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報金融傳媒集團指導、證券時報社主辦的“第14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榜單于近日揭曉,工業富聯在眾多上市公司中脫穎而出,獲“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獎”獎項。

工業富聯在ESG領域的成績遠不止此。恒生指數公司于近期公布最新一期指數檢討結果,工業富聯憑借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管治方面的出色表現,連續兩年獲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中的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基準指數、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恒生內地及香港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份股。
據悉,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及基準指數則包含在企業可持續發展表現最卓越的內地上市公司。恒生內地及香港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為一項跨市場指數,涵蓋香港及內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在評選標準上,成份股挑選程序嚴謹,過程中參考由獨立的專業評審機構香港品質保證局按照其設計之可持續發展評級框架而進行的可持續發展評級結果,使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客觀、可靠及具高投資性。
值得關注的是,在最新一期恒生的ESG(環境、社會、治理)指數評級中,工業富聯整體ESG指數評級穩居“A級(滿意)”;ESG整體表現保持在同業公司(共211家)、所有成分股(共1435家)的前10%,繼續領跑。

(圖片來自恒生指數官方網站)
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使得ESG在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被再次強調。業內人士指出,ESG投資是對傳統分析工具的有力補充,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好地防范風險、捕捉價值,形成更完整的股票估值模型,實現財務和非財務目標,最終使所有利益相關方受益。研究顯示,ESG表現不好的公司,比ESG表現優秀的公司,具有更大的投資風險。
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是國內外資本選擇投資標的的基準、外界觀察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風向標。工業富聯連續兩年入選,有力驗證了其ESG工作得到評級機構、資本市場、廣大投資者的認可和肯定。
具體來看,環境保護方面,2019年,工業富聯循環用水達5505649噸,同比增長117%;可再生能源用量102073GJ,同比增長39.47%,下屬子公司深圳富桂精密工業有限公司獲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工廠認證。除了在氣候變遷、能源管理、節水管理、空氣污染防制等方面執行持續改善行動,工業富聯還研發了“智能綠色循環制造系統”,對于重點制造過程中產生的鎢、鈷貴金屬廢料可再生利用,循環300噸碳化鎢材料,減少水消耗6萬噸,節約用電約100萬度,實現“生產—回收—再生產”閉環。
社會責任方面,工業富聯突破自身能力與責任的邊界,在助力城鎮化建設、就業水平、產業鏈穩定上做出積極貢獻。2019年,工業富聯在貴陽、南寧的出口額占到當地的4.6%;在南寧、貴陽、晉城和鶴壁等地的員工本地化水平均超過了90%;投入82.47萬元資金與物資支持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助力實現結對貧困村“村出列、戶脫貧”的脫貧攻堅目標。疫情期間,其還協助醫療器械廠商高效完成組裝、自動化測試等工作,并向武漢“抗疫”一線捐贈1000臺、總價值5000萬元的氫氧氣霧化機;面向企業復工復產,通過加入由國家發改委發起“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和免費開放“富集云無憂復工 App”、“Fii開發者中心五大核心服務”等多項舉措,對外輸出自身能力和優勢,發揮產業鏈“穩定器”的作用。
公司治理方面,工業富聯已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企業戰略體系,融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毛細血管”,并建立起系統化、標準化機制,這也為其快速熨平疫情帶來的沖擊,抓住關鍵發展窗口期奠定了基礎,包括通過自制口罩滿足整個集團百萬級員工復工復產的需求;通過開發內部防疫APP實現全球各地的數十萬員工連接上線、互聯互通,高效推動防疫工作的落實和有序復工復產,并取得園區“零感染”,業務保持平穩運行的佳績。隨著防疫措施的有效開展,以及疫情的逐步緩解,市場供給和需求全面復蘇,公司二季度業績快速反彈,實現營業收入966億元, 同比增長6.8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73億元,同比增長21.85%。
展望未來,工業富聯副董事長、CEO暨CSR委員會主席鄭弘孟表示,公司將繼續秉持3E理念,即增加就業率(Employment)、激勵經濟成長(Economy)、推廣宣導教育(Education),為打造長期永續、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的智能制造服務商和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