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成就上,于健兄是個多面手,有云:“技道雙修”,他是多修。他的涉獵面是發散式的,佛法,書法,繪畫,篆刻,畫理等等。此時,他盡其所能地多位多維生發,這耗去了他的很多精力和體力,他象海綿一樣汲取著他當下所需和未來所需的知識儲備,他源源不斷的大能量來自不斷地“修行”。與于先生交流是舒暢的事,他謙恭的狀態和舒緩的語氣讓對方使然。你會在自覺的狀態下隨他的脈跡與他共享他的世界的美好和愜意。
于先生的畫是在這種自由,祥和的意境里完成的。當然,境界是高潔,清透的。線條極為放松,在不經意間書寫出自然景物的狀態與蒼茫;用墨極為隨性,在不經意間潑出了厚重與華滋。其實,這些“不經意”是他內心深處自我物象的真實“物化”。表現在畫面上就是如此的自然華美。作為青年畫家的于先生已經成績斐然。 相信于健兄在未來的藝術大道上會越走越寬。乙未年冬李水泳于麗澤堂。(作者系濟南大學美術系主任)。
載道呈美
霖涵
今于健兄長有書畫印集出版,余遍覽之,欽嘆之心油然而生,所嘆之一,其以而立之年能集書畫印于一身,所嘆之二,其胸中有天地之大美,能代天地言之。大美者為何?大美者,以朦朧隱約之中可直指人心,大美者,目觀之而不可得,心遇,神感,意會,稍有暗合,情滿山海,大美者,即在其書畫印之中。
先觀其印,印本堅硬之物,其表現卻能剛中含柔,有無限之意?;蜿柣蜿?,朱白交雜?;蚍秸袁F拙樸雄健之力,或圓朗以含清新典雅之姿,方則可見和諧,圓則突顯對比。其刀法亦勁健沉穩,樸質爛漫,蒼茫醇厚,運用之自由,猶周公之無所憑依,無欲無知而渾然一體,亦可感孟軻浩然之氣,天地在我胸中,任爾東南西北,馳騁往來。一印之中能體世間之變化,感萬物之靈動。
次賞其書,作為抽象藝術的中國書法,如何言談欣賞?全在于以其形體而感其內蘊。內蘊有何?有作者之心胸,如海納百川之胸襟氣度,有經營之深境,猶幽深茂密之山林泉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于健兄之字,猶木訥之人,訥于言而敏于行,含篆刻之稚拙,高古而自然質樸,猶彬彬之君子,申申如也,妖妖如也,沉雄穩健而內含勁秀,猶狂放之士夫,君子有酒,旨且多,子但取來,與我同醉,酣暢淋漓,無所拘束。其人其字,溢滿真情實感,心亦隨之波轉而流動。
書印與畫本就相通,于健兄的可貴之處正在于將其印其書中稚拙而多變的用筆結合于山水之中,此乃文人士夫最終之追求。于是其山水之中能常涵高古氣韻。其筆墨無拘無束,橫涂豎抹,骨豐而墨潤,于黑白之中盡顯五色之燦爛。上有主峰,立于畫之巔境,旁有賓峰,頷首相迎,可知其山水雄偉之中亦有秀美含蓄。下有白水澗流,或穿行山間或暢流山下,人行其中,忽想桃源,或行或止,已忘移步。立于畫前,身在境中,有清涼之風拂于面上,有明凈之水濯我雙足,與高人隱士相坐對弈,樂在山水中。
天馬之際,大美可追,無垠之門,大道可至,于健兄之書畫印,自然而質樸,高古而清新,雄健之中含秀潤,灑脫之中有規整,可謂載道而呈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