冶情操。這樣不僅自己的藝術氣息得到提升,對孩子們未來的教育也會有更多的助益。“梓桐鎮中心幼兒園園長王小娟如是說。
德隱陶局負責人許忠文介紹到:“我們的陶局分陶泥體驗、陶繪體體驗、文創DIY、民匠學堂、陶瓷器研發實驗室等幾大版塊,特聘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搞笑的教授,為體驗者提供現場指導。
打造美麗城鎮,打造美好教育。近年來,梓桐鎮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并結合書畫特色,打造了書畫館、陶藝館等—批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美麗節點,使得小鎮的藝術氛圍進一步濃厚,藝術成旱也惠及更多群眾。下一步梓桐鎮將借美麗的城鎮建設東風,全力做好“藝術+教育”文章,豐富教育內涵,為美麗城鎮建設增色添彩。

2021年7月,梓桐鎮千島湖新農民培育營“民匠學堂”正式開班。報名參加體驗的家庭還可以在此次體驗開始之前參觀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感受梓桐藝術文化氛圍,與梓桐鎮農民畫家一對一交流畫陶經驗。
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踐行勞動教育,弘揚工匠精神,獻禮建黨百年。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千島湖國際酒店管理學院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講話,百余名師生于近日赴書畫之鄉梓桐鎮陶隱徳局開展活動,樂趣無窮,收獲滿滿。本次活動有幸與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運營總監許忠文合作,以陶藝制作的方式為建黨百年獻禮。
梓桐鎮的文化藝術產業之路越走越寬,從最開始農民自發的書畫交流活動,到建成了寫生基地、大培訓產業基地、德隱陶局、攝影基地、汽車公園、露營基地、國際藝術家駐留中心,更有相繼入駐的品牌民宿、連鎖商超,形成了梓桐的藝術文化產業的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得到了省市級有關部門的認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與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千島湖國際酒店管理學院開展勞動教育培訓活動,從了解陶藝制作歷史與工藝開始,通過分工、合作,設計、生產,進行了陶泥體驗、陶繪體驗、文創DIY、陶器制作、采土施釉等工序。在陶局中同學們全神貫注,圍繞著"獻禮建黨百年"的主題埋頭于自己手中的作品,一筆一劃地在陶器上作畫,化身成一個個小小工匠,在動手實踐中感悟中國傳統陶藝中的工匠精神。
梓桐藝術基地的勞動教育課堂,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藝文化,提升了個人藝術品質,更使工匠精神在每個人的心中熠熠生輝。同時,所有作品都是同學們對偉大祖國、偉大中國共產黨的禮贊,更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據悉,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千島湖國際酒店管理學院后續也將與梓桐鎮及梓桐藝術基地建立良好的校地合作,共同為學生成長成才、祖國美好發展貢獻。

千島湖·梓桐藝術基地自2019年5月份啟動 以來,藝術基地組織和承辦了三次國家藝術基 金項目的寫生和展覽活動,接待了30余所高校的校長、專業骨干等教授、藝術家的寫生采風活動。基地自啟用以來,組織了4次高級研修活動,每年組織和接待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印度、法國、美國等萬余名藝術家參與研修,他們對基地的環 境和美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該基地《中小學漢字水墨》課程自2019年8月在淳安梓桐鎮落地以來,分別完成了130余名中小學在職教師的繼續再教育;完成淳安縣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正式啟動儀式等重要活動。截止至2020年12月,完成《漢字水墨》研學課程的淳安縣的中小學生有7000余人次。2021年僅4月份完成了3030人次的職業技能藝術培訓課程;慕課課程《漢字藝術》線上課程5000余名在校大學的培訓和學分教育。
藝術圣花結碩果,據不完全統計,由梓桐藝術基地、德隱陶局組建的民間藝術工匠的文創項目銷售11萬元左右,富裕了一方百姓,產生了大批的陶瓷非遺傳承人,農民通過梓桐藝術基地、德隱陶局等平臺,進行手繪文創、參與研學教學、參與文創指導等方式獲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我們祝愿江南書畫名鎮梓桐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