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稱:《溪山秋水》
藏品類型:橫版
藏品材質:宣紙
藏品數量:1幅
創作作者:王本杰
作者簡介:
王本杰,1963年生于山東博山,1986年畢業于山東輕工美術學校,2000年結業于中國美協中國畫高研班,2003年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首都博物館書畫院專職畫家、文化部中國畫創作中心畫家、民革中央畫院畫家、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山東翰林畫院院長、北京彩墨畫院副院長、廣西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2012年,王本杰成為昭泰文化簽約藝術家,同時加入中華藝術家云版權聯盟。被中國書畫報評為2008年度人物,被美術報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畫家,2011年出訪參加中國著名畫家歐洲巡回展。北京保利、瀚海,恒昌等知名拍賣行均以高價拍出其作品,作品被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航天英雄楊利偉先生及中共中央黨校、全國及海外等機構和美術館收藏。
參展作品:
60年代水墨精神第一、二回展《藝術狀態》
傳統與現代中國畫名家提名展(中國畫研究)
全國當代實力派作品邀請展(膠外l市人民政府)
98世界美術大展(韓國漢城)
澳大利亞中國美術館名家邀請展(悉尼)
21世紀中國畫赴澳大利亞展(中國美協
“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
2003年中國畫年展(中國美協)
中央電視臺“2003年名家邀請展”(中央電視臺)
全國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美協)
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
中國美協第二屆會員精品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獲獎作品:
全國第二屆美術最高獎“金彩獎”(中國美協)
迎奧運會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慶國慶全國青年國畫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國際華人詩書畫藝術大展銀獎(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
第一、二、三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紀念“齊白石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黎昌杯全國首屆青年國畫年展銅獎(中國美術館)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金獎(文化部)
日本東京都第53屆國際文化交流展銅獎(日本書藝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創新獎(中國藝術研究院)
迎奧運世界行全國中國畫大展銅獎(文化部)
山東省首屆雙年展銅獎(山東美協)
民族情全國書畫大展優秀獎(淮北民族事務委員會)
胸中藏萬壑 筆墨自成章
從脫泥于人物畫背景時代的那一天起,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就勢如破竹,前人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山水畫的高峰,并自成體系而延續至今,也讓人們領略到了山水畫的真正內涵和價值。
孔子云:“任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愛的人像山一樣平靜,穩定,不為外在事物所動搖,寬容仁厚,不役萬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永恒。水是隨遇而安的,水到之處無處不是善地,如果把人當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顯示,水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這是大自然中山水的博大情懷,中國人喜愛山水,不僅寄托了人們對自然的敬仰和喜愛,同時也希望做為天地之靈的人類能具有山水的胸襟和氣度,所以中國山水畫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擁戴。
中國地域遼闊,南方的山水清靈俊秀,北方山水雄偉壯闊,而畫家心里的山水,自是師法自然的筆墨再創作而成。畫家畫山水,不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情感訴求,更是希望把這種情感訴求通過筆墨進行傳達和表述。多年來,王本杰實踐“讀萬卷書,破萬里路”的創造性畫家道路,以大自然為師,多次深入全國各地采風寫生,廣泛游歷于祖國各地群峰、峽谷之間,在大山深處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參天地之靈氣,求物我之融合,搜盡奇峰打草稿,司妙境于腦海,每次采風回來,他又以執著追求山水畫藝術的熱情,再進行大量創作探索,游歷于古代與現代的人文藝術思想精華研究,并從中逐漸探索出一種筆法隨意暢達,著色淳樸渾厚,古韻詩意悠揚,具有厚重神秘藝術色彩的山水畫風格。畫家采風寫生不僅是在大自然中體驗山水的情懷,滿足自己游樂縱情于山水之間的渴望,更多的是尋求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只有深處大自然中,才能真切地感知自然的偉大和神奇。人是萬物之靈,但在大自然中,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和單薄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大自然以這種永恒地姿態橫立于天地之間,而人類能夠永恒存在的是思想和精神,所以藝術創作是借助于某種物體來表達人類這種對永恒性的向往和傳承。
看王本杰的山水畫,在重巒疊嶂,逶迤連綿的山水中,溪流、瀑布、水潭眀涌暗連,更兼煙云霧靄繚繞,樹木繁茂,蔥郁,表現出渾然天成的無限生機和空蒙幽靜的禪意。就其畫面和用筆而言,可謂不厭其煩,至詳至悉,其布景繁簡共容,疏密得體,可以說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山水畫不只是大自然山水的圖形表達,更是畫家眼里、心里、精神世界里的山水,是畫家期待中的山水,畫家在對山水的描述中完成自我的情感訴求。在王本杰的山水畫里,或見絕壁如豎,或見丘陵舒緩,或見怪石林立,或見異木茂盛,或見澗溪縱橫,或見霧靄迎風,或見波濤蕩漾,或見瀑布排空,皆景象繁復而無不草木疏密有度,山體陡緩得體,云淡霧濃相宜,整個畫面水氣氤氳,流露著一種人間天堂兩相宜的藝術美。
王本杰作畫,擅長于在山水重復之處進行看似漫不經心的留白,這就讓我們如同面對陰云密布的天空,突然見到一片明媚的陽。
藏品名稱:李曉白書法
藏品材質:宣紙
創作作者:李曉白
作者簡介:
李曉白,1958年生于廣州,祖籍廣東新會。早年深造于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廣州市業余藝術大學繪畫系,后又深造于廣州美院國畫系研究生班,中國國家畫院李延聲工作室高研班。現為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廣東省美協理事,廣東省書協理事,廣州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白云區文聯副主席,廣州市白云區美協主席。
在行者的路上,他起步于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和廣州藝大的扎實學習。曉白成名很早,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的山水畫就已在圈內廣受好評。但是,行者從未停止過攀登的步伐。那時,他主攻山水,他的藝術天賦得到當時從北京中央工藝美院調來廣州畫院的著名山水畫家黃云先生的賞識,將他收為“入室弟子”。于是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不僅從恩師黃云先生那里吸收到許多裝飾造型方面的創作技藝,同時還從自己十分景仰的李可染先生那里,充分吸收著李氏積墨山水的養份。
在他前行的路上,他收獲了許多的喜悅。作為著名的人物畫家,他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從不曾忘記得益于他的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和廣州藝大的老師們,以及那些大量的人物畫寫生的基礎和藝術啟蒙,還有那兩次北上為他“補給”的老師和藝術的引領。他像他的老師們一樣,始終堅持“筆墨是橋梁,藝術創作的最終目的是展現美。”他堅定不渝地追求著藝術的健康和唯美,一如既往地以他的作品為媒介,追求美,分享美和傳遞著美。他以自身的繪畫功力和藝術修養,為人們不斷帶來美的享受和人生的快慰。正如他所踐行的:“藝術應該健康、純潔、唯美。藝術之“美”,在于開啟人的智慧,提高人的審美水平;在于滿足人的情感需求,構建人格,塑造個性;在于凈化心靈,修養心性;在于全情投入,盡善盡美。”
名家點評:
“基本功很扎實,筆墨也很到位,扎實中又顯示出靈氣。在寫生時,對繪畫對象的特征以及別人很容易忽視的手腳細節的刻畫很到位,這對以后的創作會有很大的好處。”
——劉大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能直接以毛筆對對象寫生,善準確掌握對象的特征,用筆灑脫而不失厚重,其書法猶佳。”
——李延聲(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副主任)
“筆力豪放,堪為可造之才!”
——楊之光(著名人物畫家)
“他的水墨人物畫,別具一格,構圖別致,立意奇巧新穎,主要表現華夏歷代前賢和民間傳說,吸取傳統人物畫的構思和創意,滲揉了現代美學的新觀念,以意境深邃和極精妙而又瀟灑豪放的筆墨,使作品達到清新淡雅,美不勝收的效果。”
——黃云(廣州山水畫研究學會創始人)
筆歌墨舞皆唯美的行者
——李曉白印象
我稱他為“行者”,不僅在于他是不斷追求唯美藝術的實踐者,更在于他是不斷分享藝術之美與精神之美的踐行者。
李曉白的觀點很鮮明:“藝術之美,在于共鳴,在于分享,在于傳遞!”無論是他的國畫,還是書法,抑或人生,他都鮮明地彰顯著自己“唯美“和“雅俗共賞”這一主張。
藏品名稱:《湖光山色》
藏品類型:豎版
藏品材質:宣紙
藏品數量:1幅
創作作者:王本杰
作者簡介:
王本杰,1963年生于山東博山,1986年畢業于山東輕工美術學校,2000年結業于中國美協中國畫高研班,2003年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首都博物館書畫院專職畫家、文化部中國畫創作中心畫家、民革中央畫院畫家、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山東翰林畫院院長、北京彩墨畫院副院長、廣西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2012年,王本杰成為昭泰文化簽約藝術家,同時加入中華藝術家云版權聯盟。被中國書畫報評為2008年度人物,被美術報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畫家,2011年出訪參加中國著名畫家歐洲巡回展。北京保利、瀚海,恒昌等知名拍賣行均以高價拍出其作品,作品被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航天英雄楊利偉先生及中共中央黨校、全國及海外等機構和美術館收藏。
參展作品:
60年代水墨精神第一、二回展《藝術狀態》
傳統與現代中國畫名家提名展(中國畫研究)
全國當代實力派作品邀請展(膠外l市人民政府)
98世界美術大展(韓國漢城)
澳大利亞中國美術館名家邀請展(悉尼)
21世紀中國畫赴澳大利亞展(中國美協
“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
2003年中國畫年展(中國美協)
中央電視臺“2003年名家邀請展”(中央電視臺)
全國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美協)
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
中國美協第二屆會員精品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獲獎作品:
全國第二屆美術最高獎“金彩獎”(中國美協)
迎奧運會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慶國慶全國青年國畫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國際華人詩書畫藝術大展銀獎(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
第一、二、三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紀念“齊白石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黎昌杯全國首屆青年國畫年展銅獎(中國美術館)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金獎(文化部)
日本東京都第53屆國際文化交流展銅獎(日本書藝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創新獎(中國藝術研究院)
迎奧運世界行全國中國畫大展銅獎(文化部)
山東省首屆雙年展銅獎(山東美協)
民族情全國書畫大展優秀獎(淮北民族事務委員會)
胸中藏萬壑 筆墨自成章
從脫泥于人物畫背景時代的那一天起,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就勢如破竹,前人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山水畫的高峰,并自成體系而延續至今,也讓人們領略到了山水畫的真正內涵和價值。
孔子云:“任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愛的人像山一樣平靜,穩定,不為外在事物所動搖,寬容仁厚,不役萬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永恒。水是隨遇而安的,水到之處無處不是善地,如果把人當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顯示,水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這是大自然中山水的博大情懷,中國人喜愛山水,不僅寄托了人們對自然的敬仰和喜愛,同時也希望做為天地之靈的人類能具有山水的胸襟和氣度,所以中國山水畫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擁戴。
中國地域遼闊,南方的山水清靈俊秀,北方山水雄偉壯闊,而畫家心里的山水,自是師法自然的筆墨再創作而成。畫家畫山水,不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情感訴求,更是希望把這種情感訴求通過筆墨進行傳達和表述。多年來,王本杰實踐“讀萬卷書,破萬里路”的創造性畫家道路,以大自然為師,多次深入全國各地采風寫生,廣泛游歷于祖國各地群峰、峽谷之間,在大山深處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參天地之靈氣,求物我之融合,搜盡奇峰打草稿,司妙境于腦海,每次采風回來,他又以執著追求山水畫藝術的熱情,再進行大量創作探索,游歷于古代與現代的人文藝術思想精華研究,并從中逐漸探索出一種筆法隨意暢達,著色淳樸渾厚,古韻詩意悠揚,具有厚重神秘藝術色彩的山水畫風格。畫家采風寫生不僅是在大自然中體驗山水的情懷,滿足自己游樂縱情于山水之間的渴望,更多的是尋求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只有深處大自然中,才能真切地感知自然的偉大和神奇。人是萬物之靈,但在大自然中,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和單薄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大自然以這種永恒地姿態橫立于天地之間,而人類能夠永恒存在的是思想和精神,所以藝術創作是借助于某種物體來表達人類這種對永恒性的向往和傳承。
看王本杰的山水畫,在重巒疊嶂,逶迤連綿的山水中,溪流、瀑布、水潭眀涌暗連,更兼煙云霧靄繚繞,樹木繁茂,蔥郁,表現出渾然天成的無限生機和空蒙幽靜的禪意。就其畫面和用筆而言,可謂不厭其煩,至詳至悉,其布景繁簡共容,疏密得體,可以說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山水畫不只是大自然山水的圖形表達,更是畫家眼里、心里、精神世界里的山水,是畫家期待中的山水,畫家在對山水的描述中完成自我的情感訴求。在王本杰的山水畫里,或見絕壁如豎,或見丘陵舒緩,或見怪石林立,或見異木茂盛,或見澗溪縱橫,或見霧靄迎風,或見波濤蕩漾,或見瀑布排空,皆景象繁復而無不草木疏密有度,山體陡緩得體,云淡霧濃相宜,整個畫面水氣氤氳,流露著一種人間天堂兩相宜的藝術美。
王本杰作畫,擅長于在山水重復之處進行看似漫不經心的留白,這就讓我們如同面對陰云密布的天空,突然見到一片明媚的陽。
藏品名稱:猴王玉璽
藏品材質:和田玉
藏品形狀:雕形
發行數量:70套
創作作者:仵海洲
作者簡介:
中華玉雕大師、中華玉文化博物館館長,中華百位珠寶界有影響力人物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 世界優秀專家”。
仵海洲生長在玉雕世家,理論基礎扎實,加工技術精淇,博學廣采,善于創新,人物 爐燕 花鳥 山水無所不精。他創作的翠玉 “瑤池赴會”“極樂世界”“妙算 ”等50余件玉雕精品,構思新穎,巧奪天工、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件件都是國寶,分別榮獲國家, 輕工部一河南省“百花獎”“ 天工獎”“興豫杯獎 ”“優秀新產品獎” “出口產品獎”等各項獎項。
藏品簡介:
為紀念中國郵政成立120周年,猴王寶璽特別發行。由中國玉文化博物館出品,一輪生肖猴票設計大師黃永玉,一輪猴票雕刻者姜偉杰,三輪猴票設計者陳紹華特別授權,三大猴王鼎力推薦,一代玉雕大師忤海洲親力打造首套《猴王寶璽》,滎耀問世。
“猴王寶璽” 以清二十五寶璽為藍本, 方正厚重,點綴祥云,須發飄逸,線條遒勁,威嚴端莊,既象征著中國磅礴雄渾的大國風范,又展現了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蓬勃朝氣、淵源共生、和諧共融。
經驗證,其用材、工藝等均符合其宜示標準之后,我會同意參與《猴王寶璽》的監制,現出此證書以資證明,并向廣大社會收藏愛好者力薦。中華玉文化博物館。
藏品名稱:《紅樹醉秋》
藏品類型:豎版
藏品材質:宣紙
藏品數量:1幅
創作作者:王本杰
作者簡介:
王本杰,1963年生于山東博山,1986年畢業于山東輕工美術學校,2000年結業于中國美協中國畫高研班,2003年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首都博物館書畫院專職畫家、文化部中國畫創作中心畫家、民革中央畫院畫家、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山東翰林畫院院長、北京彩墨畫院副院長、廣西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2012年,王本杰成為昭泰文化簽約藝術家,同時加入中華藝術家云版權聯盟。被中國書畫報評為2008年度人物,被美術報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畫家,2011年出訪參加中國著名畫家歐洲巡回展。北京保利、瀚海,恒昌等知名拍賣行均以高價拍出其作品,作品被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先生、航天英雄楊利偉先生及中共中央黨校、全國及海外等機構和美術館收藏。
參展作品:
60年代水墨精神第一、二回展《藝術狀態》
傳統與現代中國畫名家提名展(中國畫研究)
全國當代實力派作品邀請展(膠外l市人民政府)
98世界美術大展(韓國漢城)
澳大利亞中國美術館名家邀請展(悉尼)
21世紀中國畫赴澳大利亞展(中國美協
“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
2003年中國畫年展(中國美協)
中央電視臺“2003年名家邀請展”(中央電視臺)
全國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美協)
全國第二屆中國畫大展(中國美協)
中國美協第二屆會員精品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獲獎作品:
全國第二屆美術最高獎“金彩獎”(中國美協)
迎奧運會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慶國慶全國青年國畫展優秀獎(中國美協)
國際華人詩書畫藝術大展銀獎(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
第一、二、三屆“菜鄉情"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紀念“齊白石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獎(中國美協)
黎昌杯全國首屆青年國畫年展銅獎(中國美術館)
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金獎(文化部)
日本東京都第53屆國際文化交流展銅獎(日本書藝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創新獎(中國藝術研究院)
迎奧運世界行全國中國畫大展銅獎(文化部)
山東省首屆雙年展銅獎(山東美協)
民族情全國書畫大展優秀獎(淮北民族事務委員會)
胸中藏萬壑 筆墨自成章
從脫泥于人物畫背景時代的那一天起,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就勢如破竹,前人創造了一個有一個山水畫的高峰,并自成體系而延續至今,也讓人們領略到了山水畫的真正內涵和價值。
孔子云:“任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愛的人像山一樣平靜,穩定,不為外在事物所動搖,寬容仁厚,不役萬物,也不傷于物,不憂不懼,所以能永恒。水是隨遇而安的,水到之處無處不是善地,如果把人當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顯示,水利萬物而不與萬物爭,這是大自然中山水的博大情懷,中國人喜愛山水,不僅寄托了人們對自然的敬仰和喜愛,同時也希望做為天地之靈的人類能具有山水的胸襟和氣度,所以中國山水畫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擁戴。
中國地域遼闊,南方的山水清靈俊秀,北方山水雄偉壯闊,而畫家心里的山水,自是師法自然的筆墨再創作而成。畫家畫山水,不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情感訴求,更是希望把這種情感訴求通過筆墨進行傳達和表述。多年來,王本杰實踐“讀萬卷書,破萬里路”的創造性畫家道路,以大自然為師,多次深入全國各地采風寫生,廣泛游歷于祖國各地群峰、峽谷之間,在大山深處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參天地之靈氣,求物我之融合,搜盡奇峰打草稿,司妙境于腦海,每次采風回來,他又以執著追求山水畫藝術的熱情,再進行大量創作探索,游歷于古代與現代的人文藝術思想精華研究,并從中逐漸探索出一種筆法隨意暢達,著色淳樸渾厚,古韻詩意悠揚,具有厚重神秘藝術色彩的山水畫風格。畫家采風寫生不僅是在大自然中體驗山水的情懷,滿足自己游樂縱情于山水之間的渴望,更多的是尋求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只有深處大自然中,才能真切地感知自然的偉大和神奇。人是萬物之靈,但在大自然中,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和單薄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大自然以這種永恒地姿態橫立于天地之間,而人類能夠永恒存在的是思想和精神,所以藝術創作是借助于某種物體來表達人類這種對永恒性的向往和傳承。
看王本杰的山水畫,在重巒疊嶂,逶迤連綿的山水中,溪流、瀑布、水潭眀涌暗連,更兼煙云霧靄繚繞,樹木繁茂,蔥郁,表現出渾然天成的無限生機和空蒙幽靜的禪意。就其畫面和用筆而言,可謂不厭其煩,至詳至悉,其布景繁簡共容,疏密得體,可以說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山水畫不只是大自然山水的圖形表達,更是畫家眼里、心里、精神世界里的山水,是畫家期待中的山水,畫家在對山水的描述中完成自我的情感訴求。在王本杰的山水畫里,或見絕壁如豎,或見丘陵舒緩,或見怪石林立,或見異木茂盛,或見澗溪縱橫,或見霧靄迎風,或見波濤蕩漾,或見瀑布排空,皆景象繁復而無不草木疏密有度,山體陡緩得體,云淡霧濃相宜,整個畫面水氣氤氳,流露著一種人間天堂兩相宜的藝術美。
王本杰作畫,擅長于在山水重復之處進行看似漫不經心的留白,這就讓我們如同面對陰云密布的天空,突然見到一片明媚的陽。
聯系電話:029-68990883