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淮城街道閘口村退役軍人、黨總支書記魏繼國
楊文龍 王成琳 阮陽藩
昨天,他是強軍路上的追夢人;今天,他是鄉村振興的排頭兵。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勇于擔當,用行動詮釋了“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軍人風骨”。他,就是江蘇淮安淮城街道閘口村退役軍人、黨總支書記魏繼國。
魏繼國同志1986年10月入伍,1990年12月從部隊退役回鄉。先后在淮城鎮河北村、閘北村、勺湖社區、閘口村擔任過民兵營長、支委委員、黨總支副書記、書記等職務。改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忠誠。30年來,他在村居領導崗位上曾先后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信訪穩定先進個人”、“疫情防控先進個人”;2016年—2020年,連續五年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淮安區城市建設先進個人”。
抓班子、帶隊伍,為經濟振興打造引領力
2019年4月,魏繼國調任閘口村黨總支書記。該村是個“后進村”,突出問題是“兩委”班子不團結、內耗嚴重,導致村居工作不能正常開展。面對村里人心散、思想亂、環境差的后進面貌,魏繼國臨危受命,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年打基礎、二年謀發展、三年見成效”的發展規劃。繼而又從“抓班子”開始,從思想、紀律、作風整頓入手,對標找差抓落實,制定了村民議事、村務公開、財務管理等制度。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魏繼國注重把創新有為、勇于擔當的年輕黨員充實到兩委班子中來,有效破解了村干部選配難、能力素質不高、作用發揮不充分等軟弱渙散的現狀。
魏繼國來到閘口這三年,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在黨員干部中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先后組織村“兩委班子”及社區工作者走進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接受“恩來精神”熏陶;組織黨員干部代表前往欽工鎮“橫溝暴動”舊址,追憶緬懷橫溝暴動犧牲的革命先烈,學黨史、悟思想,接受“實境黨課”教育。作為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他率先垂范,連續三年沒有休假,全身心地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上來。2019年在全區“百面紅旗”評比中,閘口村上半年獲得了“文明紅旗”一面,下半年獲得了“文明紅旗”、“服務紅旗”各1面。說起眼前的變化,鄉親們都說:“閘口村能有今天這個變化多虧了魏書記,當過兵的人就是不一樣。”
抓環境、重治理,為村居振興打造靚麗力
魏繼國自擔任閘口村黨總支書記以來,帶動鄉親們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創新基層治理,改善民生環境,無不彰顯著攻堅克難的軍人本色。
結合村部整頓,改善辦公環境。他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對村部一樓服務大廳、黨群會議室、文化活動室、衛生間等場所進行合理布局,科學改造;黨群會議室配備了新的桌椅、投影儀等,更加方便村部各項活動的開展;又將二樓的“閘口紅舞臺”入口處由室內遷移到室外,采用堅固的鋼結構搭建了樓梯大通道,與一樓的服務大廳隔開,理順了上班人員雜、辦事亂哄哄的混合秩序。
結合文明創建,打造最美家園。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魏繼國以一個退役軍人的血性與擔當,組織和發動全村干部群眾突擊清理柴草堆、垃圾堆、糞堆,集中整治村莊內外、庭院內外、道路沿線、溝渠汪塘環境達90余次,清除衛生死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3萬余噸;清理“野廣告”9000多處。籌措8萬元資金對楊莊小區居民健身廣場進行了改造;籌措30萬元資金對商校路開發公司民住樓前后道路進行了重新鋪設;協調路燈公司為五化交倉庫沿途安裝了路燈,方便了群眾晚間出行。
結合城市建設,奮力攻堅克難。面對美麗鄉村拆違大考,魏繼國不惜入戶七八趟,把拆違與解決群眾難題同步抓,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在配合大拆違聯合工作組対沈坤路東側和櫻桃園路兩側違章建筑清理推進中,共清理面積150.2113畝,拆除違建面積4322平方,拆除圍擋面積41192平方;完成了黑臭水體希爾頓至關天培路、經十路到楊莊小區的租地附屬補償工作;化解了富士、韓橋等老舊小區改造中發生的一系列矛盾。他積極參與完成拆遷任務6個地塊,計173戶,按照街道黨工委“四包”(包簽約、包拆除、包完善協議,包穩定)工作要求率先完成任務。
抓舞臺、重傳統,為文化振興打造創新力
作為一名“兵書記”,魏繼國以軍人特有的遠見卓識,視文化為新農村建設的靈魂,用文化滋養農民的精神家園。
近兩年來,魏繼國籌措15萬元資金,加大對“閘口紅舞臺”內外部環境、軟硬件設備的改造升級力度。在社區街道前豎立起特別醒目的“閘口紅舞臺”地標式雕塑,在村委會院場內開辟了“閘口紅舞臺”畫廊,為“閘口紅舞臺”添置了部分演出道具和音響設備,制作了象征“閘口紅舞臺”的統一標識和服飾。
魏繼國特別注重對“閘口紅舞臺”演藝人員的教育和引導,鼓勵他們要傳播優秀鄉土文化,讓農民出彩。他自己更是親力親為,親自參加編導排演,親自登臺主持演唱會。
新年元旦到了,在他的組織下,社區開展了“拔河、三人四足走、袋鼠跳、托乒乓球賽跑”等文體活動比賽;疫情防控期間,他組織人員自編自導了24句“眾志成城防疫情”配樂快板書,親自帶領志愿者們走向街頭、村頭、巷頭巡回播放宣傳;“學黨史”活動中,他組織文藝骨干將橫溝暴動的革命歷史編寫成快板書《橫溝暴動第一槍》,經過精心編排,讓紅色文化進萬家;八一建軍節,他邀請退伍軍人代表、現役軍人家屬參加村里舉辦的“慶八一·紅歌聲”主題演唱會;中秋、國慶節,邀請退休老干部、部分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參加“黨建引領聚合力·喜迎中秋慶國慶”文藝演唱會,他與兩委班子成員同臺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近三年來,在魏繼國親自參與指導下,“閘口紅舞臺”自編自導的群眾文藝節目達8個,有舞蹈、說唱、快板、三句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曲目;演出36場次,受眾率70%以上。
抓實事、重服務,為民生振興打造親和力
多年來,魏繼國在居民眼中,他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書記;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個辦實事、重服務的“好領班”;在新聞人眼中,他是一個不愛上鏡頭、低調的再不能低調的那位“敢擔當”的人物。
守土有責,為民盡責。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社區群眾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魏繼國帶領社區黨員干部以戰時狀態,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他每天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哪怕已年過半百、頭發花白,哪怕工作太忙忘記了吃藥,哪怕因為過度勞累導致右腿痙攣,走路一瘸一拐......他仍然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當時如意里小區有位陶某被確診,他的家人作為密切接觸者在家接受醫學觀察,他不顧被傳染的危險,親自登門張貼告知書、拉警戒線。在最艱苦的條件下,硬抗下了最“艱難”的時刻,成為守衛社區、逆行而上的急先鋒。
打通社區服務“最后一米”。在社區服務中,魏繼國始終保持暢通民意經常化、破解難題常態化、志愿服務人性化。堅持做到事有人管、難有人幫、苦有人問;對重點上訪人員、特殊困難群體住院病人、下崗失業人員、孤寡老人、刑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做到“六必訪”。每逢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到來之際,魏繼國總會組織村干部和志愿者們為轄區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高齡老人、特困戶送上節日的問候。志愿者們有的還給老人按摩,為他們打掃房間、整理衣物等,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區的關懷與溫暖。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到來之際,魏繼國總會組織村干部和志愿者們為轄區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高齡老人、特困戶送上節日的問候。志愿者們有的還給老人按摩,為他們打掃房間、整理衣物等,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區的關懷與溫暖。
“我為群眾辦實事”。去年12月底,淮安迎來入冬后的第一場大雪。第二天一大早,魏繼國帶領22名黨員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雪地亮身份,在如意里小區、富士花苑、村部門前街道開展“掃雪行動”,保障轄區交通順暢,保證村民出行安全。今年4月20日,淮安商業技校宿舍區的居民向淮城街道父母官“倒苦水”,每到梅雨季節,這里雨污不分,惡臭難聞,民眾苦不堪言。魏繼國當場表態,群眾利益無小事,不問份內份外,民有求我必應。他立馬與市政公司取得聯系,當天下午就加長抽水管,開始緊張的排污行動。
就是這樣的他,曾經把青春熱血灑在軍營,如今雖已脫下軍裝,仍然用軍人的品格和血性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開創一片新天地。現在的魏繼國,是社區干部的“主心骨”,是社區居民的“暖心人”,他用實際行動延續著退伍不褪色的紅色基因,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體現出一名社區干部的平凡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