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作為煮水沖茶的實用之物已進入文人雅賞、世人珍藏的藝術殿堂,并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對于壺藝之道,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寅健頗有心得。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寅健
宜興陶藝世家 傳承紫砂文化
周寅健,1962生于宜興陶藝世家周文王后代,博士學位,為中國理學大師開山鼻祖陰陽太極理論創始人周敦頤(1017—1075)第三十五世孫。1980年開始從事紫砂創作,曾師從顧景舟大師,在40余年的制壺生涯中刻苦鉆研、大膽創新、思路廣泛,形成了個人獨特的風格。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工藝美術大師應該是憨厚而質樸的,當見到周寅健時,他比想象中的工藝美術大師多了一份超凡脫俗。他簡直就是一位得道之士,一位將太極萬象融入紫砂壺中的工藝高人。周寅健與妻子沈彩娟數年來對紫砂壺的制作工藝精益求精,沈彩娟是國家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紫砂藝術委員會會員,隨丈夫從事紫砂創作30余年,基本功扎實、手工精細。其作品雅致古樸、端莊秀麗,深受廣大壺迷和藏家的喜愛及好評,曾多次在全國展評中獲獎;女兒周懋1989年出生于江南古鎮——陶都,從小跟隨父母學習紫砂壺的制作,拜姑媽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周菊芳為師,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碩士學位,中國助理工藝美術師。在紫砂這塊沃土上他們用自己的身心及全部精力詮釋著對紫砂藝術的傳承。

周寅健與妻子沈彩娟
每當與周寅健大師談起紫砂壺和紫砂文化,他就會興致勃勃、滔滔不絕。從紫砂壺的歷史淵源、地質礦藏,再講到紫砂壺的選礦用料及制作工藝,如數家珍,妙語連珠,專注與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引人入勝。“紫砂礦泥與普洱茶一樣,放置時間越長越好。傳統老藝人特別是紫砂世家都會存有很多老泥,就和普洱茶‘爺爺做孫子賣’一樣,壺藝師一面用著以前甚至是前輩留下的老泥,一面不斷進山挑選礦泥,然后按年代藏于家中,留待若干年甚至數十年以后使用。制作前,經過泥料粉碎、篩選除雜、配級、煉制、陳腐等加工過程,根據紫砂泥色的千變萬化,通過對原色泥原配和互配造型創作后,完全用純手工制成一件件上好的紫砂陶藝品。這樣的紫砂壺泡茶后余香綿綿,數日不絕。同時,由于紫砂壺透氣性好,在沖泡不同茶葉時會呈現不同的香氣。”周寅健坦言說。
人間珠寶何足取 宜興紫砂最珍貴
在談到紫砂壺和紫砂文化的傳承及創新方面,周寅健有其獨到的見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紫砂文化也要善于從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寶藏中汲收營養。《易經》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之作,她凝聚著遠古先哲的偉大智慧,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理應從中認真學習和借鑒。眾所周知,紫砂壺的原材料取之于江蘇宜興丘陵山間的天然礦藏,可以不添加任何其它材料而單獨成器,具備純粹的品質和良好的可塑性。其獨特的分子排列結構,在成器后表現為一種特殊的顆粒起伏而又細膩平滑的肌理,質樸而無土氣,光澤內斂,毫無浮艷,在視覺上便給人天然的親近感。由于紫砂所具有的雙層氣孔特質,利于發揮茶性,以紫砂壺泡茶使人在味覺上的享受更勝一籌。在觸覺方面,紫砂觸手溫潤,無玉瓷之冰冷,無金屬之堅硬,故而人們尤其喜愛把玩。
據悉,目前世界其他地區尚未發現相同性質的陶土礦藏,紫砂的誕生可謂承天地之精華,得山川之靈秀。紫砂泥有“五色土”之稱,顏色分類繁多,現代大致分為紅泥、紫泥、綠泥三大類,紅泥艷而不俗,紫泥深沉內斂,綠泥古雅有致。不同的砂泥調和配比,又可產生新的顏色和質感,由于本質天然,配泥調砂后的色彩不顯駁雜混亂,頗有君子和而不同的氣質。按《易經》的學說“水火既濟而土合”,紫砂陶是易經中五行相諧的產物,人力與天工的結合。經過窯燒,泥料的顏色和性狀會發生微妙變化,且同一泥料在不同溫度氣候條件下呈色又不相同,奇妙無限。現代許多陶藝家恢復古老的柴窯工藝,其目的便是在溫度難以精確掌控的情況下,期待造化之神功。人對泥土的感情十分深厚,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有神靈以土造人的傳說,我國有女媧摶土造人的古老神話。人類的生存和繁衍都離不開泥土,舊時背井離鄉之人常揣一把鄉土在身以慰思念,到了外地如果發生水土不服,會以水調一點鄉土喝下,據說可以治病。港臺地區的同胞以及海外華人鐘愛紫砂壺,鄉土之情也是其中之意。古人飲茶可發思古之幽情,究天人之際會;今人飲茶更多了一份對大自然的無限眷戀。
在新時代日新月異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城鎮化建設飛速推進,自然村落已逐漸消失,人們生活于水泥森林之中,與泥土日遠,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飲茶成為一種休閑放松、緩解壓力的有效方式。飲茶時持紫砂在手,茶為木之英,壺乃土之精,人與自然便悄然融合。壺的妙處不僅在用,還在于養,養壺是一件讓人入迷之事,紫砂壺久經茶水滋潤,再加主人精心呵護,會日益溫潤。人養壺,壺亦養人,人壺相融、神形兼備,大自然之靈氣即悠然而生,物質與精神相互滲透、虛實相生,就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周寅健制作紫砂壺展示
深諳茶道之術 傾力發展紫砂事業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閑暇之余開始追求精神層次的休閑生活,而品茗之道就是很好的選擇。由此而來,閑時品茗修行之人日增,但不管如何深諳茶道之術,若無稱心如意之茶具,一切枉然。即使是絕好的茶,也是暴殄天物而矣。如今的紫砂藝術經過幾十代紫砂藝人的奉獻,也已趨于成熟,無論是在造型裝飾,還是工藝技術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系列性的理論與規范。周寅健介紹,他每制作一把壺,向來一絲不茍,從不馬虎。從泥料采選、制泥,到制作壺體、成型、刻字、做畫,再到入爐煅燒,每一個步驟、每一道工序都會嚴格認真地去完成。他所制之壺,最后出爐檢驗時,產品品質要求百分之百完美無缺方可入庫。即使在旁人看來非常好的產品,只要有一絲瑕疵,他都會果斷地把它砸毀,絕不讓它流入市場。這就是周寅健大師的制壺之道,為人之道,盡力做好每一個細節,每一把壺,他都會配一個自己親筆簽名的證書。
周寅健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際特級藝術大師、中國紫砂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紫砂文化研究院副部長、中華名人,擔任決策中國專家智庫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國際鈴戈藝術基金會顧問、實力派紫砂藝術大師、江蘇宜興紫砂行業協會主席、中國茶文化研究會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陜西省書畫研究院理事、中國黃龍山紫砂研究會會長、中國紫砂民間藝術大師、中國紫砂研究會高級研究員、中國壺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諸葛亮文化研究院專家、曾仕強文化研究院專家等職務。
周寅健的作品工藝精良、造型古樸大方、裝飾精制、神韻兼備,上世紀八、九十年,紫砂作品就開始被境內外博物館收藏;2000年,紫砂壺《三足古韻》被無錫博物館永久收藏;2002年,作品《扁鐘壺》獲蘇州首屆茶博會金獎,作品《仿古如意》獲第四屆大師精品展銅獎;2008年,《如意壺》獲中國(廣西)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
11年,第四屆中國武漢茶業博覽會《井欄壺》榮獲特別金獎;2012年12月25日,《高瞻遠矚》獲國務院太公杯創意設計金獎,《中國夢》壺榮獲國際茶業文化發展金獎,《中國心》壺榮獲習主席媽媽題詞;2013年12月,紫砂作品《好運道》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中榮獲“巧奪天工·金馬獎”金獎;2014年12月,南方文化交易所拍賣周寅健純手工天青砂九龍壺一把(由葉選寧將軍題詞)成交價600萬元(臺灣大收藏家購買);2015年9月,紫砂作品《山水石瓢》被香港東方藝術博物館作為二級藏品收藏。
宜興慈善會和眾多相關基金會,多次收到周寅健捐獻的紫砂壺和捐款,動輒上萬元。他也為多座寺廟,無償捐獻過價值不菲的紫砂壺作品。特別是隨著收藏愛好者隊伍的日益龐大,收藏紫砂壺也漸漸成為理財的熱門選項。近年來,精品紫砂壺再度成為各路藏家追捧的對象。一把好壺一旦被買家收走,就很難再回流到市場上。紫砂壺的收藏跟古玩相同,又好又少的東西才有收藏價值。大師制作的紫砂壺市場認可度高,尤其是個中精品,因存量有限,未來的升值空間較大。
周寅健經常作為特邀貴賓受邀出席國內外各大相關組織機構舉辦的周易論壇、奇門遁甲論壇、陰陽八卦論壇、國學文化論壇、茶文化論壇、壺文化論壇等活動。他心懷天下、樂善好施,經常參加各種公益慈善捐助活動,他慷慨解囊、達濟蒼生,為慈善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熱情好客、廣交名流、德高望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為弘揚傳播。愛國敬業,是周寅健多年來一直不變的追求,他為中國領導人制作過不少偉人壺,因此又被大家稱為“紅色紫砂大師”,聲名遠揚,為中國紫砂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