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府造四川銅幣”是辛亥革命時期的產物。1911年12月發生“成都兵變”,以尹昌衡、羅綸為正副都督的四川軍政府取代了成立僅12天的大漢四川軍政府。新的四川軍政府成立之初即面臨著需用日繁、度支日絀的財政困窘局面。軍政府迅速接管了四川成都造幣廠,決定鑄造“四川銅幣”以應急。為滿足軍需和保路運動的需要,廢除了前清龍模銀銅幣。
辛亥革命爆發后,于1911年12月四川軍政府取代了建設僅12天的大漢四川軍政府,四川軍政府接管了設在成都的。為滿足軍需和保路運動的需要,廢除了前清龍模銀銅幣,新創四川銀、銅幣模型,民國元年(1912年)4月,四川造幣總廠奉四川軍政府之命,開模鑄造“軍政府造四川銅幣”(也稱“漢”字銅元)。有當10文、20文、50文三種面額。1913年,增鑄當100文、200文的銅幣。
四川銅幣分別是當十文、當二十文和當五十文,一改大清錢幣之前的龍紋設計。軍政府造四川銅幣,銅幣正面中央珠圈內有“四川銅幣”四字直讀,上下左右分列,其中心飾有芙蓉花紋。珠圈上緣書“軍政府造”四字,下緣為“當制錢五十文”字樣,標明幣值,左右飾以花星紋飾。銅幣背面中央大圓圈內為一篆書“漢”字,因而錢幣收藏者也稱之為“漢”字銅元,圈外上端鐫“中華民國元年”六個字,左右分列四星花飾。“漢”字圓圈外還環繞有18個小圓圈,代表當時的十八個省份。把18個小圓圈圍繞著“漢”字聯成一體,寓意十八省人民團結起來共同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戰斗。它帶有辛亥革命那一時期鮮明的時代印記,見證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民國歷史。
此枚軍政府造四川銅幣是1912年鑄造的精品錢幣,包漿自然,包老包真,成色勻整,色澤明亮,設計別致,造型優雅,寓意深遠。它是一枚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精品銅元,其未來價值的升值無可限量。
民國時期的銅幣是近代中國錢幣中的精品,有著歷史熏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因為我國近代時期的政治以及金融的滄桑 變化都體現在一枚小小的錢幣上,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也是一種收藏鑒賞價值與使用價值并存的高級收藏品,隨著它退出流通市場,在收藏界中更會越來越受藏友的喜愛。
此藏品會在2021迎春拍賣會新加坡拍場亮相,在各大媒體上受到了廣大收藏愛好者的無限青睞,將成為本場拍賣會的熱門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