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微信:tfxzc1234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家族性震顫,約60%患者有家族史,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征。在65~70歲前出現外顯。Gulcher等發現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稱為FET1,Higgins等將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稱為ETM或ET2,發現ETM可能是三聯體重復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兩個家族性特發性震顫家系得到證實。也有報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體有異常,少數男患者出現XXY和XYY。家族性ET臨床表現多樣性提示可能存在遺傳異質性,預示可能會發現新的基因位點。
氣血兩虛,筋脈失樣,虛風內動引起的特發性震顫會有頭搖肢顫,面色蒼,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動則氣短,心悸健忘,眩暈、納呆。舌體胖大,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滑,脈沉濡無力或沉細弱等臨床癥狀,中醫將其辯證為氣血虧虛證。
肝郁陽亢,化火生風,擾動筋脈引起的特發性震顫會有肢體顫動粗大,程度較重,不能自制,眩暈耳鳴,面赤煩躁,易激動,心情緊張時顫動加重,伴有肢體麻木,口苦而干,語言遲緩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質紅,苔黃,脈弦等臨床癥狀,中醫將其辯證為風陽內動證。
祛風百脈療法治療特發性震顫三步:
第一階段主要是鎮肝息風,平復異動的肝陽,緩解主訴癥狀。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
第二階段腎養精養血滋陰 ,消除癥狀形成的基礎,治病求因。從根源入手,鞏固療效。
第三階段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古語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對臟腑功能的健運,正氣的培固,情志的調攝。達到抵御邪氣,恢復健康、防止復發的目的。
地址:北京昌平區回龍觀龍禧二街北京同世堂國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