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婷 林玉娜
據教育部統計高校校舍面積逐年增長,師生交通出行也面臨著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在校園交通中,構建了以APP與小程序為交互平臺,以共享單車、電動車為出行工具,與運營團隊一并構成校園智慧出行系統。近4年來,哈啰出行與國內近500所知名高校的合作服務學生超過1600萬。截至2021年3月哈啰出行在山東40多所高校展開運營,包括山東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服務大學師生超過200萬人。校園出行的時間和地點規律性強、交通工具使用時間較為集中,管理壓力大,校園交通“最后一公里”中蘊含著用戶數據精細化區分、產品易用性感知與技術優化管理等問題。
一、校園智慧出行的影響因素
為有效探究校園智慧出行系統的相關問題,面向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發放并回收415份問卷,圍繞共享單車感知有用性;哈啰出行APP及小程序易用性;共享單車、電動車易用性;使用財務風險、安全風險、以及隱私風險四個變量,21個指標進行測量。受訪者平均分布在三所院校中,本科生占據了受訪者主體(占比94.3%),多數受訪者每周使用共享單車4-10次(占比65.67%),每周使用10次以上的受訪者占比14.39%。
感知易用性對校園內智慧出行系統使用意愿呈現顯著正向影響,是促使大學生使用的首要因素。數據顯示,感知易用性與共享單車(及電動車)使用意愿相關性顯著(標準化系數為0.413,P<0.001),用戶對共享單車的感知易用性正向影響用戶使用意愿的研究假設成立。感知易用性主要包括智慧出行程序的易用性與出行工具的易用性兩個方面。出行程序的易用性是指智慧出行APP、小程序界面的清晰程度與易操作性、定位的準確性與功能服務的便捷性。受訪者普遍認為哈啰出行APP及小程序界面清晰,操作簡便,定位功能準確,工具的易用性是指共享單車、電動車本身的騎行舒適度和操作靈活度(例如車座高度和車身設計),取車、還車的方便性與租賃點的設置距離遠近以及車輛數量。智慧出行程序與智慧出行工具越操作簡便,貼近用戶行為習慣,就越提升用戶易用性感知。
另一方面,感知有用性與感知易用性也密切相關,感知有用性與感知易用性相關性顯著(標準化系數為0.629,P<0.001),用戶對共享單車的感知易用性正向影響感知有用性的研究假設成立。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戶在使用信息技術之后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的主觀感受。在共享單車的使用過程中,感受有用性則是用戶是否感受到共享單車(電動車)為出行節省了時間、節省了開支以及提供了方便等方面的體驗,是用戶使用共享單車(電動車)后所獲得的效益感知。由于校園交通高峰潮汐明顯,出行時間集中,共享單車(電動車)用于縮減出行時間,滿足大學生的通勤需要。故而易用性感知直接提升了學生用戶對智慧出行系統的使用意愿,是構建智慧出行系統的核心影響要素。
最后,用戶感知風險會拉低校園智慧出行系統使用意愿,用戶感知風險負向影響使用意愿顯著(標準化系數為0.663,P<0.001)研究假設成立。風險感知包含了財務風險、安全風險與隱私風險,這三個指標當中出行工具是否定期檢查與維護所帶來的安全風險超過了財務風險與隱私風險帶來負向影響。
二、出行習慣精細化分析,提升用戶有用性感知
校園智慧出行系統包含了智慧出行APP(小程序)、出行工具及運營管理系統。APP(小程序)收集并記錄用戶出行的基本特征、需求與使用路線等數據,記錄用戶出行工具使用感受,反饋使用中出現的系統故障、車輛故障、車輛使用障礙等,運營團隊根據上述數據確定單車(電動車)分布地點,設置藍牙道釘規范校園車使用,維護車輛,回應消費者反饋的各類問題,提升用戶有用性感知。
以問卷發放的三所高校為例,96.3%的校園用戶共享單車單次使用時長在15分鐘以內,其中每次使用0-5分鐘的用戶占比35.1%,5-10分鐘的用戶占比47.8%,10分鐘以上的用戶占比15.6%。62.5%的校園用戶出行集中在公共教學樓、宿舍、餐廳,26.9%的校園用戶出行集中在圖書館、實驗室、辦公樓;55.9%的受訪者用車目的是減少校園出行時間,提升效率。而影響校園用戶有用性感知因素研究中,29.9%的受訪者表示緊急時找不到車(包含因車輛擺放密集預約車不易尋找),22.9%的受訪者表示上下課高峰擁堵影響校園車有用性感知。顯然要解決上述問題,簡單地增大單車投放量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精細化分析用戶行為,精準計算共享單車停放地點,為同一時間出行的不同用戶提供更具個性化服務才能為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騎行使用體驗,提升用戶有用性感知。
三、優化功能與服務,提升用戶易用性感知
用戶易用性感知是促使大學生使用校園單車的主要影響因素。問卷數據顯示,選車時44.7%的受訪用戶首要關注取車的便利性,16.4%的受訪用戶首要關注車身的整潔程度。騎行時32.3%的用戶首要關注車輛本身,21.4%的用戶關注騎行省力度,而只有11.3%的用戶首要關注定價及優惠活動。可見,相對于經濟成本,校園用戶更關注易用性。數據同時顯示,受訪用戶對APP(小程序)使用的便利性感知要高于單車(電動車)使用便利性感知,而用戶對單車修理與調度的便利性感知則最低。
用戶易用性感知是來自整個校園智慧出行系統使用體驗。針對APP及小程序的易用性感知提升,強調交互界面簡易友好、定位功能及車身GPS設備優化,幫助用戶在短時間內找到距離最近的單車,同時在還車時對停車點定位精確,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成本。針對騎行中的易用性感知提升,應注重單車騎行舒適度,也曾出現過座椅高度調節困難、剎車裝置不靈敏、腳踏板松動或鏈條掉落等問題的改善會大幅提升用戶易用性感知。同時,運營團隊根據用戶反饋數據對校園內的共享單車進行檢查,對故障車進行及時維修或報廢替換,保證用戶在騎行時的舒適感和易操作感。
校園智慧出行系統的風險感知與易用性感知密切相關,APP及小程序越優化、提升安全性,就越能夠降低用戶資金流失與隱私泄露的風險;單車(電動車)維護與運營提升易用性感知,也就降低了安全風險。
高等院校校園作為相對封閉的社區,交通出行具有獨特性,智慧出行行業可以為高校通勤提供具有差異性的服務,滿足用戶出行需求。但如果缺乏管理也會引起校園交通混亂,在共享單車管理方面,哈啰校園車在技術上使用藍牙道釘確定單車(電動車)定點停放,并對超范圍停放的行為額外收費來規范共享單車(電動車)停車,也更加便利了單車調度、維修等運營行為。為避免共享單車給教學管理、校園交通帶來負面影響,學校也應與企業協同發展校園智慧出行系統,構建校園良性發展的交通環境。(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