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案】病人,女,71歲,主訴右手不自主抖動5年余,頭部抖動2年余,進行性加重。曾于多家西醫院就診,行顱腦磁共振成像、腦電圖等檢查均無異常,近半年顫動更加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不敢去參加社交活動,怕人發現,右手有時持物會掉落,特別持筷子時更易掉落。求助于中醫治療,于是來診。當時病人頭部不自主顫動,幅度較大,右手不自主抖動,幅度也比較大,左手小幅度不自主抖動。既往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病史,均按時服藥,基本達標。除上述癥狀外,時有頭暈,口苦口黏,腹脹,易緊張,怕別人笑話,納食可,眠差,有時做夢,二便調,舌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通過百草熄風飲辨證治療6個療程,癥狀基本消失,無特殊不適,隨訪半年未再反復。
【組成】羚羊角,鉤藤,生地,茯神,川貝母,桑葉,菊花,白芍,生甘草,肉桂,珍珠母,石決明,僵蠶,琥珀粉,全蝎,法半夏,陳皮,茯苓,枳實,竹茹,黃連,膽南星等(為部分方藥,具體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隨癥用藥)。
【功效】化痰清熱,清肝熄風
【主治】特發性震顫痰熱內蘊,熱極生風證
【用法】 水煎服,日1劑,分2次早晚服用,1個月為1個療程
【方解】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清熱涼肝、熄風止顫;熱極動風,風火相煽,最易耗津劫液,故用生地、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滋陰增液,柔肝舒筋,標本兼顧;邪熱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貝、竹茹清熱化痰;茯神平肝,寧心安神;失眠焦慮故加肉桂與黃連配伍,清火安神,另加珍珠母、石決明、僵蠶、琥珀粉、全蝎加強熄風止顫、鎮靜安眠之功。
【點評】特發性震顫屬中醫學“顫震”“顫掉”“身振搖等范疇,在中醫學上泛指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癥,歷代醫家對本病多有論述,但本病基本病機均為“顫”不離“風”,其病機特點以本虛標實為主,虛實夾雜;臨證時應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切中疾病要害,方可獲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