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畫及藝術觀》
文/黃濱
我是一個喜歡不斷嘗試用新語言表達情感的畫家。在我看來,繪畫的創作過程是一個非常完美和快樂的事情,它在視覺上創造了獨特的語言美感,同時也在每一次創作過程中凈化了藝術家自己的心靈。這個觀念決定了我對繪畫的形式、語言、及表達的濃厚興趣。與這種快樂的勞作有關的動力和張力,使我在創作中能夠不斷地找到新的靈感而推陳出新。
藝術簡介
作者先后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中央美術學院
現為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繪畫專業碩士生導師、職業畫家
主要成果
50多件藝術作品參加全國、省美術作品展覽并獲獎
80多件藝術作品及60萬字專業著作、論文發表在全國藝術類核心刊物和藝術類專業刊物上
近年主要從事前沿繪畫創作與理論研究
作品賞析
《雪域印象系列》
我喜歡旅行,是那種懶洋洋的旅行,為了尋找心的安寧我到西藏慢游了一個月,我每天在拉薩街頭與寺廟里閑逛,常常呆呆地看著靜寂空遠的廟寺與近在咫尺的云霧,有一種心儀幻化的意象,讓人仿佛游離在仙境之中,我強烈地感受著佛教的神秘與崇高,西藏給我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遠古的回憶,而是心靈的真正觸動;藏民對佛教的虔誠以及只為一個簡單的愿望而付出一生的努力的情懷深深的震憾著我,讓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們不能遠離塵世,但我們對待藝術的赤誠應該向藏民一樣;藝術就象宗教,需要藝術家為了一個簡單的愿望而作出一生的努力,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阿燦》
畢加索在創作中說得好: “現實不只是事物本身。我總是在尋求事物的最高的現實。現實就在于你怎樣觀察事物”。我觀察事物的過程就是用畫筆時而在畫布上漫不經心的營造;時而執著專注的雕琢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不確定性和意想不到的效果給我工作帶來無限的樂趣。
《小麗》
在我的作品中,最持久的意圖是對語言的豐富性探索和視覺印象的回憶;我關注形象的豐富性、視覺的美感、和由視覺而引發的觀察方式。黑格爾有句至理名言說得精辟:“只有通過了解作品的創作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經歷了過程的最終作品”。這句名言我也可以這樣來解讀:為了理解完成后的作品,需要了解繪畫創作的方式與創作的過程。
《物語之花系列》
我認為繪畫藝術有二個問題,那就是技與藝;我喜歡有技巧的畫家,同時也一直在關注技巧的發展,盡管現在談技術不適時宜,但我總認為一個優秀的畫家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技巧---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就談不上隨心所欲的表達心靈。繪畫是純視覺的,如果沒有成熟的繪畫語言和語言美感又如何表達心靈呢!
基于上述觀點,所以我在作畫時從不想太多的觀念、主義及時尚的東西,我認為觀念是可以復制的,而語言卻是純屬個人所有,我只是考慮怎么去表達視覺美感和自己的心靈需要。
文章內容摘自中國美術出版總社2008/2期《中國藝術》黃濱《我的畫及藝術觀》,原創作品轉載或復制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