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金圣嘆,曾評價《水滸傳》為“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該本小說不僅深刻揭示了梁山好漢起義的社會根源,更滿腔熱情歌頌了108名英雄的社會理想,其書中隱藏的為人處世之道與人生智慧,時至今日都依舊受用,酷我暢聽《百家講壇》在“品讀水滸人物”系列節目中,就帶聽眾重新讀懂這本傳奇名著,感受背后所折射出的深遠意義。
《水滸傳》故事發生在北宋末年,在當時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社會矛盾急劇惡化的背景下,引發了以宋江為首的108好漢在梁山聚義,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書中人物更是每個都性格鮮明,行者武松就是其中一個重要人物。《水滸》作者施耐庵塑造了很多行俠仗義的英雄形象,但武松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是他在為人處世之中多了一份智謀和穩重。
在“武松的困惑”這集中,北京郵電大學趙玉平博士,就通過對中秋夜武松中計故事的講述,向聽眾詳細解讀了武松是如何與孟州守御兵馬都監張蒙方斗智斗勇的,接著又在“能謀善斷成大事”這集中,為聽眾呈現了武松通過精心謀劃和周密安排,來對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三人進行復仇的故事,這份謀定而后動的過人之處聽眾都紛紛表示“很有頭腦”。
水滸中被稱為智多星的吳用,在作者筆下同樣足智多謀滿腹經綸,他與武松相比更增添了許多圓滑,既是軍師又是書中知識與智慧的化身。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論是在生活還是職場中,人們都需要像吳用一樣找準自身所屬位置,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在一個團隊中像吳用這樣機敏聰慧又保持高度紀律性的人,為什么會在一次重大任務中,選擇粗魯莽撞性急無禮的李逵同去呢?來節目中聽聽趙玉平博士的精辟解讀吧。
108將中每個人物都有各自長處和短處,對于玉麒麟盧俊義來說,時刻保持優越感的他就存在性格缺陷,在現代這類人也同樣存在,那通過盧俊義能夠得到哪些啟發呢?登錄酷我音樂及旗下長音頻平臺酷我暢聽,體驗《水滸傳》正確打開方式,“聽”懂書中的處世之道,看出社會背后隱藏的潛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